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人性至上(剧情简介在文末)
我想大部分人与我一样,在观影过程中都会去猜测到底谁是瑞秋的线人,当白宫官员出现时,答案似乎是有了,但却总觉得哪里不够味,果不其然,检察官帕顿立刻就察觉到瑞秋找上白宫官员只是为了求证和获得更多额外信息。电影最后,谜底终于揭晓,瑞秋的“线人”竟是特工艾瑞卡的女儿艾莉森,这样的结局可谓是神来之笔,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瑞秋的坚持,有了最好的解释,对瑞秋遭受牢狱之灾的愤怒也得到些许平息,毕竟她保护的不仅仅是她的线人,更是一个孩子。
可当我再做思考,又觉得这样的结局极妙却又极坏。如果瑞秋所保护的一直都只是个普通的线人,而非艾莉森这样特殊的存在。那么瑞秋对真相的追求,对原则的坚守,不惜一切与政府的抗争,一切的一切,都值得赞颂。可偏偏是一个孩子牵引出了一切。我不禁想,如果一开始瑞秋就交代她的消息都是从艾莉森处得来,法律又能将一个无心之“失”的孩子怎样呢?而瑞秋也不会入狱,甚至艾瑞卡也可能不会被枪杀。当狱中的瑞秋回想今日种种时,当初的选择是否会不同呢?
电影结尾,瑞秋向艾莉森许下承诺,不会告诉任何人是艾莉森泄露了机密。如果从始至终瑞秋不肯说出真相的原因都是对职业道德和对承诺的坚守,那么我只能抱歉的说一句,这样的坚守,我会唾弃,这样的电影,我只会大骂烂片。我不怕承认我就是个俗人,当两个家庭的完整、(艾瑞卡的)一条生命和职业道德、个人道德摆在我面前让我选时,我会毫不犹豫选择前者,这样选择固然不能保证两个家庭不散、艾瑞卡不被暗杀,但是选择后者,事情便是绝无转机了。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我看来,《真相至上》要赞扬的不仅仅是记者的职业道德,更是要赞扬人性的善良。一开始,瑞秋真的是在坚持原则,恪守承诺,保护白宫官员,保护艾莉森,但当艾瑞卡遭受暗杀之后,瑞秋的一切坚持,一切抗争或许已经无关乎道德,她要做的,只是不让一个小女孩知道一个可怕的真相——她在校车上无意说出的话,成了杀死自己母亲的元凶!如果艾莉森知道母亲的死极有可能是自己造成的,她能够承受的住吗?至此,影片的主题早已升华,人性的善良才是无可争议最应被赞扬的!
电影是部好电影,但放入现实,真相真的至上吗?我的见识还不足以谈论瑞秋的报道到底有没有威胁国家安全,国家安全与民众的知情权孰轻孰重我也不知道答案。我只能从小的方面谈起,瑞秋没有说出艾莉森的名字,可是艾瑞卡死了,两个家庭破碎了,她自己也入狱两年;她如果说出艾莉森的名字,作为儿童的艾莉森固然无事,可艾瑞卡的身份被曝光,艾瑞卡一家都可能活在无休无止的调查和随时可能发生的暗杀的威胁中。一切终于还是回到了主题——真相至上,瑞秋对真相的追求让她发出了报道,可她却不曾仔细思量过报道发出后可能产生的后果。
到最后,瑞秋的优秀品质中,能让我毫无保留、毫不迟疑赞扬的,只是她的人性之善。
剧情简介:
瑞秋是《太阳报》的知名记者,每周能在报纸的新闻版写篇专栏文章。她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丈夫是小说家,儿子提米也活泼可爱,这样舒适安逸的中产阶级家庭生活,本应该是人所羡慕的。然而一次意外经历,打破了瑞秋安全而宁静的生活,并将她的命运推向不可测的深渊,瑞秋一下子由一个社会精英变成政府的阶下囚。事情的起因是,美国总统遇刺,政府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对南美小国委内瑞拉展开军事报复行动。这件事情被瑞秋意外获知,她几经思考,还是写成报道在《太阳报》上披露出来,报道中还将中情局女特工艾瑞卡的身份曝光。事涉机密,又如此敏感,在美国国内引起轩然大波,政府派特别检察官帕顿介入调查此事,要找出泄露国家机密给瑞秋的线人。这个线人的姓名只有瑞秋一个人知道,事关原则和承诺,她守口如瓶,帕顿检察官法官将瑞秋羁押在狱,直到她开口才能重获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