剧情介绍
作为2016年唯一入围柏林电影节、并获得银熊奖的华语电影《长江图》将于9月8日全国上映。9月2日,电影的制片人王彧、导演杨超来到深圳分享了创作心得,并现场解密了这部“本世纪最后一部胶片电影”的台前幕后。
最后一部胶片电影的任性
《长江图》作为2016年柏林电影节的大赢家,一举摘得柏林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银熊奖”。但它并没有趁热打铁立即上映,原因是这部作品是胶片拍摄,而国内已经少有可以播放胶片的设备。这种尴尬和观众的感官不适,其实在去年侯孝贤的《聂隐娘》上映时,就已经遭遇过。有观众反映影片“噪点大”、“画面有遮幅”,其实这恰恰是胶片拍摄的特质。制片人王彧回应:“电影的发展,不应该只有技术的革新,还应该有技艺的流传,而胶片就是一种技艺。”
导演杨超更是因为看到侯孝贤导演对于《聂隐娘》的坚持,才更加有信念去用胶片完成《长江图》。“有些美,它是糙砺的,有层次的,胶片就是我们的眼睛,这些图像只有在胶片上才能完整地保存。”
《长江图》从2012年开始拍摄,到2016年终于完成制作,3500万人民币的花费,以及一次性的胶片消耗,都是这部电影的“任性”之处。但作为投资及联合出品方的深圳宏禧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则表示“因为它有可能是中国最后一部胶片电影,我们被创作团队的执着和专注打动,我们投资影片的时候属于临危授命,想帮帮艺术电影,支持艺术电影的发展。”
这是一部让观众“看不懂”的电影
《长江图》或许是今年华语电影中最难懂的一部,在9月2日的观影中,不少观众直呼“”看不懂“”“我都睡了几次”,深圳本地影评人向阳花在观影后也表示自己没看懂,并称电影需要“二刷或三刷”才能看懂导演想表达的是什么。对此,导演杨超则表示,“这很正常”。他称,《长江图》在叙事上采用了逆时空的方式,“这种方式或许是影史独创的。电影中同时埋藏了大量的细节,需要观众去发掘。”
对于观影后,观众普遍反映的“看不懂”剧情,导演杨超反而自豪满满,他说《长江图》肯定不会适合所有人看,“其实没有一部电影适合0至100岁的观众看,《长江图》肯定要选择观众。《长江图》采用的是逆时空叙事结构,它需要观众抛下预设,抛下戏剧冲突和奇观,甚至是抛下普通文艺片兜售的情怀,它对观众提出了高度的要求,需要观众深度的参与。”杨超表示,目前他看过“最懂他”的影评出现在豆瓣上,“那是在柏
林电影节放映后不久,豆瓣上就有一篇影评谈《长江图》的逆时空结构,这么快就人读懂,高手在民间。”
导演解读《长江图》中的长江:这一条魔幻的河流
《长江图》说的是一个由秦昊扮演的男主角高淳就是拿着一本诗集,开着货船,逆流而上,每到一处都顺着诗篇追寻探索的故事。在采访中,导演杨超透露,电影中出现的10首小诗,有9首就是他本人写的,剩下1首是一位居住在深圳的写作者的作品。
导演杨超强调,《长江图》的10首诗歌并不是对电影的注解,而是电影的一部分。“秦昊扮演的高淳就是一个80年代失败的文学青年。那些诗也是具有80年代文风的诗歌,是故事的一部分。船长高淳曾经是一个失败的诗人,他跟父亲跑船,游历了一番,写了一本诗集。作为一个失败者,经历了生活的打击之后,他完全忘记自己写过一本诗集。很多年之后,他发现这本诗集,沿长江逆流而上,在沿途出现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和诗歌一样都是他的过去,所以这是一个男人回溯自己过去的历程。在片中,长江是一条魔幻的河流、时间的河流,男人在长江里和自己的过去神奇相遇。”
导演杨超表示,《长江图》一遍也许你未必看懂,非线性叙事的形式对观众可能是一个挑战,但却是一次新体验的梳理。电影既是男主角倒叙心灵史的展示,也是长江全貌的展示,但它们却又共通的命题:逝者如斯,必有人重写爱情。
《长江图》申奥指日可待 角逐最佳外语片
2016年唯一斩获国际大奖华语影片《长江图》,在深圳看片会采访环节,《长江图》制片方首次披露,因为影片结构的创新以及影像方面的出色表现普遍受到海外发行公司及电影节的认可,已经准备资料送选奥斯卡角逐最佳外语片。目前资料已经送广电总局审批。
制片人王彧表示,电影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当影院数和银幕数达到一定量的时候会出现艺术电影生存空间的“拐点”。对于只有一两周生命周期的商业片来说,艺术电影具有更多维度生命力,有全球的市场,在海外有长久的上映周期。
导演杨超表示,看艺术电影是谈恋爱的感受,商业片满足生理刺激可以类比有偿服务。每年合格的国产艺术电影不足10部。对当下电影市场,导演杨超借用这个说法,表示喜欢艺术电影的观众观影需要更多情感投入,看一年的艺术电影最多等于谈五场恋爱。
9月8日即将全国上映的《长江图》与柏林电影节获奖版本比较,旁白减少三分之二,配乐没有改动但重新制作声音,电影声效精致到有表情的程度。4k版本对颜色也做了很大调整,观影感受完全被长江所包裹。国内上映的《长江图》与即将送审奥斯卡大奖的为同一版本。
悲壮营销拒售网络版权
在深圳看片会采访中,制片人王彧透露,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在影院观看4k版《长江图》,制片方没有卖掉电影的网络版权。
多年致力于艺术电影创作的《长江图》制片人王彧表示,以前的艺术电影发行很悲壮,甚至要靠拼酒换票房。当下电影市场高速发展为艺术电影提供了空间,每个城市都有一大群热衷艺术电影的观众,需要将他们汇集在一起形成稳定的观影人群,但目前市场对艺术电影的认知还很初级还需要很多的引导。《长江图》在海外放映,欧洲观众说虽然不能完全看懂导演要表达全部意图但是已经被影像深深打动,认为自己就是男主角船工。法国有覆盖全国的艺术院线,主要的观众是大学生和电影爱好者年卡只要80欧元。国内目前还没有成熟的艺术电影环境,像《长江图》这类影片能让更多喜欢的观众看到已经足够。王彧与方励是好友,笑谈中曾提过要邀请他来再为《长江图》一起再跪一把。笑谈之外,王彧真正做到的是,坚持有些电影只能在影院里观看,才能感受到最佳效果。为了这个愿望,已经婉拒多家网络平台的电影版权收购意向。
对于艺术影片的生存空间,王彧表示自己多年经营艺术电影还能生存,可以证明做艺术电影是死不了人的。
据悉,9月8日《长江图》全国院线上映,十月初《长江图》将于美国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