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作为电影本身来说,《复制娇妻》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无论是色彩画面,还是叙事结构,以及导演对剧情节奏的把控,都中规中矩到平庸,但这个电影能够被翻拍的原因,我想主要是因为故事是一流的。整个故事讲述了,女强人乔安娜事业失败后与丈夫一起搬到一个叫斯戴佛的城市。却发现这个城里的女人,都被这个城里的男人合谋改造成了机器人,改造成了男人理想的女人形象,安心当一个家庭主妇,只学习各种取悦丈夫的花招。具体的剧情走向不多谈,这里主要谈谈这个故事吸引人的地方,以及简要评述背后隐含的文化意味。
故事之所以吸引人,在于这个故事中的冲突确实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冲突,极易引发共鸣。编剧把生活中存在的男性驯化女性现象,简化为男性把妻子改造成机器人。这样就把生活中本应该漫长积累的冲突明朗化、集中化。明显的戏剧冲突就带来了足够的戏剧张力,观众看起来就很会过瘾。
故事中的男女主角是真心相爱的,所以男主角在面临抉择是否改造自己妻子时,选择了放弃,且破坏了整个城市中的这种局面,最后是一个大团圆的故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夫妻都像电影中的配角们一样,始终在开展一场驯化与反驯化战争。对于男权和女权之间的战争,我一直认为,现在的一些女权理论发展到现在已经和男权一样邪恶。
男权是什么样的呢?电影中或者一般生活中的男权主义者形象其实是女权主义者的想象而已,认为男权主义者的典型特征是:能力不足,却试图让女性屈居于下,尊重其作为丈夫和父亲的权威。女权主义者试图把这样的一群男性刻画为男权主义的典型特征。从策略上说,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因为在这种情形下,男性根本不值得充当一个生活中的权威,从而否定男权主义的合法性,才能够解放女性,让女性避免受其压迫。
其实在我看来,这群人并不是典型的男权主义者的形象,至少不是男权主义者中的精英。因为这样的一群人,并不是靠本身的能力去压制女性,而是利用舆论来压制女性。这群平庸的男权主义者并不是维护男权制度的中坚力量,那群男权主义者中的精英才是。就像男权主义这个概念从诞生始就与性别紧密联系,我个人认为,所有的男性都是男权主义者。男权主义者中的精英,也许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会说女性应该服从男性,反而在公开场合假模假式地提倡男女平等。但在实际过程中,他会有意或无意的采取一些策略和手段来排斥和压制女性,从而巩固了男权制度的稳固性。试想,所有的男性都像女权主义者认为的那样表现的差劲,怎么世界还不是女人们的呢?
那么女权又是怎么样的呢?我这里仿照前面,给出男性眼中的女权主义者形象:闹闹囔囔着要实现经济独立,要和男人一样平起平坐。其实她们娇弱的个性根本做不到这一点。甚至有些极端性的女权主义者,认为女性比男性进化的更加高级,在基因上更加优秀。试图用进化论作为宣扬女权主义的学术基础。这群女权主义的发明者,是在避免了男权的侵蚀后,又产生了自我意识和判断力,立刻仿照男权主义发明了女权主义。从内核上说,男权主义和女权主义是一致的。都服从身体概念,受环境支配。有趣的是,这部分挑战男人的女人模仿男权发明了女权主义,但那群依附男性的女人很多却还是男权主义的拥趸。
我之所以要全面贬斥男权主义和女权主义,是因为觉得无法把男权主义或者女权主义中持论中肯的部分理论剥离出来,因为它们往往是其思想内核派生的或者自我合理化的。如果要表述男权主义或者女权主义中的内核,我想可以借用林黛玉的一句话,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他们的思维和偏见都是单向度的,混合了本身的不知反省和源远流长的偏见。对异己采取排斥态度,认为不平等是理所当然,认为历史存在就是合理。
男权和女权之间的战争,就像发生在白人和黑人之间的种族歧视一样。这两种冲突从学理上都很相似。强调黑人权利和强调女权都是在现代社会中慢慢生根的,是应反抗白人统治、男权统治而生。而这两种冲突的起源,也是因为生理上的区别。
拿南非反对种族歧视和隔离举例,著名领袖曼德拉之前,大部分黑人反抗白人统治,都是鼓吹暴力和恐怖,造成了白人加强控制,或者逃离南非留下满目疮痍的贫困。而曼德拉出狱后推动种族和解,维持了一定的和平局面。是不是男权和女权也可以以缓和的姿态而不是相互仇恨的方式来缓和冲突呢?
但是直到现在这个世纪,种族隔离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女权问题依旧没有解决,大量的歧视或明或暗依旧存在。比如东南亚儒家文化圈里面女性做家庭主妇的比例还很高(中国大陆反而较低),说明了女性依旧面临糟糕的社会环境。悲观的看,或许正如女权概念自诞生以来,就与生理性别紧密联系,根本无法解决这一问题,这一场斗争永不停息。
另外值得补充的一点,一切的学术讨论并不能简单化的对应到具体的现象或者人。理论都是抽象的,抽象是为了帮助理解世界上的各种现象的本质和共性。男权与女权的斗争,是站在整个思潮上进行讨论的,舍弃了很多很多具体的信息。并不能说是具体的男性和女性之间就一定有真实的冲突。不能由大推论到小,由抽象推论到具体。就像马克思提出的阶级斗争理论一样,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自然是存在的,但并不意味着,人类可以自己去分辨出具体的无产阶级或者资产阶级,更不消说,借此来解决具体的世界中所谓地主和贫农的矛盾。这无疑是滥用了学术。
值得庆幸的是,在人类文明的长河里,积累起来的物质和思想,让现在的我们活着一个文明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虽然女性权利依然和男性没有达到同一个水平,但相对以前颇为改观。至少在各种政治正确的压力下,让一个美国人说过这样的一段戏言“如果在美国,你是一个中产阶级的白人男性,那么没有任何专门机构保护你。因为我们国家的专门机构都在保护失业者、黑人、儿童、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