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故事讲述逃过末世的小部分人类,生活在纯理性管理中。在视情感为疾病的世界里,两个因“患病”而有了情感的人相遇,携手逃亡。
假设人类世界毁灭的末世题材电影,已经不在少数。核弹、病毒、天灾、人工智能反叛等,电影界已经假想出了各种因素导致人类世界毁灭的可能性,并深入讨论在这种情况发生后人类个体,乃至人类社会的可能性。
假设的人类社会毁灭,按照《末日哲学家》里的做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毁灭中、毁灭后、重建。
讨论末日的《末日哲学家》
第一阶段的毁灭中,电影一般都是讲述人类如何挣扎求存,希望改变毁灭的结果。这一类题材的影片最多,终结者系列,后天,2012,各类丧尸等等。视觉效果动作场面是这类题材的重点。
丧尸经典:游戏+电影的《生化危机》
大火一把的《釜山行》
灾难片经典《后天》
第二阶段是毁灭不可逆转的毁灭后。人类社会的毁灭,代表的是秩序的崩坍,是人类理性的崩塌。在末日乱世中,一切为了生存的前提下,理性将被埋没。在尔虞我诈,人吃人的条件下,找回人性是这一类电影的主要讨论内容。比如:我是传奇,疯狂的麦克斯等。
朋克风的《疯狂的麦克斯》
第三阶段就是重建人类社会。为了族群的延续,人类必然会被加以限制。久而久之会产生各种弊端,诸如独裁,严酷制度,资源矛盾等。这一类电影基本上都走反乌托邦路线。近些年的饥饿游戏系列,移动迷宫等,都属于这个类型。
以上无论哪个阶段中的哪类电影,基本上都是在一个不稳定的新社会形态下,讨论理性和感性的平衡。而《同等族群》讨论的是,稳定的纯理性社会中,人类对于情感的重新认知。
把情感当做疾病的反乌托邦题材,涉及的话题面相对较窄,所以这类题材的电影数量也不多。能想到的只有多年前,克里斯蒂安贝尔的《撕裂的末日》,还是一部以动作为主要看点的电影。
当年酷到不要不要的《撕裂的末日》
《同等族群》讨论的内容和警醒之意是正面且积极的。但是影片色调阴郁晦暗,对白也受限于简单直白的词句。在所有设定中,从房间装修、人物穿着,到台词、调色,影片在整体性冷淡风的环境下,谈论人应该热情洋溢,享受生活。这种方式太过生硬,不容易被接受。因此电影既在故事性方面显得单薄,同时视觉观赏性也不甚强。
反观老片《撕裂末日》,以新奇且流畅的动作戏抓住观众视线,反而能突显人物情感变化。
《同等族群》阴郁的画风
《同等族群》的主要看点在于两位主演,克里斯汀·斯图尔特与尼古拉斯·霍尔特。
最早看到克里斯汀·斯图尔特是在大卫·芬奇的《战栗空间》中,与影后朱迪·福斯特对戏,彼时尚且年幼。后来在科幻片《心灵传输者》中有过惊鸿一瞥,惊为天人。再后来就是暮光之城系列,和最近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作为看着《夜访吸血鬼》《惊情四百年》之类经典吸血鬼电影长大的人而言,阳光下闪闪发光的吸血鬼真算是见鬼了。再配上男主的直角平面鞋拔子脸,对于暮光之城是只能呵呵而过。
克里斯汀的机会不可谓不多,合作的不乏名导和影后。相对她私生活的精彩纷呈而言,演技似乎并未有多少提升。
曾经温柔美艳克里斯汀
如今中性的克里斯汀
尼古拉斯·霍尔特,作为非主流小鲜肉,踏入影视圈的初期,就走稳了演技派道路。然后参演了《X战警》系列,《温暖的尸体》等商业片,走进了大众视线。说起来,他交往了年轻的奥斯卡影后“大表姐”詹妮弗·劳伦斯,演技应该是经得住考验的吧。
尼古拉斯主演的另类丧尸片《温暖的尸体》
与“大表姐”因戏生情
《同等族群》的故事情节没有大的起伏,对白也大多苍白空洞。看看原本性感妖艳,现在出柜了的克里斯汀和小“野兽”如何用眼神互相勾搭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