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杨修
出身豪门,学问渊博,官拜曹属主簿,典型的优秀官二代、官三代,原本是少见的人生赢家,但是杨修死年四十四岁,比出身贫寒的鲁肃都少活了2岁,而且死后并未引起什么风波,像鲁肃都有孙权亲自发丧,诸葛亮为其发哀,杨修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一个有背景,有学历的高管是怎么混到这个境界的?
死于鸡肋,死于曹操的嫉贤妒能。----很好,如果你的答案是这个,说明你具备了初中的文化水平,而且如果参加中考,那么你会拿分的。
如果你现在已经进入职场,而答案还是这个,那么你多少有点危险,或者说还没看清事情的真相。
因为这是胡扯,彻彻底底的胡扯。
杨修,何德何能,能让曹操嫉妒?
在那个谋士如云的年代,杨修,只是一个会猜灯谜的纨绔子弟,一个彻彻底底的不入流。
现在闭上眼睛,想三十秒,你脑海里能浮现的谋士排名里面有杨修么?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都是杨修难望其项背的名臣谋士。
魏晋八君子之贾诩,筹谋测算,著《钞孙子兵法》,享年七十七岁。
魏晋八君子之贾逵,忠诚勇敢,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世而安享晚年。
魏晋八君子之张既,政才卓越,为谋士,运筹帷幄;为官员,政惠著闻。
魏晋八君子之程昱,智勇双全,征战四方,享年八十岁,曹丕为之流涕,追赠车骑将军。
王佐之才荀彧(xunyu,不是gouhuo),封万岁亭侯,尚书令,世人敬称一声“荀令君”,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世之奇士郭嘉,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佐世之才刘晔,才策谋畧,太中大夫、大鸿胪,封东亭侯,历仕数朝,是曹魏的三朝元老。
如果上面的都不熟,那么司马懿总是了解的吧。
司马懿,字仲达,有熊豪志,又有狼顾之相,奇策善谋,破孙权、斩孟达,五丈原逼死诸葛亮,襄平城屠了公孙渊。这等人物尚未遭曹操的嫉妒,说杨修是被嫉妒杀死的?啊呸!
杨修活着听到这话,恐怕会活活羞死。
罗贯中只是为了丑化一下曹操,没想到美化出一个杨修来。
想一想曹操是何等人?
曹操的文功武治暂且不提,用那些来对比杨修,等于是羞辱杨修了。我们就单单说文学成就,这是杨修擅长的领域吧?而能写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曹操,会嫉妒只会猜灯谜的杨修?鬼才信。
另外,曹操求贤若渴。
当年为关羽,曹操赏金赐马,赠袍封侯。若不是曹操爱才,关羽真的能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关老爷自己也不敢信吧。
就是这样一位枭雄,却为了一合酥和几个灯谜就杀了杨修?杨修死之前恐怕自己也不敢信,要不就不吃那合酥了。
那么是什么杀了杨修?
鸡肋。
此鸡肋非彼鸡肋。
而是杨修把自己活成了鸡肋,活成了一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谋士。
当时,曹操聚集兵队想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都,又怕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正碰上厨师进鸡汤。曹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曹操随口答道:“鸡肋!鸡肋!”夏侯惇传令众官,都称“鸡肋!”
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让随行士兵收拾行装,准备撤兵。
而后曹操大怒,以“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之名,叫刀斧手将杨修推出去斩了,将他的头颅挂于辕门之外。
一个行军主薄,该干的是献计取胜。如果没这个智商,那最起码鼓鼓士气,喂喂军马啥的,阵前溜号,你是谁啊?这个眼力见儿,找着挨刀啊。
一个谋士,情商这么低,你说他还被人嫉妒,我不信,你信么?
职场如战场。记住,任何一个组织、公司在招聘你的时候,都是想让你完成一定的目标,而所谓的背景、学历,只是参考,是你入职的敲门砖而已。入职后,这些都不是你的护身符,而完成公司交代的工作,才是你唯一要想的,要做的。
如果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后,非得想耍耍小聪明,这本身也没什么。但是耍小聪明前要掂量一下,自己是不是郭嘉、贾诩。如果只是杨修的本事,那么还是收敛点吧,能平平安安的混下去已经是老板最大的关怀了,还出什么风头呢?
如果你在关键时刻能让公司反败为胜,那么你大可以去老板的桌上吃他的酥。我想,任何一个老板都不会吝啬那合酥。
对于初入职场的新人而言,尽量不要耍小聪明去体现存在感,因为你不知道你的老板是不是曹操。倘若是,那还好点;倘若不是,那真的比较麻烦。另外,初入职场的你,也未必能在老板面前表现,基层管理人员已经能让你死的不激起一点浪花……
记住,做人做事都不要学杨修。
任何时刻,都要保持争胜的心态,鸡肋这种负能量的词语永远不要去想,更不要说出口。因为鸡肋一出口,你就变成了一个鸡肋。
而鸡肋的下场,多半不怎么美妙。
(此文以《杨修之死》为基础,部分情节不符合正史。不过文史大家也不会来读我的文章,想到这,我略微踏实一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