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奇怪吧,一对年轻男女,本来各走各路,偶遇、邂逅、爱恋,总有一方认为这次总可以终生相守了吧,但不,发生了一些事,他们分手,再次成为陌路人。”——亦舒
《爱情赏味期》,又被译名为《五乘二》,是由法国导演弗朗索瓦·欧容(francois ozon)执导,弗朗索瓦·欧容的电影就如同他俊美的外形一样,散发出一种不由自主被吸引、让人着迷的强光 。该影片上映于2004年12月9日,上映后豆瓣评分7.3,且女演员华薇莉?布鲁尼?泰奇凭该影片在威尼斯拿下影后,可见观众对这部电影的喜爱。
电影以倒叙方式讲述了一对年轻夫妻从协议离婚、婚姻生活、孩子出生、结婚、最初的邂逅爱恋的5段时光,镜头里多是日常生活的琐碎,夫妻间的爱情则无声的消逝。影片中吉勒与玛莉的结合本来是喜事,然而却迎来了婚姻解体的无奈结局,整部电影就围绕着这对夫妻婚姻散场的真相展开。影片总体来说逻辑思维紧密,剧情适时反转,在吊足观众胃口后,最后竟归于一声叹息,可谓把传统的爱情剧玩出了新的花样。
《爱情赏味期》除了主线上严密的逻辑推理,步步紧扣的倒叙之外,也对婚姻里的男女,进行了抨击。总体来说,《爱情赏味期》与传统的爱情电影不同,以反讽为基础,创作了一个节奏分明,层次递进、满足现代人口味的影片。本文我将从影片“创作手法、主题呈现、现实意义”来深度解析这部电影为何被大众喜爱。
01、创作手法:倒叙手法吸引观众好奇心,隐喻手法帮助观众探寻婚姻解体的真相到底如何,引人入胜
这部影片的男女主分别是吉勒与玛莉,影片中一起生活多年的夫妻面无表情的听着离婚律师念着离婚协议,他们对离婚的结局与协议没有异议。影片就此展开倒叙,同时影片中借助音乐舞蹈隐喻,引人入胜。
婚姻的终结就像是那突然被关闭的床头灯,灯光灭了,陷入黑暗,未来也因此改变。吸引着人们追寻着那被关闭的床头灯。为什么被关闭了,关闭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这就是倒叙与隐喻的力量,接下来我对导演在影片中使用的两大创作手法进行解析:
①倒叙手法的运用,让观众与主人公置身其中,吸引观众的推理心
倒叙手法,是根据剧情的需要,把情节的结局放在开头,是一种逆时序。它以解谜为核心,中间穿插剧情来布局,最后剧情的真相就是解开这个迷团的关键。最重要的是倒叙手法的运用,引人入胜地点题,制造悬念,吸引观众急切地关注每个细节,让观众有一种想要迫切解开谜团的冲动,挑战观众神经是否能在影片结束时解开谜团。
影片中在吉勒与玛莉离婚时,这对夫妻木然地听着律师念着离婚协议,吸引着观众去探索离婚背后的真相是什么,观众也会不由自主带入自身,而这个真相在当时是未知的。剧情随着两位主人公的回忆,剧情一再出现反转,引人入胜,达到让观众感到惊讶的效果。
在我看来,导演弗朗索瓦·欧容在影片开始就让观众跟随着吉勒与玛莉“寻找”婚姻解体的真相。随两个主人公的视角去回忆,他们回忆到什么情节,观众就获得什么信息,观众比他们对彼此的了解还多。
②隐喻手法的运用,调动一种紧张的氛围,更加让观众沉浸其中
《爱情赏味期》在细节上非常讲究隐喻手法的运用,用这种方法将主人公之间微妙的感情变化传递给观众,使电影各处的细节连在一起,更使影片中主人公和不同场景密切关联。
影片中,导演借助音乐与舞蹈隐喻人物的性格,两人感情的变化。两人离婚时是没有音乐与舞蹈的,可以理解为“默片”,暗示两人婚姻的解体,感情的终结。比如,两人结婚时的音乐与舞蹈风格是欢快喜庆的,表示两人即将开始一段“幸福”的婚姻生活。
在我看来,影片中这样的细节之处,很好体现了导演在细节上的把控能力,这对一部好的情感推理影片,细节到位是非常必要的,从此处看导演弗朗索瓦·欧容无疑是成功的。导演通过音乐与舞蹈捕捉人物性格及感情变化,将观众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引入下一个情景。
02、主题呈现:婚姻的解体不是一个人的原因,是两个人合力的结果
整部影片围绕婚姻解体的真相展开,吸引观众跟随剧情去寻找真相。导演利用人物在影片中的性格,将两大主题完整呈现。
在我看来,导演所呈现的点很多,但抓取最重要的两大主题就很清晰,这两大主题看似寻常普通,却蕴含深意:
①吉勒逃避承担责任的背后是启动了心理防御机制
人潜意识里隐藏着许多想法与感受,有时那些太过痛苦令人不适,又不想再次体验自己潜意识里令自己痛苦的事情,就会开始进行心理防御。简单地说,心理防御就是为逃避痛苦,而对自己撒谎。
