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2016年12月28日,美国导演吉姆·贾木许的新作《帕特森》在美国上映。在此之前,它曾在戛纳大放异彩,得到了趋之若鹜的好评,场刊评分也高达3.5,现场一票难求。
《帕特森》海报
尽管涌进电影院的人山人海,但最终大家都无一例外的打着瞌睡出来。而贾木许被誉为“世界上最酷的导演”,却并没有改变他电影“很难看(懂)”的事实。
“你总是为明天作出一个宏伟的计划。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现在过得一团糟。”
——《不法之徒》
没有剧情的电影
《帕特森》是一部几乎没有任何剧情的电影,节奏缓慢,配以不知所以的剧情。但对于熟悉贾木许的影迷来说,这种饱满、富有想象力的细节足以让他们大快朵颐。
一个住在小镇帕特森、叫做帕特森的公交车司机,总是兢兢业业的工作。他在固定的时间起床,与印度司机交接上班,走固定的线路,下班后去遛一只叫做马文的狗,到酒吧喝一杯,然后睡觉。每天的生活都像发条一样精准。
《帕特森》剧照。“文艺青年”时常成为贾木许赞颂和调侃的对象,贾木许借此反应现代社会人类虚无的精神状态。
唯一不同的是,他在每天上班之前,会在一个小本子上写几句诗句。这些句子大多都是对平凡生活的赞颂,是他唯一的爱好和秘密,连同床共枕的妻子都不知道。
贾木许从不注重电影中的常规元素:情节、冲突、行动,他的影片常常没有完整的故事,《帕特森》就是如此,整部影片看上去更像是对这位公交车司机心理状态的描述。
亚当·德赖弗 adam driver
在影片中,贾木许让人物处于一种“半吊子”的状态下,他刻意省略了很多情节,这种“省略性的白描”也成为他最独特的风格。
即使有冲突,也大多体现在人物与环境之间、传统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之间。他所塑造的种种“格格不入”,使他的电影变得更加具有现代性。比起好莱坞,贾木许的风格绝对算是“一股清流”。
《帕特森》剧照。贾木许电影中的人物大多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空间,帕特森的妻子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却痴迷于黑白图案的家装组合。他买了一把昂贵的吉他,梦想自己成为民谣歌手。
贾木许的剧本通常都只是一个模糊的故事概念,在拍摄过程中,他逐渐完成剧情。而拍摄过程中的灵感,所突然遭遇的事件,也成了影片的一部分,甚至到了后期制作的时候,剧本还在改动。这种对传统剧情片的叛逆感源于他的生长环境。
贾木许成长期正处美国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经济“滞涨”期,大量青年失业,叛逆的朋克思潮成为青年人被趋之若鹜地追捧。
贾木许刚巧二十岁,他憧憬着自己成为一名诗人,从未出过远门的他来到巴黎游学,在异地他乡的自由状态和孤独感令他着迷。贾木许此时才接触到了新浪潮,他每天翘课去电影资料馆看片,直到朗格卢瓦(资料馆馆长)也认识了他。
诗人帕特森和诗人贾木许
贾木许一直想做一个诗人,十几岁时,他就熟读兰波和波特莱尔,后来又到法国学习文学,在美国,他和纽约学派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帕特森》中,巴士司机帕特森所喜爱的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就是纽约学派的先驱,他本人也是一个儿科医生,兼职写诗。
贾木许
《帕特森》绝对可以看做是贾木许内心情怀的一种抒发,他歌颂了一群50年代的美国业余诗人,他们往往是职场男性,在业余时间创作,不依靠文字挣钱。
贾木许自己也是一名“兼职诗人”,“我一直在写诗,但我写的诗比较随性,有的时候很抽象,有时候我也搞不清楚它要表达什么。“在一次采访中,贾木许说自己希望自己能成为电影领域能和纽约学派媲美的人。
“在毫无希望地生活中寻找诗意”,这是帕特森,是贾木许,也几乎隐喻着物质丰裕后的现代人。人们追求和迷恋未知事物,却从未想要抵达,只得以艺术聊以自慰。
《唯爱永生》中,抖森和蒂尔达斯文顿饰演的吸血鬼情侣因永生而变得空虚,他们已阅尽人间情感,在孤独、疏离和迷茫中度日。
贾木许的电影中,主角们隔绝现代文化,孤独地生活,所到之处也荒凉、无趣,人们的交流词不达意。
每个人都用不同的方法消遣:不远万里寻找猫王的故乡(《神秘火车》),迷恋日本武士道文化(《鬼狗杀手》),寻找往日的情人(《破碎之花》),玩摇滚(《唯爱永生》)或者写诗(《帕特森》)。“精致”的精神空间和无聊的生活形成强烈的对比,老派的生活方式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不同地域文化的隔阂以冷幽默的形式被呈现出来。
