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尤其是自己真缺钱的时候。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风暴,曾经是“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也在这场“劫难”中遭受重创。大量私人企业破产,失业率飙升,人人手里紧巴巴,何况350万韩元(折合人民币约2万多)并非一顿炸鸡那么简单。
讨债的女人名为喜秀。喜秀年过三十,情场失意数次,职场也不如愿,又丧又烦。
混在赌马场的秉云见到拿着欠条的喜秀,嬉皮笑脸地哭穷,却又承诺想办法筹钱。
失意的女人来找落魄的男人要债,听起来怨气满满,怎么会是“精彩的一天”呢?
影片的前半段可以用女人冷脸,男人“油嘴滑舌”来概括。
秉云口中所谓的办法就是拆东墙补西墙。找不同的女性朋友借钱,东拼西凑还给喜秀。
开公司的富婆、酒吧陪酒的小姐、打工的单身妈妈、教滑雪时的女学生……秉云认识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女人,这些女人只需秉云一句话就都愿意出资相助。
喜秀冷脸旁观,从她的表情能看出对秉云鄙夷。一个大男人一脸“贱笑”地用一罐从喜秀车里拿来的口香糖“讨好”女富婆,的确不是什么靠谱画面。所以喜秀忍不住问,“你和她睡过了?”
别怪喜秀“俗气”,偏见和揣测往往是成年人看向世界的“眼镜”,而异性关系又偏偏最容易让人“浮想联翩”。除了异性关系成谜,秉云让喜秀不待见的一点还在于看起来“自尊度低”。
在酒吧女家中,酒吧女与喜秀从针锋相对到相互讽刺,眼看借钱的事要搞砸,为了安抚双方,秉云竟跪在地上。
类似的情况不止一次,表哥当着众人面奚落秉云:整黄了父亲留下的公司,妻子也弃他离婚。别人把他说成一个“loser”,可秉云依旧嘻嘻哈哈。
难怪喜秀都看不过去了,“你就不会生气,没有自尊心吗?”
秉云回答:“你和我说分手时,我看见你脸上的神情比和我在一起时更高兴,那一刻,我真的伤心了。”
原来,他不是没心没肺,他是把伤藏起来,以笑示人。
天色渐晚,影片到了下半段,气氛趋向如暖光灯照射下的恍惚温情。喜秀的表情慢慢舒展,对秉云的态度不知不觉发生了转变。公交车转弯时,前方扭着身子探头望的秉云像个纯真的大男孩,逗笑了喜秀。地铁上,讲述梦中励志故事的秉云又不禁让她落泪。
这一天开始时,喜秀看着秉云一脸嫌弃,或许在想“我当初怎么会看上这样的人”。这一天快结束时,喜秀应该已明白,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讨女人喜欢,和谁都能聊得来,究竟是优点还是缺点?因为评判人的心境不同,过去看到的可爱之处恰是今日嫌弃的理由。
表哥家阳台上,喜秀听到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搭讪:“可以聊聊吗?”
与之相对应,喜秀回忆起与秉云初见的场景,当时略带羞涩的秉云也是这样走进了她的生活。
影片并未展现二人相恋的内容与分手的原因。可观众不难猜想,不圆满的爱情其实大同小异,那个人来过,但他只是过客。
到最后,喜秀明明可以一分不差地拿回所有钱,却执意留下二十万的账。讨债其实是一清二楚的算术题,留有余地却是人情味。
经过一天的相处,喜秀亲见秉云最“难堪”的样子,同时也再次确认了这个嬉皮笑脸的男人身上有着不一样的闪光点。
所有女性朋友都说秉云是好人,那位单身妈妈更是佐证秉云曾经帮助过她。穷困潦倒到无处安身的秉云,又能对他人有什么帮助呢?
与“性” 无关,与钱无关,也许在某个时期,她们需要被人关心的时候,秉云只是陪她们聊聊天,带着充分的诚意分享自己余额不多的温暖。在崇拜金钱的世界,不标价的真诚反倒是最贵的。就如秉云听说喜秀为了要债而来,他的第一反应是问喜秀“你的手怎么这么冷?吃过饭了吗?”