影片中,吉勒在妻子玛莉难产生子需要陪伴的时刻,吉勒却找理由来逃避去产房陪伴妻子生产,在妻子生产醒来后又躲在车里不露面,甚至妻子产后给他打电话,他也没有出现在妻子面前。
在我看来,吉勒在妻子生孩子时表现的逃避闪躲的不称职行为,就是吉勒在妻子生子的重要时刻上“拖后腿”,是用隐秘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敌意,不直接把愤怒说出来或做攻击性的事情,而是逃避躲着不露面地不配合,或者干脆“忘记”去做那件事,甚至他自己都意识不到内心的压抑与愤怒。
②玛莉背叛的背后是夫妻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乍看导演弗朗索瓦·欧容的影片中有很多描写情欲(婚外情、同性恋)的画面,情欲的背后却是夫妻之间无法深入交流、无效沟通的苦恼。导演巧妙通过影片将这种交流障碍放大,从暗处摆到明处。
影片中,吉勒与玛莉在结束婚礼后,吉勒在新婚之夜昏睡,已为人妻的玛莉则漫无目的在花园里游荡。当晚美国游客偶遇玛莉,令人惊讶的是,该游客的主动进攻与半推半就的玛莉,两人进行了一次露水姻缘,玛莉在结婚当晚即背叛了丈夫,背叛了婚姻忠诚的誓言。
在我看来,导演镜头下这场“露水姻缘”荒诞下的背叛,其实是玛莉觉察到与丈夫已无法深入交流、无效沟通,借这场荒诞的背叛来发泄不安情绪,导演更是通过这场荒诞的背叛去鞭笞人们直视内心,战胜内心的欲望与黑暗。
03、现实意义:基于主角吉勒和玛莉从相爱到分离的经历,结合现实生活,谈谈电影带给我的三点思考和启发
导演没有将吉勒与马莉的感情尖锐化,而是从镜头里捕捉了很多感情发生改变的拐点,比如一次下意识的逃避,一次不安的背叛。从相爱步入婚姻是容易的,但婚姻里甜蜜相处是困难的。
导演将镜头聚焦于吉勒与玛莉的婚姻,从他们相爱到分离的经历,我将结合现实生活,谈谈电影带给我的三点思考和启发。
①适度解除对自己撒谎的心理防御机制是有益的
影片中吉勒在妻子玛莉生子时“避而不见”的不称职行为,是在隐秘地表达对妻子不忠的敌意,来逃避妻子不忠这个事实,这让吉勒当下的感觉好受些,但从影片两人最终以离婚散场的结局来看,这只会让事情朝着更坏的方向发展。
现实中,我们也会在工作与生活中遇到很多不愿面对的痛苦与难题,会下意识地做个鸵鸟把脑袋扎进沙子里,觉得这样“自己看不见了”事情就没有发生,认为拖延下去事情就会被自动解决。
在我看来,建立适度的心理防御机制是有益的,可以帮助我们减轻痛苦,维持积极心态。但心理防御机制一旦过度,就会陷入反复对自己撒谎的困境,麻痹自己的神经,看不清事实真相,事情越拖就会越糟糕。适度解除对自己撒谎的心理防御机制,就意味着我们与从前“糟糕”的过往与“不幸”的遭遇做分割,重启自信阳光的自己。
②学会化解婚姻危机比直接离婚更有意义
影片中玛莉在度假时巧遇当时还是同事的吉勒,并且那时吉勒身边已有谈了4年的女友。玛莉从吉勒前女友那里争取到的吉勒,他们的爱情与婚姻在开始就暗藏了危机,为后来难以维持的婚姻埋下了伏笔。
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吉勒无意中吐露了自己曾与同性有过亲密关系,镜头此刻捕捉到玛莉表情的不自然。而玛莉在结婚当晚也荒诞的背叛了吉勒。
在我看来,玛莉与吉勒之间缺少了深度交流、坦诚、信任。尽管他们在同一间屋檐下生活,但他们的亲密早已消失,这是他们分开的根本原因。直接用离婚来摆脱糟糕的婚姻,不如学会如何化解婚姻中的危机,努力过,尝试过,对的起自己,也是为对方负责的表现。
③创建家庭共同的价值理念是非常必要的
影片中,导演很少展示玛莉与吉勒工作的场景,主要围绕他们的生活展开。 在夫妻厨房对话的场景里,明显感觉到夫妻二人生活习惯与价值理念的差异。
就好比有些夫妻可以在苦日子为了改善生活共同打拼,夫妻间相亲相爱。但有了钱之后,因为价值理念不再相同,有可能分道扬镳。
在我看来,婚姻不单纯是养育小孩、分担日常事务、赡养老人,它更多的是在平淡的婚姻生活里创建共同价值理念,在精神上的同步。
总结一下:
《爱情赏味期》虽然是一部纯爱电影,但它在剧情背后所呈现的意义,才是该真正挖掘的。这部既幽默又讽刺的影片,在寻找婚姻解体真相的过程中,告诉我们对婚姻要始终心存敬畏。
影片所带来的思考也是层层递进的:从适度解除对自己撒谎的心理防御机制是有益的,到学会化解婚姻危机比直接离婚更有意义,最后倡导从精神层面创建家庭共同的价值理念。欢迎关注@兰城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