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黑格尔曾经说过,悲剧不是对与错之间的冲突,而是对与对之间。"
─ ─《同情者 The Sympathizer 》阮越清
想到最近在读的2016 年普立兹小说奖得主里面这句话,当电影刚开始的时候,看板公司的年轻老板手里拿着一本小说,镜头刻意讽刺的带到,叫作《好人难寻》,三张乏人问津的广告看板一夕之间将整个小镇闹得翻天覆地,其实与其说《意外》里没有好人,不如说里面没有坏人,只是每个人人生字典里的"正义"各个不同。
Martin McDonagh 的《意外》真的太厉害太精采,想说的很多,处理得条理不紊,中文片名难翻却翻得紧扣题旨,纵使没有非常清楚的剧情脉络,导演就是能以惊人的方式突破传统、打破陈规,架构严谨的同时让每个故事线发展的令人意外,观赏过程完全猜不透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无处不充满黑色幽默但下一秒却深刻的令人掉泪。
在宁静的密苏里艾比镇里,一位非典型的妈妈Mildred 痛失正值青春年华的爱女,心狠手辣的歹徒不但强暴灭口,一不做二不休的烧毁尸体,丧子之痛已经是生不如死,她却还得承受女儿被糟蹋蹂躏死无全尸的事实。经过了七个月当地的警方却毫无斩获,Mildred 心力交瘁,每天,从家中就能遥望着女儿丧命之处,再多的如果都换不回和自己如出一辙的身影。
一日,她开车返家的时候突发奇想,决定把见证女儿凄惨死状的路旁三块看板租下来,那强悍坚毅从不示弱的个性,逼得她以自己的方式督促眼里那些游手好闲每天只知道霸凌黑人、吃着Krispy Kreme的地方警察。
第一个看版:Raped While Dying.
第二个看版:And Still No Arrests?
第三个看版:How Come, Chief Willoughby?
在这个小镇上,Willoughby 警长深得居民爱戴,虽然年龄看似不到德高望重,但面对艾比镇的治安奉献自我不遗余力,面对局里的下属像个父亲一样视如己出,不吝于再三包容缺失给予机会,面对家庭更是一位顾家又疼爱妻女的好爸爸,于各方面都受人敬重,因此,当Mildred 矛头指向警长的三块巨大鲜红色看版巍然竖起时,完全激起了当地居民的公愤。
护主心切的警员之一Dixon 性格暴躁易怒,平时却是个妈宝,总控制不住情绪与人发生冲突,老是难以规范屡劝不听,但Willoughby警长看见他内心善良的一面,更认为他有成为一位好警察的本质,因此处处帮他说话替他解围,才不至于丢了饭碗,而Dixon 也是第一个目击警长承受狗急跳墙的Mildred 指着鼻子攻击的人,在后面更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
导演以三块看板一场命案,从各个立场出发各个视角切入,刻划了母亲的刚愎自用和伤痛绝望,穿插了警察的意气用事和无能为力,每一个被其他电影视为微不足道的角色从酒吧客人、前夫、过世的女儿Angela、儿子Robbie 和警长夫人等都立体而多面,在讽刺幽默和情绪起伏之间上演一出又一出的悲剧故事,比起柯恩兄弟一贯的冰冷多了些人性温度,更妙的是当初说服Frances McDormand 接下女主角一位的人的正是她先生Joel Coen。
"所有的愤怒,只会招致更大的愤怒。"
Mildred 是一个越挫越勇又难以取悦的狠角色,碰到对自己不公不义的事,她不会选择忍气吞声,而是寻找更引人注目的方式在众目睽睽下还以颜色,所有的打压都像是朝着张牙舞爪的怒火中丢入的干柴,公权力、教会、舆论、人情与无形的传统主义都无法减低她的愤怒,义无反顾的不惜与整个世界为敌。
火爆冲动的行径,满口粗鄙的言辞,愤世嫉俗的批判,强势逼人的作风,以牙还牙的反扑,面对整个小镇息事宁人警察怠忽职守的态度,句句万箭齐发在美国社会与乡下地区现况和陋习,不但控诉文化体制的弊病也控诉团体之中的集体包庇、漠视与纵容,养育一个孩子需要全村的力量,培养一个罪犯亦是如此。
Mildred 在警局里和Dixon 怒目相视,在酒吧里反唇相讥,连看个牙医都要提防暗箭,导演还特别安插了女儿生前最后一次争执"希望你被强奸"的不欢而散一幕,似乎Mildred无所不吵像个刺猬一样把周遭所有人都得罪殆尽,连前夫都讽刺的跟一个19 岁的花瓶跑了,但没有一个人是绝对的对与错,好与坏。
身边只剩下儿子Robbie,从不唯唯诺诺活在母亲强势的阴影下,该还嘴的时候不会少说两句,看不过去的母亲的嚣张时也不会逆来顺受,但在眼见她被欺负时却毫不犹豫冲上前去为妈妈出头,在经过这些风风雨雨之后,Robbie 深刻明白Mildred 对孩子的爱有多么浓烈。
