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在各大论坛评论出的最压抑黑暗的电影前十榜单中,《梦之安魂曲》无一例外地名列其中。暴力血腥、性毒品这些东西我对电影的直接想象,所以这部电影一直是被七哥打入冷宫。辛苦工作一天下来已经累成狗,谁还想花几个小时再给自己填堵。大部分肯定是选择躺尸在床上,看一些没油没盐的真人秀和脑残的电视剧。
比如美国人最爱的无脑电视剧是《与卡戴珊一家同行》,这档真人秀节目就是一家人鸡毛蒜皮的琐事。尽管被喷毫无营养,它却成为美国历史播放时间最长也是收视率最高的真人秀节目之一。就连阿黛尔、安妮斯顿这样的大牌明星都公开承认,它是自己的guilty pleasure(放纵的乐趣)。
所以不要再去吐槽国人的品味了,估计全世界都是这样的,压力大的时候我们会下意识选择放纵自己,享受无脑时刻带来的relife。
曾经在一个被反复转载的十大禁片帖子上面见过《梦之安魂曲》,一直以为这里面有什么为世俗或者大众所不能容忍的情节画面,报着一种猎奇心理去苦求过。看完影片后,不得不说承认自己错了,这种猎奇行为无疑是对这部杰作的侮辱。影片极致的绝望让人彻底心碎后,最后留在心底的不是悲愤,反而是一种解脱和平衡。
如果说无脑的放纵带给人的是一种暂时逃离现实的relife,那么,《梦之安魂曲》则能够让我们追寻生命的真实,重新审视周围,和生活中的痛苦和阴影达成谅解。与其选择逃避不如逼迫自己去直面,痛苦并不会随着暂时的搁浅而消失,它会深入我们的潜意识,慢慢蓄积能量,等待有一天被引爆。
影片是一个关于梦的故事,讲述了四个人的边缘生活:中年丧夫的莎拉整天以电视为伴,一天她接到电话,得知她成了一个电视节目的幸运观众,可以上电视成为明星,于是她为了穿上那件她年轻时穿的那条红裙子而开始了减肥的计划。而她的儿子哈里则和朋友泰伦在街上贩毒,以此赚取金钱希望能和女朋友玛莉安过上幸福生活。一切似乎都很顺利,但在不知不觉中,所有的东西都失控了,这四个人都被自己的向往所牵引,渐渐走向黑暗的深渊。
母亲莎拉选择了药物减肥,却一发而不可收拾。蔓延开来的依赖感让她挣脱不了命运玩弄的手段,最终变成了一个忍受电击痛苦的疯子。
她深爱的儿子哈利因知道母亲陷入毒瘾而痛苦流涕,他逃不出命运的羁绊,不幸如一颗毒瘤般最终让他失去一只胳膊和生活一切。
哈利的女友玛莉安,这个有着服装设计梦想的女孩,在一次次出卖身体换来身体上的愉悦与精神上的麻木后,她的梦想、尊严和爱情揉碎在一小包一小包的毒品里。
我们看过太多追梦的电影,无非是通过努力和奋斗完成梦想,或者是迷茫地探索和追寻梦想之类的题材,从来没有一位导演像达伦·阿罗诺夫斯基这样残忍决绝地将追梦者一个个送向万劫不复的地狱。在这里,梦想是像毒瘾般的存在,人们被捆绑着无力地挣扎,灵魂和躯体被毒瘾所分离,失去了对自己的控制,最终走向毁灭。
人生来注定是孤独和痛苦的,它来自于精神与肉体的矛盾,人们往往不是忘记了精神的存在,而追求肉体的满足,就是忽略了肉体的存在,而追求精神的满足。这两种矛盾状态都会带来痛苦,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必须承认的它们的存在。《梦之安魂曲》是一部坦诚的电影,它直接将那些被隐藏着的、无奈地肮脏着的现实暴露出来,向我们展现了这种人类的困境。
影片使用了一种极端的艺术手法完整地描摹了一幅暗淡的人生图景,凌厉的剪辑,神乎其神的蒙太奇,高速切换的画面配合扣人心弦的音乐,造成强烈的视听觉和心灵的冲突。这种裸露直接的艺术手法触动了美国电影检查机构,而导演和发行公司又拒绝对影片进行修改,所以只能采用“拒绝等级”和“r等级”(17岁以下由父母陪伴)两种版本上映。
罗曼.波兰斯基说:“也许我喜欢电影中的阴影,但生命中的阴影则不然。”虽然影片是虚构的,但是放眼现实,这样的虚妄和痛苦何尝不是俯拾皆是。我们有没有问过自己,梦想真的那么美好吗,还是我们中了梦想的毒瘾,已经自我麻痹了,精神被梦想的操控和奴役却浑然不知,继续行尸走肉朝着虚无的幻觉爬行。有人在追梦的过程中练成了盖世神功,有人却走火入魔,这就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