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九月的时候,去图书馆借了《胰脏物语》。
从冬天到夏天,经历了一整个春天,我有了些想法。对于电影,我是矛盾的。这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催泪片,也远远没有达到我预想中的高度。然而,在看完后的第二天,我心中的不适感仍旧没有消散,我甚至专门临摹了一副关于它的画,这说明,”胰脏“至少深刻地影响了来观看它的我。八个月后,”胰脏“在我身上的烙印仍未消失,在书架上瞥到了原作小说的同时,我几乎条件反射般的抽出了它。我想要回归”胰脏“的原点,即它的原作小说,来一探作品里的某种精神是何以使我产生了极大的共鸣。
于是在一个凉爽的雨后夜晚,我在洒满了寝室柔和灯光的文库本上,开始了一场充满春天气息的旅行。在四个小时里度过了四个月,跨越生死,经历成长,我承认《胰脏物语》的感染力惊人,即使已大致了解重要的剧情节点,我还是感到新鲜。
与其把《胰脏物语》称之为现代小说,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一本杂糅的轻小说,这也就是它为什么读来生动的原因——剧中人物的互动对白都是如此的自然,甚至令人感到有趣。
从精神内核上来看,《胰脏物语》显然不满足于成为青春文学里的翘楚,然而它所作的诸多努力都以失败告终:它想要探讨的议题很多,例如人的价值、医学进步的目的、交流的意义、参拜的动机、活着的体验等,但是这些议题都只是于角色刻画中浅浅带过(就这一点来看确实很像轻小说);它安排了许多冲突,例如校园欺凌、恋爱纠葛、误会与被误会、死亡方式等,但是由于铺垫不足,要么显得突兀,要么显得儿戏;它所着重揭露的男女主的互相救赎虽然有创新之处,但救赎的方向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即不是从低级向着高级,也不是从不完整向着完整,而是在同一级上从不完整之处跳到另一处不完整;它加入了闺蜜这个角色以丰富友情部分的剧情,然而对于闺蜜过往的描写一笔带过,闺蜜与男女主的互动也不够丰富,这导致了闺蜜这个角色除了成为推动剧情的工具人以外没有一点正面作用,反而使得小说后半段的剧情变得有些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