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这几年欧美电影人才辈出,马丁·麦克唐纳肯定算一个。迄今为止,他只拍了四部电影,就三次提名奥斯卡金像奖。34岁时,处女作《六发子弹的手枪》获得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真人短片奖;《三块广告牌》更是让他享誉世界,收获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配角。
严格意义上说,2008年的《杀手没有假期》才是马丁·麦克多纳执导的首部电影 (《六发子弹》是短片)。电影倾注了导演的全部才华,精妙绝伦的剧本,堪称完美的表演,无懈可击的剪辑,豆瓣评分8.1。影片获得第6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原创剧本奖,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奖提名 。
西方杀手电影里,《独行杀手》《疾速追杀》中的角色沉默冷峻、气氛黑暗压抑、打斗干净利落。《杀手没有假期》没有走类型电影的套路,影片受荒诞派哲学影响,借助人物形象、对话、情节的反差性,透射出现代人世界的荒诞性。
一、 叙事的荒诞性
电影的中文译名《杀手没有假期》,巧妙地诠释了和谐和残酷的强烈反差,这种荒诞性贯穿了整部电影。
明明是杀手电影,导演却话唠地讲两个杀手到古典小镇休假的故事。引导观众猜想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杀手身上会发生什么?其实,这种反差的象征意味很强烈,杀手的职业生涯注定没有假期,如果踏上了这条路,那就是一条不归路。电影的悲情色彩就这样出来了。
反常贯穿了整部电影的叙述。影片一开始,舒缓轻盈的钢琴曲、雄浑古老的中世纪建筑、安静光滑的石板路,仿佛一幅油画展示在观众面前。突然,主角旁白开启:再杀了他们之后,我把枪扔进了泰晤士河,在汉堡王的卫生间洗了手,回家待命。画面的优美和旁白的血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我们很难相信,一场屠杀会发生在梦幻的小镇里。
电影跳出了杀手电影惯用的场景。杀手、刺客、特工电影往往偏爱冷战、反恐场景,选择柏林、土耳其、华盛顿这种具有指向的地点。这部电影的地点定在比利时的布鲁日,哥特式的建筑、中世纪的文化、迤逦的风光、悠悠的运河,一座美得像在童话中的古镇。这个看来最不现实、最不可能发生坏事的小镇,见证了杀手的决斗。
故事也非常荒诞。杀手雷在刺杀某位神父时,误杀一名男童。老大哈利派杀手肯陪着雷在圣诞期间来到比利时古城布鲁日,肯的新任务是杀了雷。肯不愿意,哈利只能亲自出马,杀了肯和雷,不小心误杀了一名侏儒。整部电影除了说话还是说话,完全没有杀手电影的冷峻气质,三个人被拉进了死循环,相互尊重又相互背叛。
最让人惊叹的是,电影几乎没有杀戮镜头,这完全违反了杀手电影的惯例。枪战发生在最后20分钟。黑夜中大雪纷飞,浑厚的男高音响起,三个杀手追逐、搏斗、开枪、逃亡,隐藏在悠闲散步的人们,短暂地打破了小镇的安宁。
几分钟后,小镇再次回归了平静。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二、人物的荒诞性。
不知道是纯属巧合还是有意为之,导演请来了最不该选择的演员。电影的主演几乎都来自《哈利波特》:"伏地魔"拉尔夫费因斯、"疯眼"布莱丹格里森、"邓布利多弟弟"塞伦希德、"芙蓉"斯科拉鲁特。观看过程中,这群在魔法世界中带给我们欢乐的灵魂导师,突然以杀手的面孔出现在荧幕上,这种角色的强烈反差,这难道不是一种讽刺吗?
除了三个"精神错乱"的杀手,角色还有强硬的孕妇、暴躁的胖子售票员、自高自大的侏儒、卖可卡因的妓女、搞"仙人跳"的小混混、话痨的军火商。所有的人物行为都无厘头,但都有着各自的逻辑。
其实,这才是真实。我们都是按照各自的方式活着,在别人眼中的我们都是怪人。
看过《等待戈多》的人都有印象,荒诞派戏剧的对白逻辑十分混乱,这部电影中,伍迪艾伦式的对话俯拾即是。在公园里,肯向雷倾诉自己的往事。一个哥哥为了保护弟弟,拿着酒瓶朝肯走过来,肯出于自卫一枪崩了他,事后心中非常愧疚。雷宽慰他,对方拿了酒瓶就说明他可能致命,开枪完全合理。肯反过来辩解,即使他不拿酒瓶,也可能因为练过跆拳道而给与肯致命打击。雷也抬杠,这个哥哥是个送货的,根本不可能学过跆拳道,所以肯的说法也不成立。
类似的"荒谬"情节比比皆是。作为一个看重荣誉遵守原则的人,哈利必须要杀死雷,但他特地安排雷去风景优美的布鲁日度假,给自己的员工一个"临终福利",多么暖的老板!在钟楼上,哈里一枪打在肯的腿上,只好扶着肥胖的肯一步一步往下挪,好似两个好兄弟。
荒诞吗?对于爆米花电影来说很荒诞,好莱坞电影的惯例是"一把枪+一个美女";如果放在生活中,反而觉得无比真实,这部电影深入到了观众的灵魂中,每个人都不是孤零零的个体,逻辑并非驱动行为的唯一动力,还有感性、情绪、无意识。
三、 生活的荒诞。
这部电影留给观众的最大思考是:既然生活如此荒诞,我们该怎么过活?杀手的答案是坚持原则。
原则重要吗?原则是我们活在世上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应遵循的基本规则,有人严格按照原则要求自我,有人随遇而安跟从他人的原则。
三个杀手的共同原则就是,收钱替雇主杀死任何人,但是不能杀小孩,孩子是天使,杀了天使就必须死。看似可笑,但并非没有道理,原则与价值观没有关系,即使是杀手、恶棍。
这个原则就是电影最大的逻辑。雷误杀了孩子,让老板哈利非常恼火;派肯和雷一起,是让肯杀了雷;雷因为愧疚准备自杀被肯阻止,因为肯希望由自己动手;哈利和雷没有在旅店开火,是为了防止误伤怀孕的老板娘;哈利在射杀雷时,不小心打死侏儒,哈利饮弹自杀,以死捍卫了至高无上的原则。
"事关荣誉"是哈利的口头禅。正是这个原因,让他选择了布鲁日。肯和雷在城中逛了几天后,哈利才告知肯,他安排两人去布鲁日是希望雷在死之前能看看美丽的布鲁日。这个逻辑看似不合情理,但反映了哈利强烈的荣誉观。他认为,即使是死,也要有尊严的死去。哈利虽然在平时很喜欢雷,但是他不会放弃自己的原则,他做了自己唯一能做的是,让雷临死前感受到人生的美好。
当肯接到哈利的指示后,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执行。对人生的反思,让他决定用自己的生命换取雷活下去。同样是死亡,肯选择了自我牺牲,他是在救赎一个犯错的年轻人,也是在救赎沾满鲜血的自己。
雷就像是网络上的年轻人,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原则,装满了典型的英国式幽默。作为爱尔兰人,他痛恨侵略越南的美国人。他反对美国的农奴制,如果黑人和白人打仗,他会支持黑人。
最荒诞的是,三个杀手没有人因为金钱而死,都死于各自的原则。
结语
电影始于荒诞,终于荒诞。在这个操蛋的世界上活着,即便会因为坚持原则而死,那也比随波逐流的苟且要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