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上一文中介绍了东罗马帝国中期最强盛的马其顿王朝因绝嗣而告终,1056年8月底,老迈的女皇狄奥多拉在临终前将皇位给予帝国老臣米海尔·布林加斯,是为米海尔六世(micheal vi)。自1025年巴西尔二世死后,拜占庭帝国就重新开始了内耗,皇室内外各种势力不断角逐斗争。帝国国力重新开始走入下行通道。
与此同时,11世纪初被帝国征服和恐吓的周边邻国开始蠢蠢欲动。保加利亚人在巴尔干不断起义,佩切涅格人则多次南下入侵多瑙河以南。东线的阿拉伯人虽然日益衰弱,但新生的伊斯兰国家塞尔柱突厥人的威胁,却可以和7世纪的穆斯林征服相提并论。
1048年君士坦丁九世在位期间,塞尔柱突厥人首次入侵了东帝国的亚美尼亚地区,并洗劫了罗马人伊比利亚军区重镇卡佩特伦。但后来两国议和,君士坦丁九世认为当地的军队是无用耗费于是解散了伊比利亚军。
米海尔六世与伊萨克一世的短命统治
米海尔六世是一名资深官员,他身后的支持者以帝国主要贵族为首。上台后他便对大地主大贵族们俯首帖耳,却忽视了另一帮重要力量——军阀贵族。其中君士坦丁九世的侄子狄奥多西奥斯对其成见最深,此外米海尔六世还没收了大将尼基弗鲁斯·布林尼奥斯的财产,引起了二人的仇恨。
布林尼奥斯一怒之下领兵前往小亚细亚,并筹划发动军事政变推翻米海尔。但他不久就被米海尔的手下俘虏,并刺瞎双眼。这引起了帝国上下部队的愤怒,他们开始涌入帝都附近反对皇帝米海尔。1057年6月,尼西亚的将军伊萨克·科穆宁被推举为皇帝,双方军队开始激战。
8月26日,帝国中央部队在尼西亚附近的佩特罗埃(petroe)被伊萨克领导的叛军击溃。米海尔六世本希望以“收养”伊萨克进行谈判,但遭到了拒绝。不过最终君士坦丁堡牧首米海尔一世说服了皇帝退位,伊萨克承诺保其周全。9月1日,伊萨克·科穆宁正式在君堡登基,史称伊萨克一世(isaac i)。米海尔六世在退位后成为僧侣,两年后在私人住所里病逝。
伊萨克一世上台后就开始了系统性的改革,以希望去除帝国此前显示出的弊端。他先是剥夺教会的权利,宣布限制教会的财产和土地,并没收他们的部分财产。这引起了牧首米海尔一世的抗议,伊萨克在未解除其牧首头衔的情况下将其囚禁,米海尔一世不久死去。伊萨克还对贵族的权利进行了限制,这引起了他们的普遍不满。
君士坦丁十世开创杜卡斯王朝
登基两年后,伊萨克的身体就出现了状况。爱好打猎的他在一次狩猎活动后严重发烧,他开始担心自己不久于人世,便指定了另一名军阀君士坦丁·杜卡斯为继任者,为君士坦丁十世,拜占庭帝国进入到杜卡斯王朝时期。伊萨克很快退位进入了修道院,他在一年后的1060年去世。
1059年11月登基的君士坦丁十世,来自小亚细亚帕夫戈尼亚地区的大贵族杜卡斯家族,他的身份导致上台后就停止了伊萨克一世时代的抑制权贵的政策。由于他的第二任妻子是米海尔一世牧首的侄女,他对教会的态度也相对温和许多。他的上台对于伊萨克一世的改革无疑是全盘否定,不光是行政上,连军事上改革也被推翻。
君士坦丁十世重新给予权贵和官员们权力,让他们的收入盆满钵满。因此国库开始下降,于是他选择解散亚美尼亚地区的民兵组织。这让东部的塞尔柱突厥人和库曼人的入侵更加肆无忌惮。他将许多的边防军撤走,取而代之的是更多雇佣军,这让伊萨克在军队的支持者十分不满,让他一度在1061年差点被暗杀。
帝国危机与新皇
在君士坦丁十世在位期间,帝国的边境开始危机不断:1064年,塞尔柱帝国苏丹阿尔斯兰开始入侵东帝国亚美尼亚,并洗劫了亚美尼亚军区的首府;北欧的诺曼人不断蚕食拜占庭在意大利仅剩的意大利首长区,到皇帝死之前仅剩下首府巴里;另一支讲突厥语的佩切涅格人则在1065年不断在巴尔干兴风作浪,重镇贝尔格莱德被其侵占。
1067年5月,执政不到8年的君士坦丁十世终于被疾病打到。临死前,他要求皇后欧多西亚发誓不再结婚,以保住儿子小米海尔(日后的米海尔七世)的皇位。不过欧多西亚还是在隔年1月,与小自己8岁的卡帕多西亚军事贵族罗曼努斯·狄奥基内斯成婚,史称罗曼努斯四世。
虽然此时的东罗马帝国仍看似维持着强大的体量,但她的内忧外患已经深入脊髓,帝国的东方即将面临来一股强劲的风暴,主角名叫塞尔柱突厥人……
文:晨读历史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