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第一滴血》主演西尔维斯特·史泰龙早在十年前,由他编剧、主演的反映拳击运动员生涯的影片《洛奇》就在美国打响。十年来他一直盛名不衰。史泰龙一举一动,极具力度,刀削斧砍的脸庞上,有一双灼灼逼人的眼睛。《第一滴血》中,史泰龙发挥了他的全才。他不仅以表演才能在演戏,更发挥了他那种非普通人所及的运动健将般的身体素质。
他攀高越崖,跳车上楼,在丛林中与百倍于己的对手相拼;刻画出经过千锤百炼的美国特种兵的精神风貌。尤其是在陡峭的绝壁上的那场戏,堪称一绝:百丈危岩,一无所凭,崖下是湍急的山溪,突出的山石,史泰龙就靠两只手,紧抠岩缝,像壁虎一样贴在岩壁上,躲避着从直升机上射来的子弹。影片中有这样具备卓越表演才能和为事业敢于献身的演员,它受到观众的青睐也是理所当然的。
至于把影片的成功归功于它的惊险、悬念、拼杀,也有道理。《第一滴血》是根据美国著名作家大卫·莫利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这部小说是七十年代美国畅销书,改编后的电影将矛盾、场面加以集中,成为一部十分典型的惊险片。惊险片最要紧的是情节。有人把优秀惊险片的情节安排归纳了五个特点:紧迫性、尖锐性、复杂性、神秘性、偶然性。
《第一滴血》将这些占全了。兰博虽仅一人,但他却是在越南战场久经训练的。军警与国民警卫队对他的围捕,构成一种你死我活的对抗。一方要抓,一方要逃;一方要杀,一方要拼,情势不可谓不紧迫,不尖锐;而对抗的地点是在地形多变、环境特异的原始森林,这就增添了这场斗争的复杂性、神秘性。偶然性,是指意想不到的险情的不断出现,造成情节的大跌宕。这在《第一滴血》中尤为突出。兰博赤手空拳,往往是仿佛他就要束手就擒,或者死于枪下,却突然又化险为夷,反置敌于死命。如此几个反复,使看者悬心,时时为人物的命运担忧。
创作者在《第一滴血》中采用的艺术手段是多样的。影片也不是一味的紧张、惊险,它有张弛,有起伏,有虚实,有时还颇具喜剧色彩,能引起你在紧张之余,产生会心的微笑。比如,兰博苦战直升机,从崖下跳下深涧,尔后,又用石块猛击飞机,至使双手举枪站在舱门口的腊斯克连人带枪跌出舱门死于非命的情节便是十分惊险的。这类描写带着神秘、传奇、喜剧色彩,与面对面的正面拼杀相映衬,更增添了影片的魅力。
那么,创作者对警察局与国民警卫队是什么态度呢?我以为,更多的是谴责与嘲弄。编导者的立场也是站在兰博一边的。他让拥有各种现代化器械的军警,面对兰博如临大敌,束手无策,在兰博的回击下,他们一个个不堪一击,纷纷毙命。这实在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兰博最终在他的上司特劳特曼的指令下,放下了武器。结尾,警长蒂索身中数枪,奄奄一息,而兰博依然精神矍铄,神情安详,他披着呢大衣,手腕上虽然被套上了手铐,却气昂昂地不失雄姿。兰博单身一人虽败犹胜,而警察局与国民警卫队虽胜犹败,这是寓有很深的讽刺意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