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唐 白居易
#创作热词# 一、这首诗题材来源
天宝十四(755)年,安禄山以诛奸相杨国忠为借口,突然在范阳起兵,次年六月叛军攻占了潼关,长安危在旦夕,唐玄宗携杨贵妃仓皇西逃入蜀,途经马嵬坡,六军不发。禁军将领陈玄礼对杨氏兄妹专权不满,杀死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请求处死杨贵妃,以免后患。唐玄宗沒有办法,被迫赐杨贵妃自缢,也就是历史上称"马嵬坡之变"
二、创作这首诗的原委
806年12月,作者在今陕西周至任县尉,与陈鸿和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谈话间,说起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恋爱悲剧,王质夫白居易把它写成诗,于是作者有感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写下了这首《长恨歌》。
这首诗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内容主题是"长恨"所谓"长恨"也就是无穷无尽的恨,也就是他与杨贵妃生死相恋,终不能相见的悲切。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始至"惊破霓裳羽衣曲”
描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二人的爱情生活和爱情效果。
"汉皇重色思倾国",汉皇自然指的是汉武帝,"重色",贪恋女色。"倾国",典出《汉书?外戚传》,传说李延年对汉武帝唱了一首歌,赞美一个美人,歌曰:"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后来"倾城倾国"成为了美人的代称。诗中指的是杨贵妃,她的美整个国家都难以找到。是说美人的魅力可以迷惑君王,弄得国家破亡。
杨贵妃,名玉环幼时住在叔父杨玄珪家里,开元二十三年,册封为寿王李隆基的儿子李瑁为妃,开元二十八年,李隆基为了夺取她,先让她为女道士,天宝四年正式册封为贵妃。这是一段丑陋的史话。
接着作者描述了杨贵妃的美丽:眼珠一转动就"百媚生",在皇后和妃子住的后宫她的美丽压倒了所有女性。于是,在寒冷的天气时皇上赐浴华清池温泉洗她那白嫩润滑的肌肤。待婢女将她扶起时,她那种样子更加得到了皇上的宠爱。你看那云鬓上戴着金步摇的名贵珍珠,步行时颤动不止的样子真叫人心痛,浴罢到有荷花图案的暖帐里接受皇上的恩爱,只恨春宵苦短,太阳又升起来了,从此皇上也不上早朝了。侍宴陪酒从来没有空闲,后宫纵然有佳丽三千,这三千人的宠爱聚于一人身上。在那华美的梳妆楼上,淡眉倚枕斜月西沉,玉楼宴罢春天又到,一起春醉。于是她的弟兄姊妹都封官进爵。这炫丽光彩光耀着杨家的门庭。使得天下的父母不重视生男孩及而重视生女孩。那骊山的华清官,玉楼金殿高耸入云,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散,轻歌漫舞和着弦管的声音,使得君王如痴如醉,整日整夜看不足。
第二部分从"渔阳鼙鼓动地来”到"魂魄不曾来入梦”
第二部分描写了马嵬坡兵变,唐玄宗被迫无奈,赐杨贵妃自谥而亡,悲痛欲绝。
突然之间安禄山造反的消息传来,君王春梦初醒,京城尘土飞扬,千骑万千久的龙驾向西南仓皇而奔逃。旌旗飘飘揺摇,匆匆行走的队伍忽然停了下来,护驾的六军不再前进,这时才西出都门不远。君王迫不得已,宛转的蛾眉死在了马前,头上的花钿撒落一地,翠翘金雀和玉簪凌乱地散开,君王双手俺面无力挽救,他回头一看,眼泪和心中的血双双坠落将脚下的泥土之中。秋风卷起惨淡的尘土,沿着云遮雾绕的栈道,登上剑门关。峨眉山下一片凄凉的景象,道路上没有行人,旌旗也失去了颜色,太阳失去光芒,蜀江失去碧流,蜀山失去青翠,好似君王朝朝暮暮相思的深情。行宫深夜时候,淡淡的月光伴着连绵的阴雨,和着断肠的栈铃,更加使君王肠断。
等到战乱平息,回经马嵬坡,马儿也不忍前行,血染的土地上,再也看不见爱妃的容颜,只留下缢死处的一片凄凉。
回归的路上,信马由步东望都门,宫中一切依旧。太液池的粉荷,未央宫的翠柳,低然清新艳丽。那荷花就象她的脸庞,那柳叶好似她的眉,眼前这些景象叫君王怎么不伤心垂泪呢?自从春风吹开桃花柳絮,到如今梧桐落叶,寥落的西宫南苑,落花夹着残叶,铺满阶前任风飘舞。椒房的阿监红颜渐渐的地老去,当年梨园弟子,渐渐地长出了白发。每当夜幕降临,一道流萤闪过,勾起了往事不禁泪坠。夜深难眠中,只听见城楼更鼓,把漫漫长夜催去。
窗外银河闪烁,凝望天边透出一缕晨光熹微。冷冷的鸳鸯瓦,凝着一层霜花,寒气袭来的翡翠锦被,谁又在一起呢?到如今生死相互隔,她的芳魂,至今也不曾进入我的梦中。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