当三块看版被火舌吞噬时,她奋不顾身扑熄了前面两张的火焰,却还是来不及阻止越燃越烈的火势,只能眼睁睁看着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第三面付之一炬,那一声"Robbie"喊的她撕心裂肺也听得我们痛彻心扉,那一声颤抖绝望的呼喊,仿佛看见女儿再次硬生生被强行夺走,那里是她唯一能想念Angela 之处,三面看板带来的巨大悲伤也是唯一能够将Angela 留在自己身边的方法。
《意外》整部电影像野火一样一发不可收拾,最令人吃惊的转折就是Willoughby 警长的饮弹自尽,在人生最后一段癌末的日子里,因为Mildred 狗急跳墙的行为让他无法保留一个清白的名声,警长心怀歉疚因为这世界上有太多悬而未解的重大刑案,Mildred 的处境何尝又不令人同情,只是在说不出口的自责和咄咄逼人的武装之下,这起悲剧又岂是她一个人该承担的责任?有时候受害者与加害者只有一线之隔。
随着警长辞世的消息传出,下至警局上至整个小镇无一不沉浸在哀伤之中,整部电影的张力也还在持续攀升,随着生前留下的三封信逐一被拆开,于是便从人与人的互动中开启了戏剧性的动人转折。
"替我亲亲女孩们,然后记得我永远爱你,也许我们可以在另一个世界重逢,如果没有,认识妳其实就已如天堂了。"
第一幕让人掉泪的镜头,就是Woody Harrelson 深情嗓音缓缓道出的柔情似水和万般不舍,他不愿为家人增添负担,也宁可以自己最自豪的状态与妻女诀别,透过他,我们看见的是身为一个父亲、一个丈夫、一个长官充满善良苦口婆心的真性情,到临终前放不下的始终为心里的挚爱、迷惘的下属,还有生涯未能归还公道的最大遗憾。
从人物心境塑造冲突,从人物冲突开启转折,一层一层越叠越高,这两人间的冲突转移到下一个对象,进而持续堆叠出一个完整而充满层次的故事架构。无论主角要角到配角,没有一位死板单薄,每个性格的深度宽度都是电影如此精彩的主因,论演技无比精湛,论张力十足火爆,论情感扣人心弦,论议题更涵盖甚广,有愤有恨更有脆弱,透过无法忽视的情绪反应逼迫观众一起反思道德与人心。
所有的怨恨、愤怒与冤冤相报最终都会殊途同归成一个和解与释怀,Sam Rockwell 诠释的Dixon 是令所有人无比惊艳的演出,到后半段之前全然没有意料他的戏分如此吃重、地位如此关键,他象征的是相似于Mildred 的对立存在,两个激不得又被愤怒蒙蔽双眼的人强碰在一起,只是从暴力衍生出更多的暴力,然而接下来的意料之外又是导演与演员擦撞出的惊人效果。
"你知道成为一名警探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吗?那就是爱。因为爱才能让你心平气和,心平气和后才会深思熟虑。"
Dixon 从一个好逸恶劳的妈宝警察,充满歧视论调又俗不可耐的老粗,把看板老板从二楼丢出窗外泄恨,然而却在读了警长留给他的遗书后,如当头棒喝般一夕之间脱胎换骨,村上春树说人是一瞬间老去的,而我想成长也是。他变得沉着冷静学会三思后行,从那一根插在柳橙汁杯中象征和解的橘色吸管开始,连带影响着Mildred 平息胸口的怒火,证明警长从未看走了眼,也证明了仇恨无法解决任何事,那判若两人的眼神已经夺下了我心中今年的奥斯卡最佳男配角。
开放式结局让整部电影余韵无穷,轰轰烈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失控行为冷却下来,导演希望传达的依然为我们始终必须面对的生命课题,愤怒是人们面对问题时的第一个产生的情绪反应,悲剧与纠纷之所以层出不穷就是因为没有人认为自己是错的,事实也是如此,《老娘叫谭雅》指出的症结在于孰是孰非取决于切入角度,然而从中淬炼出待人处事的智慧却才是《意外》所述说的核心价值。
失去女儿的母亲值得同情,罹患癌症的警长值得善终,因母亲行为而走不出失去姊姊阴影的Robbie 值得体谅,人人所面对的人生战场除了同等残酷以外皆大相径庭,凡事以自己为出发点无可厚非,但当每个人都拒绝各退一步时仇恨只会越积越深,然而我们心底都明白没有人是真正罪无可赦的坏人。
Frances McDormand 的残酷里闪过一丝真情、Sam Rockwell 充满层次的柳暗花明和Woody Harrelson 硬汉表象下的细腻温柔,虽然可能永远也等不到心中真正的正义被伸张,至少能够让悲剧为此而不再持续上演,一霎风雨之下只剩愤怒与仇恨带来的灰烬,但几度雨停之后,我们看见了人与人为彼此带来的爱、救赎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