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得着总以为,语言的神奇之处,在于恰到好处的表现感性认知的“两个面”。比如,人的两面性,可以是两面三刀、见异思迁,也可以是处事圆滑、当机立断,可以是老奸巨猾、阴险狡诈,也可以是左右逢源,八面玲珑。
再比如这部《罗曼先生,你好》,丹泽尔·华盛顿饰演的罗曼律师,从执拗于“人民的公平”,到迷失于“失意的转身”,再到执着于“个人的正义”,说得是“一个人”,却更像是“三个人”,确切的说,是一个人的两次转变和三副面孔。
一个人撑起一部戏,这绝不是戏言。没有丹泽尔·华盛顿,《罗曼先生,你好》恐怕不知道会变成啥样,对人物塑造的入木三分、对角色拿捏的恰到好处,使整部影片清晰而顺畅,更能让观众心悦诚服的接受了男主角疾风骤雨般的“反转”。突然想起那句戏言:你们对力量一无所知。这才是老戏骨恐怖的真实实力,这才是“独角戏”的精彩之处。
起初,得着并不是很喜欢“罗曼先生”充满理想主义的“人权斗士”:避免一切社交、见面和改变自己观念的活动,执拗于凭借一己之力,改革和完善日益庞杂的法律体系、给人民争取真正的公平正义。这就能解释了,这位看起来衣着滑稽、坚守“老习惯”的律师,有着成为“人权斗士”的梦想,却完全不屑于人情世故。
正所谓,自信的另一面叫自大。在庭上不听劝告“挑衅”法官、与检察官强硬的“毫不妥协”,淙淙不自量力的“滑稽行为”,正对应他“为天下苍生”的鸿鹄之志、为“追求真理”的坚持立场,也对应了他清高的自说自话,却反被不断“打脸”的显示窘相。
没有了老搭档兼合伙人的“理解与庇护”,“罗曼先生”不得不在不断失望与不断适应中,做出了颠覆式的决定——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合格的“拜金斗士”。透露线索拿到十万美元,主角还试图自我安慰为“正义与金钱兼顾”,但到了在新律所中“异军突起”,成为被合伙人看好的“明星律师”,男主逐渐变成了他曾经最厌恶的那种人——唯利是图、自私冷漠的拜金主义者。
当被自己“告发”的嫌疑犯,点名他成为辩护人,并威胁要“搞死他”时,“罗曼先生”再次被逼入死角,陷入一场自我认知的“心理风暴”之中。主角的两只“脚”,一只踏着荣华富贵和美好前途,一只踏着个人声誉和公平追求,这样一个“两难抉择”中。
“罗曼先生”最终的决定,是“自己搞死自己”,做一个颇具个人色彩的“理想斗士”。这看似滑稽透顶的行为,却是他能够想到的最好的选择,一方面,他可以真正履行奋斗了几十年理想——改革和改善法律体系,另一方面,也是他对过往的清算,对一时贪念的忏悔,对美好未来的救赎。
用“斗牛犬”形容“罗曼先生”自己,似乎是“特别贴切”的:曾经如唐吉坷德般沉迷于形象仗义,且极富攻击性,现今如正常律师般拿钱办事,且油腔滑调,但骨子里,却还保留着“凶猛动物”的本性——真正相信、珍惜和值得骄傲的那个自己。
得着说 | 拿兴趣说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