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瓶中美人》又名《篇篇情意劫》、《希尔维亚》,是由美国导演克莉斯汀杰费斯执导的一部传记影片,上映于2003年。该片根据美国女诗人西尔维亚·普拉斯的长篇小说《钟形罩》,及其爱人——英国桂冠诗人泰德·休斯的《生日信札》改编而成。
《瓶中美人》真实再现了西尔维亚·普拉斯同泰德·休斯的情感经历,同时讲述了普拉斯与痛苦及死亡相伴的短暂一生,作品通过对西尔维亚自我迷失与回归过程中的绝望与煎熬的记录与表现,为我们展开了一系列关于生命、爱情以及死亡的议题:
西尔维亚的生之向往
西尔维亚·普拉斯1932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她的父亲是一位生物学教授,为移居美国的德国人,他喜欢支配一切,包括自己的妻子和女儿,因此,西尔维亚几乎是在父权专治下成长起来的。
在这种情况下成长起来的西尔维亚心理落了一定阴影,也表现得比同龄人更为成熟,甚至可以说早熟。然而,9岁那年,父亲的去世,依旧令西尔维亚深感忧郁痛苦,她的诗人气质也几乎是在同时期开始成形,而她的诗作也一直围绕死亡这个议题,反复颂吟。
童年的经历及过早呈现的诗歌才华,使得西尔维亚成了一个专注、敏锐、情感波动激烈,又纠结矛盾的复合体,当然也可能是她自身的这种特质成就了她的诗歌与成熟,但无论怎么说,这都是一种极为痛苦的体验,以至于西尔维亚还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因为精神方面出现问题,而试图自杀,最终多次未遂。
关于死亡,西尔维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死亡是一门艺术!但是她真的向往这门艺术吗?不!她更向往的是生之艺术!因为在其去世三周前出版的小说《钟形罩》中,还在为生命树写赞歌。
在《钟形罩》中,西尔维亚塑造了这样一个主人公:
19岁的大二女生埃斯特·格林伍德经历了充当某知名杂志社的客座编辑、参加写作班被拒、自杀未遂、接受心理治疗、重树自信期待返回社会,展开新生活。
《钟形罩》从‘榜样缺失’的角度出发,结合当时美国社会现实情况,对于女性长期存在于男性社会压抑下所产生的孤独绝望发出了强烈控诉,同时以主角埃斯塔重树信心的结局鼓励着很多深受压抑的女性。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西尔维亚虽然一直在颂吟死亡,也曾数度尝试自杀,但是对于生活、生命,以及活下去这些事情,她是深存向往的,只是在这一场生死决斗里,她输给了爱情,输给了婚姻,输给了爱人的背叛及琐碎无尽的生活,但总之是,她输给了自己。
西尔维亚的爱情坟墓
影片《瓶中美人》对于西尔维亚同休斯的情感经历做了再度还原与重现,导演杰弗斯在创作《瓶中美人》的过程中称,自己之所以接拍这样一部影片,重点在于对主人公的爱情故事感兴趣,也非常想表现两股强大的创造力是如何汇聚在一起,他们又是如何伤害彼此?
故事开始于1955年,西尔维亚在剑桥求学期间的一次舞会上,她与诗人特德·休斯一见钟情,两人因为同样有着诗歌创作的热情,又互相心仪对方,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步入婚姻殿堂,然而,前期婚姻的幸福体验并不能完全安抚到西尔维亚,当丈夫成为诗坛巨星,而自己的诗集总是表现平平时,她内心开始困惑,在丈夫的阴影下迷失。
然而,她的诗人丈夫却似乎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相反他的成功为他吸引来无数年轻女人的崇拜,一个个主动地投怀送抱,休斯迷失在这种另一版本的价值认可中,而西尔维亚也同时迷失于爱情牢固度的困惑,她想挽回残局,却总遭遇失败。
最终,丈夫休斯同阿西娅的恋情曝光,西尔维亚被彻底摧毁,她毅然决然带着两个孩子移居伦敦,这份来现情感的刺激激活了西尔维亚的诗歌创作,‘每件鸡毛蒜皮的事都能触发诗兴,如手指割破、发热、擦破皮肉。死气沉沉的家庭生活和想象力完全融合在一起’。
但与此同时,来自生活的琐碎与重压却令她力不从心,西尔维亚发现她其实根本不能同时胜任诗人与母亲这样的双重角色,在经历了1962年的冬天,英国当初150年间最寒冷的那个冬天,几乎四处都结了寒冰,而电工罢工,家里的电暖炉都不能取暖的那个冬天,西尔维亚彻底崩溃。
1963年2月11日清晨6点左右,西尔维亚在孩子的房间放了黄油、面包和两杯牛奶,将厨房的门窗用毛巾塞严,然后打开所有的炉灶开关。影片中还原这个场面时,西尔维亚道出了那句极富诗意的经典台词:死去,是一种艺术,和其他事情一样,我尤其擅长!
