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今天的第二篇要聊的电影,是改编自长篇小说《十日谈》的一个故事,听起来这个创作构思很正常,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个ip电影。
然而看过《十日谈》的小伙伴们都知道,这部小说用形形色色的人物描绘出人生百态,不乏各种不可描述的段子,在当时教会统治的历史背景下十分具有人文精神。
1981年上海译文选本《十日谈》
而改编而来的这部r级电影,情节也一度不可描述,但除此之外透出别样的幽默——《疯狂修道院》。
故事发生在中世纪,男主角是戴夫·弗兰科扮演的马赛托,是当地贵族的仆人。但他不老实干活,而是靠着自己的鲜肉颜值勾搭上了主人的老婆,倒酒的功夫两人就暗中眉飞色舞。
然而这段奸情很快被马赛托的主人发现,说什么都要剁(阉)了这小子。
马赛托直接吓尿,仆人也不干了,情妇也不要了,直接玩命狂奔逃离了主人的城堡。
就在他为自己的出路发愁的时候,马赛托遇到了一个神父。神父原本是要带着修女们的女红拿到镇上去卖,结果路上翻车,货品全部掉进河里,一个人怎么捞也捞不过来。
马赛托心一软,帮神父捡回了东西,还帮他修好了小车。
神父听说马赛托没有栖身之所,就带他回到修道院里管吃管住。
神父的慷慨让马赛托特别感动,想到自己这次的曲折遭遇,他忍不住把自己干过的所有不可描述全都忏悔出来,你们随意感受一下对白的尺度——
神父听完这些罪过,看马赛托改过自新的诚意满满,第二天就把他推荐给了玛利亚院长,让他专门负责修道院的各种杂活儿。
神父还给院长谎称,说马赛托是个聋哑人,善良乖巧听话能干。
神父之所以撒谎,是因为之前“离职”的那个勤杂工,就是因为“多嘴”和修女们产生了矛盾,而所谓的“多嘴”也只不过是跟修女们打了招呼,结果就招来一通f字头的问候。
神父知道修女们脾气比较暴躁,所以出于保护的目的才让马赛托装聋作哑。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看着人畜无害的修女们张嘴就秒变泼妇呢?
答案很简单——憋的。
在修道院里,这些正值青春年华的修女们每天的生活极其清苦,要么祷告,
要么做做针线活儿,
最大的“体力劳动”就是洗衣服,
在这个极易被新鲜事物诱惑的年纪,她们要承受的却是难以想象的无聊和无趣,
而之前的那个勤杂工偏偏倒霉碰上修女们心情最低落的时期,结果招来一通谩骂和殴打。
然而,事情倒也不是那么绝对,同样以勤杂工身份“入职”的马赛托却因为颜值和身材,在这些年轻修女们面前受到了不一样的待遇——
他在院子挖着沟,就能招来一个小姐姐友好地打招呼,
出于礼貌朝修女姐姐们笑笑,也能招来修女温柔的“回礼”,果然颜值在中世纪也是必杀技。
而下面这位笑得最友好的亚历山大修女,对马赛托最感兴趣。
亚历山大其实不想做修女,每天盼望着父亲有天能凑够彩礼钱,让自己出嫁,但迟迟未能如愿。
心灰意冷之时忽然冒出来马赛托这么一个小鲜肉,让亚历山大的小心脏瞬间不淡定了,平日里想的也不再是上帝,而是想尽办法弄坏自己的刺绣工具,以此为借口制造跟马赛托单独相处的机会。
之后她还绣了个手绢送给马赛托,趁机接近鲜嫩肉体。
而年轻气盛的马赛托也抵挡不住诱惑,随后就一个生扑,一度要发生不可描述的事情。
但毕竟是光天化日之下,他们羞羞了没几秒就终止了,亚历山大跟什么事儿也没发生似的回到教堂,满脸笑意地继续祷告。
但是她身上可疑的泥土还是引来了另一位修女费尔南达的注意。
然而,费尔南达接下来并没有跑到院长那里告状,而是私下联系了自己修道院外的闺蜜,替自己进行一番梳洗打扮,
然后拿着匕首冲进马赛托的小木屋就要劫色,
而且毫不吝啬跟闺蜜一块分享这块任人宰割的鲜肉,小木屋里一度成为某类影片的拍摄现场。
而就在他们羞羞的时候,所有的过程都被第三位修女吉尼芙拉看在眼里,她还发现了费尔南达和闺蜜使用了某种“勾引秘方药”。
吉尼芙拉见此气不打一处来,因为她之前曾和费尔南达偷偷喝酒并酒后乱性,现在费尔南达又对鲜肉投怀送抱,明显是在玩弄感情。
她一气之下跑去院长那里告状,说费尔南达曾经多次偷跑出去喝酒狂欢。
怎么样,是不是看到这里感觉信息量有点大?
