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图为粤剧《浴火凤凰》剧照。有演出方提供。
金羊网讯 记者黄宙辉、通讯员陈列东报道:由广东省文化厅主办的第十三届广东省艺术节将于本月下旬举行。经省文化厅评审,东莞市创编推出的、讲述抗日名将叶挺与夫人李秀文故事的粤剧《浴火凤凰》入选本届省艺术节。10月30日晚,该剧在梅兰芳大剧院为北京观众演出,获得满堂喝彩。
首次将叶挺夫妇搬上戏剧舞台
《浴火凤凰》取材于抗日名将叶挺及其夫人李秀文的故事,以叶挺这个中国现代史上的抗日名将与李秀文这个生于东莞长安镇乌沙李屋村的普通女子的相亲相爱作为切入点,在舞台上讲述两人相知、相爱、相陪、相帮、相伴的全过程,在深层次上透露出李秀文无论对国家、民族,无论对父母、丈夫、儿女,无论于情于理,无论于人于事的伟大女性的人性光辉。
作为新创剧目,《浴火凤凰》特邀剧作家卫中及粤剧编剧黎嘉飞编剧,导演王佳纳执导。此剧第一次将叶挺、李秀文的动人往事搬上戏剧舞台。全剧以二十四年的时间跨度,塑造了叶挺的夫人李秀文追随丈夫献身革命,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光辉形象。值得关注的是,李秀文就是长安乌沙村人,其人善良、坚强、聪慧,陪伴叶挺经历了从北伐到抗战胜利间的多次重要事件。期间,李秀文自筹资金对新四军进行经济和物资支持,还亲自为新四军押送捐赠物资,为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情节在剧中也有所展示,李秀文为革命军筹资金、送物资的传奇故事令人动容。
该剧获叶挺后人高度认可
写英雄的女人有难度,写好背后的故事更难。最终,主创团队抓住了李秀文与叶挺几经分离而不离不弃的核心。据导演王佳纳介绍,该剧李秀文的扮演者“小圆”并没学过正统粤剧,“一开始她连走圆场都不会,每天早上起来练功,非常努力刻苦;剧本前后改了7稿;大家也都团结一心,不离不弃。”
该剧在京演出时,叶挺七子叶正光亲自到现场观看,对该剧所呈现的叶挺和李秀文夫妇的革命情怀和动人爱情表示了高度认可。他说:“剧中提到的‘小七’就是我,我很感谢他们把我父母一生呈现在舞台上,这对我们也是很好的教育。我的母亲是个大家闺秀,原本可以过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她却选择另外一条道路,选择和我父亲在一起。都说共产党人有理想、有情感,他们也有家庭,这部剧写出了我父母的情感,这是真正的爱情,对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而言也是一个好的示范。”
专家认为该剧有资格进校园
演出后,该剧还专门在京召开了专家座谈会。中国艺术研究院龚和德、王安奎、蔡体良、王馗,《中国戏剧》专家安志强、赓续华、李小青,《剧本》杂志专家武丹丹等出席。众专家对此剧给予了高度评价。
专家们认为,该剧不仅把叶挺和李秀文夫妻的革命气质表现了出来,让英雄“站”了起来,难得的是,该剧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很有教育意义。强烈的时代感和民族感情也是该剧令人赞赏之处,对张九龄诗句的运用也让剧目富有诗意,可谓“豪情和诗情的结合”。也有专家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点评,“这部剧给了李秀文充分的舞台,让她成为了与叶挺站在同样高度的女人,而不是谁的家属,她也有自己的挚爱和选择。虽然是红色题材和主旋律,看得却赏心悦目,我们喜欢这样一个女人,她很美。”
研讨会当日,著名粤剧音乐专家卜灿荣也到了现场。作为该剧的唱腔设计,他也倾注了诸多心血。“这部剧有独特的粤剧结构之美,是有资格进校园演出的。”专家评价说。
基层小剧团演出水平也不低
有专家认为,这一次,基层的小剧团办了一件大事情,“一点看业余或者半业余剧团的感觉都没有。或许是,广东的专业演员经常跑基层,很好地影响了业余团体,水平非常高。”
实际上,这是东莞长安粤剧团第二次进京演出。该团代表性剧目《思源》首演于2002年,讴歌了长安人在改革开放二十年中的奋斗历程,表达了“富而思源”不忘党的指引的真挚情感,获得中国人口文化奖、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奖、中国戏剧文学奖等多项奖励。该团团员来自四面八方,包括公司经理、工厂老板、个体经营者、农民、工人、职员、文化工作站工作人员、村干部、家庭妇女、学生,其中企业老板、个体经营者占了八成,一年四季皆为义务演出,让乡亲们免费观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他们克服各种困难,以“自我娱乐,自我教育”为办团方针,坚持至今二十五年,充分彰显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