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英国小说《时间机器》创作分析
前言
《时间机器》是英国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创作的科幻类型中篇小说。赫·乔·威尔斯(h.g.wells)(1866-1946),英国小说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早年他先是在伦敦皇家学院师从赫胥黎学习生物学,后于1888年从伦敦大学毕业。1893年威尔斯被查出了肺出血,在休养期间,开始着手于短篇小说、散文和评论,同时也开始了科普创作,随后《全国观察家》发表了威尔斯关于时间旅行的设想连载文章,后来在1895年把这些文章改为名叫《时间机器》(the time machine)的小说发行。
此书的出版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也因此奠定了威尔斯作为科幻小说作家的声誉。这部小说可谓是开创了时间机器科幻类型小说的先河。他是继儒勒·凡尔纳之后最杰出的一位科幻作家。其代表作有《时间机器》《隐身人》等。他擅长通过科幻的设想来讽喻与告诫工业文明带来的潜在危害,这是他作品的核心价值。
《时间机器》是威尔斯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科幻小说史上第一部以时间旅行为题材的作品。文中威尔斯以一种悲凉、怪诞的笔法带着人们向未来世界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旅行。书中所描绘的未来世界样子,与我们理想中的未来世界迥然不同。人类并没有朝着我们设想的样子发展,在未来的世界里,不仅没有高智能的科技,和谐统一的社会,甚至是安定的生存环境也无法保障。由于长期的阶级分化,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竟然进化成了两类截然不同的生物。在这里只有物欲横流和悲哀丑陋,美丽的爱洛伊人因富足所以懒惰,因懒惰而又弱化成无能小儿,丑陋凶残的莫洛克人扑食他们,上演一场人吃人的闹剧。在这部小说里,作者用隐晦的设想和寓言故事的形式,为我们预测了阶级分化带来的严重后果,发人深省。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惊险和悬疑,仿佛亲身经历一场奇幻的旅行。
一、故事梗概
《时间机器》描述的主要内容是:一位科学家(时间旅行者)发明了一种时光机器,能够不受限制地在时光维度上穿梭于过去和将来。当他乘着机器来到公元802701年时,展现在他面前的却是一幅奇特、乖张的景象。
人类逐渐分化为两个种族:爱洛伊人和莫洛克人。前一种人长得精致美丽,过着富足无忧的生活,所以失去了劳动欲望,逐渐失去劳动能力。而后一种人则面目可憎,靠劳动而活,过惯了地下潮湿阴暗的生活。他们表面上假装承受艰苦的劳动,暗地里却做好了打算,等养肥了爱洛伊人,到了晚上便四处捕食他们,上演人吃人的惨剧。
面目可憎的莫洛克人偷走了时间旅行者的机器,在经历了一番斗争之后,时间机器被旅行者夺回。与此同时时间旅行者遇到了爱洛伊人韦娜,她在这个荒诞的世界给了他无私的爱,不幸的是韦娜在大火中牺牲了。时间旅行者只好继续他的未来旅行,看到了几千万年之后的巨蟹、巨蝶、成海、日食等一些复古图景。
最后他在垂死之际又回到了“现在”,将旅行的经历悉数告诉了朋友。不久之后他又踏上了第二次时间之旅,从此了无音讯。
时间:公元802701年。
地点:未来世界的地球。
人物:时间旅行者、爱洛伊人、莫洛克人。
二、主要人物及其特点
(一)主要人物
1.时间旅行者:一个没有真实姓名的主角,只知道他是一位科学家、发明家,痴迷于未来,家住在伦敦郊区。他通过时间机器去到了未来世界,结识了红颜知己和知音朋友,并经历了一系列的冒险后重返现实生活,最终又踏上了新的旅途。
2.爱洛伊人韦娜:韦娜是一个有思想有活力的爱洛伊人,是时间旅行者在未来世界收获的第一个朋友也是爱人,她与时间旅行者心心相印,能够相互理解,她选择和时间旅行者一起冒险一起旅行。无论时间如何推移,世界怎么改变,韦娜对时间旅行者始终如一。可惜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他们进入树林后被丑陋凶残的莫洛克人团团围住,小韦娜在一场大火中牺牲。
3.希尔亚:时间旅行者的崇拜者,也是时间旅行者的好友,多次在未来世界拯救时间旅行者于危难之间。
(二)人物特点
1.时间旅行者痴迷于科技,渴望追求未来世界;2.爱洛伊人精致美丽却丧失劳动能力;3.莫洛克人丑陋卑鄙扑食爱洛伊人。
三、小说行文脉络
(一)小说主线
时空穿越,发生在未来世界的斗争。