这时候我们不妨换一种角度思考一下,秉云“以借还借”的方式到底是脸皮厚还是有诚意?其实,他考虑的是前任的难处,希望喜秀能比自己过得好一些。就算喜秀显得咄咄逼人,秉云只是笑着提起两人曾经常去的餐馆,担心喜秀没有好好吃饭。
开口借钱,并不容易,把面子踩在地上,说到底是为了帮喜秀,而真的“老赖”可不会管别人的死活。
如果他真的“厚颜无耻”只顾自己,就不会沦落到每日提着洗漱用品流落街头的地步。因为他要保住最后的尊严,两人分别时假装去坐地铁,不想让喜秀发现,这一天到尽头其实他无处可去。
秉云这样的男人,不属于优质到不可多得的类型,却也不能说他没有可爱之处。
正因为如此,影片没有安排从此白头偕老式结局也是恰如其分。
当喜秀动了恻隐之心,意欲“收留”秉云时,却又瞧见他迅速与街头推销葡萄酒的女孩聊得起劲。喜秀离开了,是笑着走的。
这对男女终究不是一路人,过去不合适,现在还是不合适。他们遵循不同的生存法则。只不过,这一整天相处的“收益”,不止是为谈钱讨债,也是完成告别。
放不下一段逝去的关系,并不是那个人有多难忘,很多时候是因为当时没能好好告别。用一张欠条换一次为了告别的重逢,债还了,情了了,两不相欠,各自安好。
在整理债务关系的同时,女人不怨了,男人不欠了。这样的一天,不算“精彩”,但算珍贵。
如何打造一个非典型爱情故事中的“有趣”爷们
导演李胤基历来擅长讲述男女关系故事,从处女作《女人慧珍》,到登上豆瓣最佳韩国电影榜单的《男与女》,他的作品侧重点不在于甜蜜地谈情说爱,也不会强调谁爱谁多一点或者爱与不爱,相反他常常选用“不温不火”的音调表现都市孤单男女之间那种微妙、类似于爱情的东西。
与很多日韩生产的文艺电影一样,《精彩的一天》节奏平缓,人物脸上鲜有大喜大悲之色,对白“少盐低糖”,自始至终没有惊人“爆点”,因此不喜欢的观众恨其“无聊”,钟爱的人则喜它细腻,从影像中触摸到接近生活的肌理。
2016年的《男与女》探究禁忌之爱,以“情欲”、“婚外情”等相关关键词构建起了有明显张力的戏剧冲突,而相对早期的《精彩一天》从情节上看似略显“单薄”。
怎样让单薄的本子生动、立体起来,最考验一个演员的本事。
影片中的女主人公喜秀由全度妍担当。2007年,全度妍凭借电影《密阳》成为第二位收获戛纳电影最佳女主角的亚洲女演员,不管是韩国国内还是国际影坛,全度妍总是“出手有奖”,被誉为韩国国宝级演员。
《男与女》中,她与孔刘搭档,大胆在身体欲望与道德界限边缘“试探”,而《精彩的一天》里全度妍饰演的角色则偏向于“静”与“冷”,喜秀这个人物更像一种视角引领者。影片从长镜头开始,全度妍背对镜头出现在画面中,到结束时以特写圈定她面露笑容,串起全片情绪的变奏。
换句话说,全度妍的表演是以静托变,而对手搭档河正宇必须在一系列行动中向观众诠释秉云这个人物外在与内心的反差面。
不管是《黄海》中的“久南”,还是《追击中》的池英民,抑或《柏林》中的“宗盛”,河正宇在大众印象里总是在塑造某类典型男性人物,或邪或正,粗糙、恐怖、隐忍,归结起来就是质感偏“硬”。而秉云这个人物则需要“软”,通过精细的设计带出贴合普通人生活的“喜感”。
本该因四处求人而一副苦相的秉云从头到尾嘻嘻哈哈,到了表哥家碰上嫂子生日,他的心思只想趁机找点欢乐。表哥喊他“烤肉”,秉云不是“正常”跨过门槛,而是孩子似的跳着越过门槛。再如他与喜秀到学校接侄女素妍时,学着嘻哈的方式打招呼,踩着“摩擦”舞步自娱自乐……
这些内容剧本中原本没有,全是河正宇自己为秉云量身打造的“埋伏”。越是让观众起初觉得秉云行为滑稽,不像正经爷们,到后来才更能用细微埋伏叠加出反转效果——他不正经严肃,是因为他保持单纯,没心机。
而影片的可贵之处,也恰恰在于河正宇对秉云身上“痞”与“真”拿捏适度。过多笑料,秉云就成了一个搞笑的流氓,而全程不苟言笑丧着脸,与全度妍对飚厌恨,则会让电影变成苦大仇深式情绪发泄,也就完全背离了此片的本意。
《精彩的一天》属于非典型“言情”,不浪漫也不煽情,没有甜宠也没有痴缠,它映射的是现实中那些无奈逝去和迎向未来的和解。和解的手段不是还债,而是理解与真诚。
生活艰难,不必负重“怨恨”,不如学学秉云,过好“精彩”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