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如何让经典产业经久不衰
毛绒玩具是扬州的历史经典产业,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经济、品牌价值。曾几何时,毛绒玩具是扬州的城市名片之一,享誉中外,致富百姓。短短十几年时间,其成了食之无肉、弃之可惜的“鸡肋”,昔日遍布城乡的红红火火,正蜕变为难以割舍的情怀坚守,他们有的在困境中创新另辟蹊径,有的通过创意设计逆势前行,有的引入智能迈向互联互通,也有的仍然在市场中苦苦支撑,甚至在竞争中败下阵来,等等。不过,他们都有一种永不言败的志气,拥抱新时代,推进大变革,追求高质量,以过人的勇气智慧和往事干杯、与老路决裂,硬是从十面埋伏中杀出一条生路。
近日,《扬州日报》就毛绒玩具产业发展刊发系列报道。毛绒玩具要萌,产业发展不要懵,其主题直击产业“命根”。它用翔实的资料、鲜活的案例、客观的分析告诉我们,这样的经典产业不是不能为,而是可以有作为,关键在于怎么作为。且不说广州这样的大城市玩具产业方兴未艾,也不说毗邻的安徽城市在倾力扶持玩具产业发展,就连位于西部地区的陕西安康也把扬州作为玩具产业招商引资的首选重镇,其优惠的条件让本土企业家怦然心动。
这个“鸡肋”我们还要不要?资本天性逐利,产业发展规律难违,光靠情怀固守,没有后援跟上,也难以为继。我们的毛绒玩具产业历史长、基础厚、产业链全、影响力大,关键还有一大批精于此道的企业家。只要添把柴加把火,照样能把它搞得风生水起,惠及于民。这就要看我们能否把“柴火”加到位,该组系列报道已为我们开出了辨证施治的处方。
经典产业之所以成为经典,是经过市场洗礼、历史检验的,能成存至今,因素固然很多,但外部环境的优化和内部动能的增强是其腾飞的双翼。这几年,各地都在探索为毛绒玩具产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的新路,减税减费,可能会消化一些市场竞争的成本,但为其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拿出扎实的“放管服”改革举措,才是市场正道。“玩具创意宝”的悄然问世,为设计师的创意智慧撑起了保护伞,也为创意作品架起了商品转化的桥梁,让供需双方皆大欢喜;版权工作站进驻五亭龙玩具城,就近受理创意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使他们享受一站式服务,免却他们的后顾之忧,让知识产权有了市场的尊严;邗江的玩具特色小镇建设正在为毛绒玩具搭建一个城乡融合的大平台,促其产业集中、人才集聚、系统集成。所有这些,都是政府推进经典产业永续发展的应对之策。
政府在营造环境的同时,企业家们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不等不靠、不怨不艾,用创意设计引领高质量发展,靠“互联网+”勇立潮头闯新路,以广招天下才夯实发展基础。创意为扬州毛绒玩具的发展增添了无限的可能性和丰富性,一个个卖萌的造型让人爱不释手,一个个网店的红火使人信心倍增,一个个创意的平台让产业脱胎换骨,一个个人才的招引使企业如虎添翼。“笛莎公主”不仅是一个响亮的品牌,更是依靠创意成功突围的典型;“正成玩具”的宠物玩具不仅在国际贸易壁垒中绝处逢生,而且在行业中一枝独秀;设计师刘伟数据化、标准化的“设计经”,生动诠释了互联网的众筹、共享、互联互通等概念,把设计生意越做越大。还有大学一毕业就到扬州玩具界创业的“雅伦玩具”林若庸,近30年来一直为扬州玩具业创意、创新、创造甘当“无名小卒”,勇往直前,成为业界为数不多的“常青树”。市场是最好的老师,创新是不变的追求,企业家的以变应变才是经典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经典产业能否经久不衰?经验表明,不仅可能而且必须。对于毛绒玩具产业这样的草根产业、富民产业、经典产业,毋庸讳言其困难和危机,但如果应对得当,政府和企业密切配合,转危为机,一切皆有可能。其实,企业转型并不意味着转行,产业升级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政府顺势而为,将个性化服务优化定型显得尤为迫切。可喜的是,市有关部门与邗江共同打造的“新玩具设计大赛”正拉开创意引领的大幕,为有志于玩具产业“卖萌不懵”的企业家们提供一个创意引领的大舞台。
(扬州日报评论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