(二)小说支线
时间旅行者与爱洛伊人韦娜之间的爱情,时间旅行者与作品讲述者希尔亚之间的友情。
(三)起因
时间旅行者发明出了能够穿越到未来世界的时间机器。
(四)经过(提出问题)
时间旅行者目睹未来两种人种的生存状态,莫洛克人抢走时间机器。
(五)高潮(寻找条件)
时间旅行者对抗丑恶凶残的莫洛克人,韦娜的牺牲,时间旅行者逃亡更远的未来。
(六)结局(解决问题)
更远的未来人类面临灭亡,时间旅行者回到现实生活中,再次出发去未来。
四、小说的看点与价值
(一)看点
阶级斗争和人类进化是威尔斯作品的两大突出主题观点,《时间机器》正是以这二者为核心创作点,内容都围绕它们展开叙述。
1.对阶级斗争的警示: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将爱洛伊人比作当代社会的统治阶级。在长期的人类发展过程中,科技的不断进步逐渐把人类社会推向物质鼎盛时期。物质上带来的富足使得爱洛伊人居安“不”思危,他们坐享其成,已经失去劳动的欲望,就像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寄生虫一样。虽然他们表面上看起来高贵冷艳,实际上对社会丝毫没有用处。莫洛克人则相当于原社会工人阶级的后代,由于他们常年在地下劳作,终年不见天日,被统治阶级压迫,不得不像鼠蚁一样生活,这些压迫使得他们内心逐渐阴暗,想着该如何报复爱洛伊人。于是忍受不了饥饿的莫洛克人开始大规模扑食爱洛伊人,上演一出人吃人的惨剧。
这两类人中,形象更饱满的应该是莫洛克人。他们处于被统治一方,受到剥削和压迫,为了生存艰难的劳动。他们的心理发生的变化,面容变得丑陋,这些都是因为巨大的阶级差异带来的社会不公平现象。正所谓哪里有剥削,哪里就有反抗。莫洛克人的卑鄙丑恶,扑食爱洛伊人,也正是他们面对这种巨大的不平等社会产生的反抗心理。
作者之所以写这部作品,是为了告诉我们社会要正常运行,必然会有分工,而阶级划分也是无法避免的。但如何去弱化阶级划分带来的不平等现象,避免阶级斗争对人类社会的反作用,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行,这才是我们所有人类思考警醒的问题。
2.对人类进化的思考:
作者笔下的未来世界是作者对当时的时代和社会状况(18世纪的工业革命)的缩影,以科幻小说的方式预言人类社会高度发达后可能出现的弊病和反弹即退化现象。他所描写的退化现象与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社会截然相反,对未来世界进行了颠覆想象的描写,带给读者感官上的冲击,使读者大跌眼镜。
同样作品给予读者全新的思考,人类一直进化,发展到了顶峰之后会怎么样?是维持现状,还是像抛物线那样开始走下坡路?作者在作品内表达出的担忧就是后者。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该如何维持并且不会适得其反,使人类由进化走向退化。这是作者提出的问题,也是未来世界给我们现代人提出的挑战。在《时间机器》里,作者以科幻小说的形式,给现代社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建设,不然就会重蹈爱洛伊人和莫洛克人的覆辙。这一点不管是对于18世纪工业革命下的英国,还是对于现代的人们乃至未来的世界人类而言,都具有着现实意义。
以上两点是作者在《时间机器》一书中传递给我们的最大思考价值。
(二)艺术价值
《时间机器》一书在故事情节塑造方面可谓是构思精巧,将一部本来看似枯燥的科幻小说讲述的活灵活现,让人身临其境。以第一人称叙事的手法,让读者接近叙述者,仿佛读者就是时间旅行者,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在经历。其中的人物描写的细节也处理的非常到位,尤其是韦娜被火烧死的那一段,可是赚足了读者的眼泪。
虽全书采用的是黑色寓言的叙述方式,不乏讽刺的口吻,但作者本身并不是要传播消极思想,而是给我们提供一种警示。“他带回来的那两朵白花可以证明,即使在那人类衰亡的时代,温情仍然活在人类心中。”这句话是作者在作品结尾处出现的,所以我们可以见出,作者心里还是愿意相信人类的温情。只要人类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及时做出改变,坚定自己的信念,让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并重发展,人类便还有希望。未来世界不是一个死亡的世界,而是一个新生的世界。
总体而言,作品在表达对后人的警示意向之外仍传达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