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与轻松愉快的小说所不同的是,《呼吸》读起来有些晦涩难懂,甚至让人感觉沉重和压抑。
全书的作者特德?姜,1967年出生在美国纽约市杰斐逊镇,毕业于布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是美国当代最优秀的华裔科幻作家之一。 作为初次阅读他作品的一名普通读者,《呼吸》已然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从每一个段落、每一个篇章中感受到了作者独特的创造性和深刻的思想性。阅读这篇小说所获得的心智上的快感,可以等同于直接去体验威廉姆布莱克诗中的"一沙一世界"与"一瞬即永恒",只不过这里包裹在一些空气分子当中。
从内容来看,《呼吸》由大寂静、双面真相、前路迢迢、幸运的绳匠、自动机器保姆、妻子和她的情人的故事、软件体的生命周期、商人和炼金术士之门等篇章构成,每一篇都独有一种新颖的形式,叙事的视角和关注的焦点也常常出人意料,让人不胜惊喜。
就第一篇《商人和炼金术士之门》来讲,主人公福瓦德·伊本·阿巴斯从巴格达去开罗,通过“年门”得以窥见一件事情的原始面貌,以及他事后想要弥补过失时的徒劳无力。从福瓦德·伊本·阿巴斯的身上,我们可以明白:做过的事可以忏悔、可以赎罪,但是过去就是过去,是无法更改的。
要论全篇中最精彩的两部分内容,我认为是《呼吸》和《软件体的生命周期》,前者颠覆了我的一个认知,那就是我们的呼吸原来在根本上是由流动的空气决定的。我们的思维和活动,以及我们所造的每一台机器的运转都是靠流动的空气来驱动的,不同压力间达到平衡的趋势产生了这种动力。一旦宇宙间各处的压力达到平衡,所有的空气将不再流动,变得毫无价值。总有一天,我们将被静止的空气所围绕,无法从中获得半点能量。
以前我总认为,人们所能接触到的宠物,只有小猫、小狗、金鱼、兔子之类的活体动物,或是鹦鹉、鸽子等鸟类。《软件体的生命周期》这部分内容,讲述了安娜·奥瓦拉多与德雷克培育数码形象软件体贾克斯、马可、波罗的故事,展示出软件体作为一种新型宠物如果未来真正进入人们生活之中,会引发的情感依赖、道德约束、文明教养等问题。就像作者所说的那样:“维系一段真正的关系,不管是于另一半、孩子,还是宠物,都需要你有意愿平衡自己与对方的需求。”只有抛开单纯关注自我的角度,才有可能经营起一段健康、柔韧的关系。
此外,数学家雷金纳德·达西研制的新型自动机器保姆,一直致力于让机器进行婴儿的培养,在目前来看这种构想是不现实的。因为机器毕竟只是机器,并不具备人的思想和情感。而养育一个孩子,最需要的就是恒久地耐心和持续地爱。虽然每个父母身上都存在各种各样的精神问题,性格、品性中存在不完美之处,但真人的亲身培养相比机器而言更加有利于孩童增进与人的交流和沟通,成长为可以融入集体社会的可塑之才。
如果将生命中的每时每刻都以视频形式记录下来,你愿意吗?其实如果真正照做的话,我会觉得有点害怕。因为这将意味着失去隐私,也失去独处的空间。言语飞逝,文字长存,动感的图画更不容易销毁。如果拥有“会忆”这款搜索工具可以轻而易举的搜索到自己人生不同时期的片段化画面,不知道当事人是该哭还是该笑?是喜悦还是忧伤?
我们的记忆并非生命中每时每刻的客观积累,而是根据特定时刻编排的故事。即使跟别人一起经历某件事,我们构造的记忆也绝不会相同:因为个性差异,我们每个人选定时刻的标准不同。我们各自注意到吸引我们的细节,并记住我们认为重要的事情,由此构造的记忆再反过来塑造我们的人格。文中父亲与女儿妮可想要修复彼此之间的冷漠和疏远时,才突然发现:原来彼此给对方留下的记忆与现实之间有那么大的差距,情感的裂痕所留下的创伤始终留在心里的一个角落。
保持安静,避免吸引注意是合乎道理的做法。然而要是处在一种“大寂静”中,我想人们所能感受到的,就只能是空旷和恐怖。什么是大寂静呢?大寂静也称之为“费米悖论”,其核心思想是:宇宙如此广博,智慧生命一定已经出现过数次;宇宙又这么古老,甚至足够一个掌握科学技术的物种进行扩张并遍布整个星系。然而,除了地球,哪里都没有生命的迹象,人类把这称为费米悖论。宇宙应该充斥着各种声音,可事实却相反,它寂静得令人不安。从这一角度出发,作者探讨了人类喜欢咀嚼食物、享受用嘴雕琢声音带来快感的根由。
我们所见的周围世界都不可能古老到没有限度,所以一定会有个起点。而各国科学家积极展开科学研究的目的,也是探索更加广阔的宇宙空间,追求真理和星球的奥秘,并且知晓人类自身存在的意义。特德·姜的《呼吸》这本书,其间所畅想的许多新产品、新技术和新理念,或许有一天会变成现实。
借用书中作者的一话来结尾吧:“如果我们的人生是安拉讲述的一个个故事,那么我们既是故事的聆听者,又是故事中的角色。聆听和扮演人生这个故事,我们最终才能从中得到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