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电影频道放过什么电影,让你印象深刻?
很多人小时候在电影频道看过一部古老的科幻电影,有印象却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查了好久发现它叫《禁忌星球》。
这部电影算得上是太空探险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b级片的题材被米高梅抬到a级制作,开始科幻大片的高预算时代,是《星际迷航》系列的直接灵感,电影原型为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再次找到这部影片,看到了一个评论:注意它的年份,1956年。所以可以直接举证后世许许多多经典太空歌剧电影电视剧都致敬借鉴甚至直接抄袭了本片的种种设定。
太空歌剧电影的先行者,经典之作
电影里的时间设定在2200年,20年前,人类科考队曾经登上过一个星球(牵牛星四号星球(altairⅣ)),全军覆灭。20年后人类又派出一支队伍前去考察,发现这个星球上只有劫后余生的一位博士和他的女儿活着。他们登陆星球后,受到了一个神秘的怪物攻击,一些隐藏的事实也逐渐被揭开。
星球上曾经生活过一群高智能生物奎尔族,他们能够制造出可以自给自足和自我修复的机器,能够无休止地运行下去,就像是我们说的“永动机”。但是这些高智能生物还是没有逃过灭绝的命运,他们留下的机器却可以继续运行,可是种族已经灭亡,这些机器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呢?
看得出来,高级文明的自我毁灭这个深刻话题,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有人进行思考了。
不过这部电影的主角还是人类,这次星际之旅的主角们发现,这些高智能生物,科技已经先进到能够将人类的潜意识通过机器具象化,让意识的能量,以指数形式递增,人类的潜意识被放大,形成了某种强大的实体形象,这就是所谓的人性与恶,当欲望达到最高,人性本恶释放,最终变成了魔鬼,反而会吞噬自己。
这就是奎尔族灭亡的秘密,他们自相残杀,最终导致种族灭绝。
电影中寻找失踪探险队的飞船来到了牵牛星四号星球(altairⅣ),看到了在星球上生活了20年的两个幸存者——爱德华·摩比斯博士和他的女儿阿尔塔娜。
摩比斯博士和他的女儿住在一栋高科技的豪宅中,里面有各种设备,还有机器人罗比,他既是厨师又是司机。罗比能模拟人类的语言进行对话,还能制作各种东西,从钻石、服装到威士忌样样都行。
这就是《禁忌星球》在好莱坞电影银幕上打造的首个人工智能形象——罗比
它造型略显笨重,全身由不同形状的金属几何组配而成,头部是一个白色透明罩,里面装满复杂的机械电路,借此来获得对世界的感知,机器的属性占据主导,透露出强烈的工业化气质
科幻片中的人工智能形象一直承载着人们的期待和想象,在早期科幻电影中,人工智能虽然具备了人类的部分思维,但身体构造却与人类迥异。黑格尔曾在《小逻辑》中强调:“思维是人的专属,是人类与其他物体区别开的本质所在。”
探险队登陆星球后,受到了一个神秘的隐形怪物攻击。
而这个隐形的神秘怪物,其实就是博士自己的潜意识,在星球上生活了大半辈子,最后他还是接受了这个事实,原来20年前的人类科考队全军覆没,也是拜他所赐…
最后为了消灭这个怪物,摩比斯博士最后选择毁灭自己和这个星球。
电影传递出了一个概念:智商越高的生物,潜意识的危害越大。
纵然这电影现在看起来显得有些过时,不过撇开时代性不谈,整个电影的故事还是很有看头的,真正的怪物来自于内心的潜意识,这个想法放在太空冒险里很有趣。
影片中最出彩的无疑是人工智能——罗比
他是一个称职的管家,也是服从命令的机器。虽然被允许使用枪支武器,但严格执行不能伤害人类的命令,这就是1950年出版的《我,机器人》中的“机器人学三大法则”。
- 1、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因不作为使人类受到伤害。
- 2、除非违背第一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
- 3、除非违背第一及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后来,阿西莫夫加入了一条新定律:第零定律。
0、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整体,或因不作为使人类整体受到伤害。
现如今很多科幻电影、小说中都有提到这个,在《禁忌星球》中这条命令也在之后面对怪物的袭击时产生了矛盾,他无法攻击怪物,因为机器人明白,这个怪物就是博士,他一边要保护博士,一边又不能伤害怪物,这个矛盾超出了机器人的逻辑运算范围。(看来连机器人都明白的道理,人类却不明白)。
不知道这部影片是多少人对科幻的启蒙。
电子音乐进入电影的新鲜尝试
作为一部伟大的科幻电影,这部影片其他元素也很前卫。
首当其中的就是电影音乐这个领域,这部影片是第一部完全使用电子音乐的长片,是最早将电子音乐与磁带录音结合进行创作的影片,《禁忌星球》向观众展示了一种新的音乐形式。
20世纪50年代中期,要获得电子音乐,包括剪辑、录制、拼接、循环、加速播放等技术工作十分复杂,最初《禁忌星球》的制片人并没有打算全片使用电子音乐,而是尝试了20分钟的小样,结果这种前卫、实验性的电子音乐让制品人眼前一亮,决定了整部电影的都使用电子音乐。
那时候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电子乐器叫做“特雷门琴”,是由李夫·特雷门在1919年发明的乐器,能够以快速划奏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吼叫声,这个乐器最独特的一点就是它能够从一个音符“滑动”到另一个音符,没有琴弦、没有琴键,音色不同于任何乐器,是一件独特的电子乐器。
在《禁忌星球》中音乐和音响之间的界限在此被打破,尖利惊悚的不和谐音来代表未知文明给人类带来的恐慌,创造了陌生神秘的氛围。
米歇尔·席翁在《视听:幻觉的构建》中写道:“在电影中,一个无声源声音的情形可以沿着两个不同的形态发展,先看到声源然后变成无声源的,或开始时是无声源的,然后再看到可见的声源……第二种情况在神秘情绪的影片中很常见,在解释声音来源之前保持着神秘性。无声源的声音保持着悬念,其本身构成了一种戏剧技巧。”
《禁忌星球》中怪物的音乐代表了人类心灵中最黑暗的那一面——莫比斯博士的嫉妒和贪婪。
因此,这部分音乐听起来是最神秘与恐怖的。
在神秘怪物死亡时,这段音乐变成了电路发出的声音,渐渐变弱变小,直到最后电路完全报废不能使用…不得不说,这部影片中的音乐也是推动观众情绪的一部分。
电子音乐在科幻电影中一开始的尝试,到现在游刃有余,使得电影中的声音超越了银幕上的想象,观众跟随画面和音乐进入了角色的内心世界,《禁忌星球》这部影片从头到尾怪异声音不断,也是电影的特色之一呢。
结语
关于科幻电影,从始至终都在告诫人类,善用科技,不管是人性方面还是技术方面,我们能做的就是迈向更好的未来,科幻电影的作用不仅能让人们的视野变得开阔,也能让大家的警戒心加强,未来是不可预知的,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活在当下”。
关于人工智能,我们现在已经拥有的技术,只有理性看待人类生存发展的逻辑和科技异化的现实危机,才能让人与人工智能和谐共存,故事告诉人们:文明再发达,就算能够做到不依靠肉体而存在,最终却毁于潜意识里的恶魔,文明因此也难逃浩劫。
文原创,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