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冯小刚那部调侃中透着荒谬的《大腕》中,葛优费劲巴力的教着好莱坞大导演泰勒“喜剧葬礼”的中文怎么说。这部片子,让年事已高的唐纳德·萨瑟兰,在中国观众面前混了个脸熟,再看到他,就是那部《饥饿游戏》中亦正亦邪的台前大boss了。
和中国影视圈中老演员越来越不值钱、没戏拍比起来,好莱坞的那些老戏骨都是宝贝疙瘩。1930年出生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用一部跟片名一样“四不像”的《骡子》,展示了自己“随心所欲”的艺术创造力,再看1935年出生的萨瑟兰,以一部充满愤青气质的《美国式审判》,试图跟上网络时代的步伐,讲述美国司法制度背后的隐忧。
小成本电影《美国式审判》最大的努力,便是用一种“超线性”的方式,试图将网络与现实合二为一。片中,大量的直播画面和真实生活的片段交错剪辑,以一种超现实主义的真实感不断的“逼迫”观众“接受现实”。
大凡涉及到网络的电影,观众会首先想到类似于《网络迷踪》、《解除好友2:暗网》这种相对极端的“桌面电影”,以及《玩命直播》、《搜索》这样在虚拟与现实世界不断切换的混合元素电影。
这类电影的优势便是“太贴近我们的生活”,毕竟,每个人都早已习惯了网络带来的便利与福利,早已离不开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的电脑和手机(网络终端)。
不过,在“怀疑一切”的影视工作者眼中,网络并非看起来那般“友好”,上述提到的电影无一例外的主打悬疑、恐怖元素,网络这把“双刃剑”顺理成章的成了整个犯罪过程中的“帮凶”。
在《美国式审判》中,网络再次毫无悬念的担当了不光彩的“坏人工具式”角色。片中,退休法官(唐纳德·萨瑟兰)和一位路人被神秘的绑架者,锁在一个密室里进行全程网络直播。
在这间网络上的虚拟法庭中,线上观看的大众成了法官和陪审员,审判的重点并非绑架和滥用私刑本身,而是一起抓错了凶手的少女被杀案,而这名时而冷酷时而愤怒的绑架者,才是那起案件的真凶。
虽然剧本与节奏的把控确实不怎么样,显得全片冗长、憋闷,但《美国式审判》仅凭一个封闭小屋里发生的冗长对话,就能将一部分观众的注意力牢牢牵制住,老戏骨萨瑟兰的深厚功底功不可没,剧情的争议性也很有看头。
正如老法官强词夺理的辩词中说的,“法律是由人制定的,而人类是不完美的。”将质疑和批判美国司法制度为主旨的本片,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所谓“毫无瑕疵”的司法体系中,存在难以被忽略的错误。
在这起看起来水到渠成的少女绑架杀人案中,民众的愤怒、证据链的瑕疵、嫌疑人的认罪、陪审团的“有罪”判定,共同促成了这起冤案,退休的法官当然是不光彩的参与者,却明显不是那个被愤怒裹挟的决策者。
群情激奋引发了司法体制“速战速决平民愤”的需求,最终的结果就是,所谓的公平与正义被抛之脑后,没人会在意疑犯到底是否是真凶,剥夺生命是否真的有理有据、板上钉钉,而是“让我们赶快结束吧”。
若不是唐纳德·萨瑟兰,得着也许根本不会把充满愤青气质的《美国式审判》从头看到尾,片中,这位老戏骨的举重若轻令人折服。只是,一位退休法官的死,为所有人背了锅,无论美国司法体系还是普通民众的刻板观念依然从未改变,无辜者依然在被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