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un homme et une femme
编剧/导演:克洛德·勒鲁什
法国,1966年出品,102分钟
1966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和1967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法国,1966年。安娜是一个电影场记,忙于一部接一部地拍片。她是一个单亲妈妈,独自带着小女儿生活。她每周都要从巴黎到杜维尔看望在那里寄读的女儿。让·路易·迪罗克是一名赛车手,一次又一次地投身于汽车大赛。他是个单亲爸爸,独自抚养着自己的儿子,他每周也要到杜维尔去看望在那里寄读的儿子。有一天,安娜送女儿上学后错过了回巴黎的最后一班火车,因此邂逅了让·路易让·路易开车送安娜回家,两人约定下周一起去接孩子。他们开始一起往返于巴黎与杜维尔之间,男人和女人之间开始互相了解,也渐渐产生了感情。然而,他们昔日的生活,在他们各自的记忆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使他们未能真正的结合。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导演克洛德·勒鲁什)《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是世界电影史上一部非常经典的爱情片。影片拍摄完成后,一举夺得1966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和1967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引起世界影坛的广泛关注,时至今日,仍是许多电影学院当作范例讲授的影片之一。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部经典影片却是在非常艰难的条件下拍摄出来的。导演克洛德·勒鲁什背水一战,拍摄《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经历,对当今电影创作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年轻时的勒鲁什是个电影迷,他本想进入大学深造,因为没有学历被拒之门外,于是他业余时间学习电影并且筹款拍片,一人担当编剧、导演、摄影、制片的全部工作(这种综合的锻炼对他日后的电影生涯起了重要的作用)。无奈成功不多,屡屡蚀本,到了拍《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时候,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他没有钱,只买了少量彩色胶片,他付不起演员的高额薪金,必须缩短拍摄周期。他做了充分的创作准备,决定最后一搏,然后听任命运的裁决。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剧照)仅仅三周的时间,克洛德·勒鲁什拍摄出了名垂法国电影史册的佳作,荣获一九六六年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成为了美国上座率最高的法国影片。勒鲁什成功了!一时成为法国电影界的风云人物,影片也成为评论界研究的课题,创作者们模仿的范本,甚至广告商也把片中的某些镜头拿来“为我所用”。对此,勒鲁什是冷静的,他对自己的影片采取客观的、求实的态度:“影片最大的特点,是在现有经济条件下拍了一部较好的作品。”物质条件的限制反而使他刻意追求艺术的完美境界。比如,他为了赋予色彩及色彩衔接这些造型手段以更丰富的内容,而又不感到生硬、呆板,在用黑白片拍摄时加上滤色镜,造成间色效果。他曾说:“如果我有钱,会拍彩色的,然后把某些部分处理成单色。”为了节约开支和时间,保证同期录音,不少地方采取长焦镜头拍摄,后来也被评论界称道。
影片中,男人和女人带着各自的儿子和女儿一起进餐的一场戏,令一些同行叹为观止,曾有人请教勒鲁什的创作经验,他毫无保留地揭开谜底,先拍两个小孩随意交谈、玩耍、吃饭的场景,然后按着孩子的戏修改大人的对白,拍好大人的戏后,通过剪辑造成现在的艺术效果。像这样即兴创作或临场改动的例子在《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中屡见不鲜(并且至今已经形成勒鲁什独具的创作方法),影片中的两个反打(逆光拍摄)镜头就是临时抓取的。
有一次意外的发现一位瘸腿老人牵着一只狗蹒跚而来,他立即拍下来,用以表现女主人公的痛楚和不幸的心情。勒鲁什在阐述自己的艺术见解时说,表现人物的痛苦,不一定去拍演员的哭,拍使她痛苦的事情,比拍她哭更有说服力。同样,拍对话的时候,要拍听话人的情感变化。还有一次,在海边,他发现一只狗在主人的前后左右摇尾欢跳,他又及时抓取,用以衬托和推进男女主人公的幸福感。
现在勒鲁什的即兴创作有了新的发展。每次拍完剧本的规定情境,演员们休息的时候,他的机器仍不停地转动,拍摄下演员们放松以后的表情、对话、动作。然后选取精彩的部分加入脚本中去。一些与他合作的演员已经习惯他的这种创作方法,经常有一些即兴的表演,自觉地配合他。
勒鲁什独特的艺术才华,和背水一战的热情和决心,创造了一部影史经典。事隔二十年后,1986年,勒鲁什极具创意地拍摄了《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续集,片名就叫《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二十年后》。他重新找回了《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人物和扮演他们的演员,让他们将他们的故事继续下去,使他们最终获得他们以前失之交臂的幸福。《二十年后》延续了勒鲁什一贯的冒险精神,创新精神。(文/初澜)
参考资料:大众电影1986年第3期,《名片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