一对日本情侣来到孟菲斯朝拜猫王,他们的表情木讷,嘴巴因接吻而留下唇印,在疏离、冷漠、无法沟通之下,贾木许保留了一丝幽默。
在一次《电影手册》的采访中,贾木许坦言自己对影片的形式有着由衷的兴趣。《神秘火车》、《鬼狗杀手》等都用了不同的形式实验组合,《帕特森》也是如此:影片由8个章节构成,对帕特森日常的描写从周一一直到下一个周一,反复的生活犹如面对巨石的西西福斯一样荒谬。这种表现形式更加具有文学和诗歌特色。
贾木许与大师
贾木许电影中的这种无力感,虚无的气质,碰巧与电影的形式融合在一起。这让人想起了欧洲电影人,贾木许师承尼古拉斯·雷,同时也受到新浪潮和维姆·文德斯的影响。
在纽约大学学习电影后,贾木许经老师尼古拉斯·雷的介绍结识了维姆·文德斯,两人很快成为挚友。他们痴迷于“流浪的状态”,对美国的流行文化,音乐和摄影都有着由衷的兴趣。
当时,贾木许拥有自己的乐队the del-byzanteens,文德斯碰巧在拍《事物的状态》,于是他用了贾木许乐队的一首曲子做配乐,还把自己拍剩下的胶片送给贾木许,而后者拍摄了成名作《天堂陌影》。
天堂陌影 stranger than paradise (1984)
文德斯出生于冷战时期被美国统治下的西德,所以对美国文化有着崇敬和向往。相反,贾木许却迷恋欧洲文化,两人的电影虽然风格相似,但主题有所差异,文德斯更热衷于探讨战后欧洲人的身份认同问题(因其诞生在美国占领下的西德),而贾木许则痴迷于表现现代社会中人物的疏离状态。
另外,贾木许还是巴斯特·基顿和阿巴斯的影迷,他的摄影风格和两人有着不谋而合之处,贾木许对固定机位和全景镜头有着特殊的偏好,他往往将人物置于一个庞大的景观下。
巴斯特·基顿,美国默片时代演员及导演,以“冷面笑匠”著称。
“我们着眼于一座佝偻的书,一些厌世和枯萎的草,而不是醉心于群山,我喜欢把人物放置于风景之中。”这中渺小的体现也是对现代社会人类最贴切的描述,帕特森作为一所坐落在纽约旁边的小镇,与现代化的大都市形成的对比,犹如拥有双重身份的诗人、巴士司机帕特森一样突兀。
李?马文的儿子们
“李?马文的儿子们”是贾木许创办的一个玩票性质的秘密组织,入会的唯一要求,是申请者必须长得像李?马文的儿子。
“李?马文的儿子们”
恶搞的吉姆?贾木许解释说:“如果看长相,你可能被人误认为是李?马文的儿子,那你就审查合格,成为‘李?马文的儿子们’里的李?马文的儿子了。”
李?马文(lee marvin),善于饰演硬汉形象的美国电影演员
据说除了贾木许,该组织的其他创建者还包括演员和音乐人tomwaits、john lurie和richard boes,他们都是被贾木许拉进来的。
nickcave在柏林生活的时候,跟贾木许关系要好,他们曾被人当做亲兄弟,两人还有一个特色,就是长得确实有点像李·马文,于是创办了这个组织。还有些人曾被调侃说是这个组织的成员,但从没被官方确认过,其中包括了iggy pop和niel young。
sons:jim jarmusch、tom waits、nick cave、john lurie、neil young
这个社团更可以看做贾木许的一次恶趣味,他十分喜欢在自己神秘的影调中加入黑色幽默的成分,“我对充满绝望和存在焦虑的电影感到厌烦。我的兴趣在于新情境的喜剧。不只是滑稽的玩笑,不只是语言上的笑话。而是来自种种小细节的幽默,也就是那些日常生活中逗趣的东西。”
贾木许能够在好莱坞统治的美国保持着个性,与他良好的人缘不无关系,在看他的电影时,往往发现音乐相比剧情更有喧宾夺主之意。
《离魂异客》中,niel young的配乐,《地球之夜》tom waits配乐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他还常常邀请“李?马文的儿子们”出境表演,《神秘火车》就出现了the clash乐队主唱joe strummer的身影。
carnivaltom waits - night on earth
在2016年的戛纳,贾木许除了《帕特森》之外,还带来了傀儡乐队的传记片《给我危险》。
他与乐队主唱iggy pop有着亦师亦友的关系,贾木许将iggy pop和傀儡乐队视作自己幼时的精神支柱。“它更像是一封情书,是对傀儡乐队的热爱。”
在戛纳放映时,《帕特森》几乎拿到了一边倒的好评,但最终还是一无所获。
贾木许距离金棕榈最近的一次是在2005年,当时的《破碎之花》斩获了评委会大奖。对这位超过60岁的老头来说,他来到戛纳的征程,也正如他电影中的人物一样,时髦精致,乐在其中,却又满不在乎。
当然,《帕特森》也属于一部你或许听说过,可你从未真正看过的那一类电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