对于这样的结局,有人在探讨西尔维亚的懦弱,但是从另一个层面来考虑,联想她幼年极不健康的情绪,她又似乎是勇敢的,毕竟,顽抗了那么多年!但不管怎么说,西尔维亚的离世,令很多人将矛头直指泰德·休斯,几乎所有人都认定了是休斯对于情感的背叛,最终导致了西尔维亚与死亡的和解,公众的判定令休斯完全成了一个负面角色,但是他真的爱西尔维亚吗?他爱着的!
相爱却不能相守的悲哀
爱情可以激活一切,包括诗歌。西尔维亚在结识休斯并匆匆坠入爱河后,她的自豪、幸福以及骄傲成就了她轻快雀跃的诗行,但是在意识到休斯似乎另有所钟时,西尔维亚被自己的敏感以及狂躁彻底淹没了,她和休斯之间开始无何止的争吵,甚至两度撕毁了他的诗稿以及书藉。
而更为疯狂的是,西尔维亚在遭受感情打击的时候,甚至有意驾车去撞击其它车辆,导致车祸发生,但有幸并未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西尔维亚的一系列表现,可以理解为她作为诗人的敏感激烈,但这一切对于休斯来说,却是一种非常糟糕的体验,聪明的西尔维亚以最愚笨的方式将休斯推离了自己的生活。
若说感情的裂痕是导致西尔维亚最致步向死亡的重要缘由,这裂痕上也有西尔维亚自己割过去的一刀,休斯并不完全是百分百的罪魁祸首!若要怨,只能说他是压死骆驼的诸多稻草中的一根。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其实在遇见休斯之前,及两人情感出现问题之后,西尔维亚大多时间其实都是挣扎于敏感抑郁的黑影之中的,这一点,从她幼年诗歌中对一死亡的无数颂吟及大学时期的多次自杀都可以找到痕迹。
而与休斯分居之后,感情的失败虽然刺激了她前所未有的诗歌创作,但这样的成就却并没有带给她多少喜悦,原因之一自然在于感情的创伤,其二则在于独子照看两个孩子的劳累和压抑。因此,我们只能说死亡是她从未摆脱的阴影,她的自杀,是以生命为她对死亡的迷恋写下的注脚。
西尔维亚的离世,让休斯开始陷于无尽的痛苦及内疚的折磨,面对外界的质疑,他选择以沉默去面对一切,但是每年普拉斯生日,休斯却总要写几首诗继续着和她的交流,这些诗作在1997年休斯得知自己患上绝症后,以《生日信札》之名得以面世,休斯以此来记录亡妻的形象,追忆他们的深情往事。休斯在书中这样说道:
我不时地写一两首这样的诗作,断断续续,长达二十多年,没有想到发表。我的目的是寻找一种最简单、心理上天真而赤裸的语言。我与她在思想感情上的交流,可以说是直接的,无拘无束的,无自我意识的。在一定程度上,我的确找到了那种最亲近的波长。
不仅如此,在西尔维亚去世后,休斯还将她的遗稿分别整理、逐步发表,使得西尔维亚成为1982年的普利策奖获奖人,同时也成为了举世瞩目的诗人,但这一切,对于沉沉睡去的西尔维亚来说,却似乎毫无意义!
然而,休斯只能用这样的方式结束了尘世对他的所有质疑拷问,也从侧面给了我们这样一个解释:对于西尔维亚,他一直是爱着的,只是她的敏感、多疑、狂躁、尖锐成了阻隔他们的河堤,而这一切却又是成就西尔维亚诗歌的精灵,孰是孰非,估计谁也做不了非此即彼的二元判断。
《瓶中美人》被一部分观众片面地认为是一部关于西尔维亚苦难的成长史,但其实影片的重点聚集还是在她与休斯的情感关系上,从而把婚姻对爱情的侵蚀之类的思考留给观众,在这个过程中,导演杰弗斯深入西尔维亚的人生,真实再现诗人的特质,而对于西尔维亚也并没有做过多的解释,毕竟关于婚姻爱情的思考从来都是多角度多层面的,但相信每一个观众都能从影片中解读出属于自己的哈姆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