其实以上能当成小黄段子讲的情节,在原著《十日谈》中屡见不鲜,这也是相当一部分读者在接触这本著作时的第一感受。
但如果结合这部著作诞生的时代背景,你会发现它其中的内容是在鼓励人们追求爱与性,顺带讽刺、调侃一下虚伪的教会。
不过本片中主创们似乎并没有为影片“该黄暴还是该深刻”而纠结,因为影片的高潮部分开始脱离了原著——
一次马赛托和亚历山大羞羞的时候,当场撞上了修道院里的老修女,马赛托情急之下说了句(脏)话,聋哑人的人设就此崩塌。
这直接引来亚历山大的质问,
马赛托还没解释几句,吉尼芙拉忽然打扮得像个神经病一样出现,说话间就要“猥亵”装睡的马赛托。
原来她也开始好奇“鲜肉的滋味”,于是效仿做了费尔南达使用的“勾引秘方药”,打算诱惑一下马赛托,但她并不知道这个秘方只能外用不能内服,
结果没把自己整成诱人的美色,反而成了吓人的“女鬼”。
并且因为误食了秘方,她神经错乱地把自己不可告人的秘密全都抖了出来,被躲在一旁的亚历山大听得清清楚楚。
就在这时,费尔南达也冒出来了,她拿着匕首把马赛托蒙眼绑走了,看起来要玩“中世纪五十度灰”的节奏。
随后亚历山大和吉尼芙拉便尾随其后进了树林,她们这才发现费尔南达和闺蜜其实都是女巫,绑走马赛托这块鲜肉要举行邪恶的巫术啪啪啪。
马赛托看到这场面直接崩溃了,开口喊着让两位女巫饶命,
结果这时候吉尼芙拉的药劲儿上来了,在篝火前裸奔了一会就往修道院跑,画面大家自行想象。
于是其他主角顾不上什么巫术啪啪啪,也跟着追去了修道院。但为时已晚,吉尼芙拉叫醒了正在修道院下榻的主教,爆出了自己的“性丑闻”。
而亚历山大也趁机向主教爆料,
主教一时接受不了这么大的信息量,就去叫醒院长来控制场面,结果院长一开门,头上戴的不是头巾,而是一条裤子。
这个情节源自《十日谈》中的另一个段子
这还不算完,神父此时穿着睡衣默默地从院长的房间里走了出来,
这下空气瞬间凝固了,主教彻底凌乱了。
最终三个犯了错误的修女被主教罚一年不能吃午饭,
神父则被发配去了没有修女的地方,临行前和院长依依惜别。
而全程都在迎来送往、任人舔屏的马赛托,则被自己的主人抓回去关进了大牢。
但这个“惩恶扬善”的情节并不是影片的最后结尾,秉承着《十日谈》解放天性的属性,《疯狂修道院》的结尾最终“疯狂”了一把——
三个修女虽然受到了惩罚,但对马赛托念念不忘,她们担心他会被主子杀掉,就潜入了城堡的地牢,把马赛托给救了出来。
四个人趁着天亮前,手挽手开心地前往修道院,
而就在他们跑路的同时,镜头一转——院长和神父也在偷偷地幽会。
这样的结尾乍一看莫名其妙,但确实也符合原著的风格,还有的网友因为几个女主角最终都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解放”而觉得影片还带有一丝女权主义的隐喻意味。
在我看来这也并不是过度解读,因为原著《十日谈》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其中的很多故事换个时代换组人物关系,其讽刺价值同样成立。
比如在这部《疯狂修道院》里,修女们一成不变的枯燥生活某种程度上象征的就是社会各个时期中对女性的所谓“道德束缚”,曾经的修女袍如今以另一种方式依旧存在于社会中。
而影片的结尾正暗示着女性打破刻板传统的必然性,就算你对她们做出了“代表正义的惩罚”,却始终改变不了女性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利。
如此看来,这部《疯狂修道院》在某种程度上与我之前给你们推荐的《诉讼》的主题有些相同的地方——尽管世界险恶、环境阴暗,总有一些人为了“改变”而勇敢地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