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在世人看来,狙击手是一个很风光的兵种,他们装备优良独来独往,作战能力优越而且可以百步穿杨杀人于千米之外,而后悄然隐藏于密林中,堪称战场上的不死战神。甚至由于受到某些无视军事常识的游戏的影响,部分人甚至认为狙击手可以“抬手即命中,无论怎样运动都能秒秒钟击毙敌人,一杆狙击步枪独步于天下”。然而,真实的狙击手真的如此么?今天,我就通过一部美国1993年拍摄的经典电影《双狙人》来了解一下真实的狙击手。
电影双狙人讲述的是一个军队中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故事:一个老狙击手在任务中意外失去了自己的老战友,同时也是他的副射手。在一次狙杀行动中,军方为了保障成功率给老兵派了一个曾是射击冠军的年轻狙击手。年轻狙击手充满热情、衣冠楚楚且拥有无与伦比的射击技术,但缺乏真正的战场经验,而老狙击手沉默寡言、毫不起眼却能够利用种种看似无用的技术挽救自己于危难中。一新一老两位狙击手在任务中互相攻击却又互相拯救最终完成狙杀任务。从剧情来说,《双狙人》的剧情并不讨喜,因为它简单,枯燥。然而,该片却真实的反映出了狙击手执行任务时的心理状态、任务环境等战争真实环境。正如同片中一般,狙击手一般为两人小组行动(也有单人或三人狙击小组但并不常见,单人狙击小组仅常见于二战)。一人为狙击手,另一人为观察手,狙击手负责狙杀目标而观察手则负责测定数据、掩护狙击手等辅助任务,必要时也可替代狙击手。由于一般情况下均需要中远距离设计,狙击手在射击时需要考虑包括枪械后坐力、有效射程、空气湿度、风速甚至海拔和地球自转等多方面因素,看起来简单的射击其背后隐藏着的是极其庞大的计算量和枯燥的瞄准镜中的世界。与游戏不同,现实战争中的狙击手常常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才能等到目标的出现。在这段时间内,狙击手需要无视外界,瞄准镜中远处的光景就是他们的全部世界。除了枯燥外,蚊虫叮咬、野兽威胁、极端天气及随时有可能出现的敌军都是狙击手的天敌。正如电影中少言寡语的老狙击手,正是其特殊的作战环境将其慢慢改变,直至最后的冰冷沉默。事实上,对于狙击手而言,虽然枪法至关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其是否有着足够的战场生存能力和一颗甘于寂寞和默默无闻的心。
除了恶劣的环境、枯燥的等待以及危机四伏的任务环境外,狙击手还需要时刻提防敌方人员的侦查并躲避其搜索。作为战场上的“冷枪”党,狙击手一直以来都是敌方的“重点关注对象”。一般情况下,狙击手在暴露后所需要面对的都是敌方堪称下雨一般的报复性火力打击,从轻重机枪到迫击炮再到各种口径的轻重火炮,暴露的狙击手基本与死亡画上了等号。然而,事实上死亡对于暴露了的狙击手来说甚至已经是一种奢求,狙击手一旦落入敌方手中,其在死亡前面对的将是常人无法想象的酷刑。在影片中我们中惊讶于敌人掰断老狙击手手指的残忍。但现实战争远比影视作品残酷得多。事实上,自二战时期狙击手正式出现以来,被活捉的狙击手都难逃被折磨后惨死的下场,其死法远超普通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范围,我们心中光芒万丈的英雄在敌人眼中就是射杀自己战友和长官的冷枪恶魔,抓住这样的存在他们必然要一解心头之恨(二战时无论是盟军还是德军狙击手,一旦被捉均死相凄惨,哪怕只找到尸体士兵也要鞭尸解恨)。也正是因为如此,真正的狙击手并不会如各种文学作品刻画一般高调出没轰掉坏人成为英雄。真正的狙击手只会在人们看不见的世界里与孤独和危险为伴,默默地执行自己的任务并保住自己虽有可能失去的生命。(美国狙击手克里斯凯尔死后才真正曝光,而英国顶级狙击手克雷格哈里森因媒体曝光其身份不得已退役下落不明)
或许有朋友会说,随着军队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各种高科技武器开始列装部队,狙击手的任务或许轻松一些。然而,我方武器升级的同时敌方也在不断升级他们的装备。随着科技的发展,狙击手虽然配备了一些原来不曾拥有的高科技设备,但受其战术作用影响,狙击手的互动范围仍旧是敌阵前甚至敌后,而现代战争中反狙击手设备越来越多(热成像已经是老掉牙的东西了,对于这东西一般狙击手是不怕的,毕竟已经有反红外探测服了),狙击手所需要承受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在现代化战争机器面前,狙击手真的只算得上一只威胁性较高的蝼蚁,对敌方威胁巨大但同样也会遭到敌人的“特别关心”。而除了装备外,情报的错误及迟滞、后勤补给的不足、战场上随时可能发生的种种意外甚至一个不起眼的昆虫哪怕树枝都会给狙击手带来无穷无尽的追杀并致其死亡。 可以说,狙击手是孤独的战场死神,但与普通士兵一样也是战争这部巨大的绞肉机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无敌的狙击手只存在于虚拟作品和人们的想象中,真实的狙击手绝不讨人喜欢,但他们是真正的勇士,是活跃于战场上的“冷枪幽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