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1941年,在汪伪政治委员会秘书长周佛海的家中,女主人杨淑惠约同三位富太太聚在麻将桌前,几圈麻将下来,杨淑惠的牌运不济,这时,牌桌上的另一位富太太徐来打出一张好牌,杨淑惠紧锁的眉头终于松弛下来,转而眉开眼笑,在女主人胡牌的开心氛围中,徐来问了一个似乎漫不经心的问题,“你们听说过中华旅馆绑架案的故事吗?”,杨淑惠当即答道:“这个事呀,我知道内幕。”不久,“内幕”泄露的消息就被汪伪头目汪精卫获悉,徐来在牌桌上打听“内幕”的消息也被周佛海的老婆说了出来,但是汪精卫并没有把徐来捉起来严刑拷打,因为这个女人背后的势力实在太复杂了。
徐来,1909年出生于上海,原名徐小妹,徐来是她为自己起的艺名,取“清风徐来”之意。徐来十八岁考入素有“中国流行音乐奠基人”之称的黎锦晖主办的中华歌舞专科学校,毕业后加入明月歌舞团,并与大她大八岁的黎锦晖结婚,徐来成名后,二人不堪流言蜚语的侵扰,加之年龄差距较大而劳燕分飞。
1933年,徐来因青春俏丽的样貌被明星影业公司相中,出演电影处女作《残春》,片中聪明美丽的校花备受男生追捧,荧幕外的扮演者徐来一时间也成了大上海无数男人的梦中情人,明星影业公司因此把徐来和胡蝶捧为公司的两大台柱,让她们在电影中争奇斗艳。胡蝶长相美丽,演技精湛,放在现代来说就是“明明可以靠脸,偏偏要靠才华”,而徐来的口碑在电影界一直毁誉参半,一方面,观众折服于她的天使脸庞,一方面,她呆板的演技一直为人诟病,甚至有同行讽刺她是一个“根本不会演戏的木头美人”。面对外界的质疑,徐来自信地对媒体说道:“我一定要拍一部能够证明我实力的影片,让你们看看我到底能不能拍电影。”
1935年,由徐来主演的《船家女》一经上映就获得了舆论和观众的一致zan赏,影片讲述了西湖上的摇船女阿玲与青年工人相爱,却被恶少看中而沦落风尘的悲情故事,阿玲宛若西湖的绮丽柔情,生活重压下的眉头紧蹙,都被她拿捏得恰到好处,她的演技大大超越了以前的表演水准,就连曾经质疑她的人也不禁拍手称赞。《船家女》是徐来立足电影界的坚固站台,但此时她却突然做了一个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息影。
(图)徐来原因是同年的3月8日,徐来的圈中好友阮玲玉在家服安眠药自杀,20余万群众为阮玲玉送行,队伍绵延3里地,生前大红大紫的她,死后的哀荣也极一时之盛。徐来哀悼之余,也联想到自身的命运,她在日记中写道:“一个有了如此极高地位的艺人,她的结局竟是这样,我自己也不高兴再干电影了”。
在电影生涯结束之后,徐来的感情之花悄然绽开。她的第二任丈夫是地位显赫的国民党中将唐生明,唐生明以前是上海滩有名的花花公子,但自从与徐来结婚后,眼中就只有妻子一人,文章开头提到汪精卫不敢捉拿徐来,就是因为唐生明背后强大的势力团。
唐生明是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谋,与戴笠是好兄弟,唐生明的父亲唐承绪在他们老家有一个绰号叫“唐半城”,意思是说半个城都是他们家的,而他的大哥唐生智是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在南京大屠杀时担任南京守军司令,是历史上著名的抗日将领。唐生明14岁时,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附小,当时他与老师住在同一间宿舍,他的老师就是带领中华人民开天辟地的领导者毛先生,后来在黄埔军校学习时,周先生任政治部教导主任,也是他的老师,而开国大将陈赓是他的学长,二人交情甚笃。在秋收起义时,毛先生苦于没有军械加持,遂令陈赓找到唐生明,唐生明毫不犹豫把枪弹送给毛先生,为秋收起义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由此可见唐生明与国共两党高层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到艰难的中期,虽然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实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此时汪精卫却降日投敌,打着所谓曲线救国的名号,残害抗日同胞。蒋先生看中了唐生明夫妇显赫的背景,遂令他们佯装“忍受不了大后方的艰苦生活”,投靠汪伪政府。卧底汪伪政府期间,抗日情报网已经被捣毁得破败不堪,夫妻二人如履薄冰,搜集到许多重要情报,为抗日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图)油画《秋收起义》,马常利(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徐来与唐生明的卧底身份也在经历重重阻碍之后得到公开。
1973年,徐来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而她的丈夫唐生明于1987年走完他的一生,去往另一个世界与一生挚爱长伴九泉。
*作者:洪丹淳,鱼羊秘史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