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影响剧大 第363弹 美国“教父”再封王,《现代启示录》名霸反战片榜首
文/初澜
美国影片《现代启示录》,无疑是美国乃至世界反战片中的经典之作。该片由以执导《教父》而一举成名的弗兰西斯?科波拉导演,由马龙?白兰度担任主要角色,影片成本高达三千七百万美元,拍摄时间长达四年之久。影片完成后,获得1979年法国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影片奖。
影片根据英国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 1857-1924)的著名中篇小说《黑暗的心》(the heart of the darkness)改编。原小说中的主人公马洛是一个青年船长,在他所任职的英国公司的指派下,作为商船向导,满载欧洲商人去非洲刚果做生意,并奉命杀害公司驻刚果分公司的代理人库尔兹。马洛通过深入非洲殖民地的航行,认识到殖民主义给当地人甚至是殖民者本身所带来的巨大伤害,并对已经走向疯狂的库尔兹产生了同情,想尽一切办法把他带回了英国。影片《现代启示录》即根据这篇小说的情节和人物作为框架进行改编,但故事的背景转换到了越南战争期间。
越南战争期间,正直勇敢的美国特种部队上尉——威拉德(由马丁?希恩扮演),奉上级指示,到柬埔寨丛林中去寻找失踪的库尔兹上校(马龙?白兰度扮演),并杀掉他。威拉德乘坐海军巡逻艇,从西贡出发沿湄公河上溯,追寻库尔兹的踪迹。船上其他四名士兵,在康拉德的眼中,都还只是些孩子,是些即将完蛋的颓废派青年。——克林来自南布朗克斯贫民区,只有十七岁,来越南后早已染上了毒瘾;兰斯来自洛杉矶,曾是当地一位著名的冲浪高手,似乎从来没有开过枪;机械师来自新奥尔良,外号是“大厨”,总是一副很紧张的样子;黑人菲利普斯不爱说话,他是轮机长,巡逻艇由他驾驶。
影片用了四分之三的篇幅,着重表现了威拉德在寻找库尔兹的航行中,对战争的所见所闻,——这是一次驱使心灵走向黑暗、人性走向疯狂的魔鬼航程。影片以威拉德的旁白和他的眼睛,审视着航行中的种种可怕的遭遇:在一处美军基地,数千名美国士兵在花花公子俱乐部组织的色情舞面前,冲动得近乎发狂;战争狂基戈尔中校,率领“空中骑兵”部队用直升机袭击越南村庄,扫射无辜平民,一面扫射一面通过直升机上的扩音器,播放瓦格纳的“战神之马”的音乐。为了看兰斯冲浪,基戈尔中校甚至以凝固汽油弹袭击海滩,使海岸陷入一片火海。有一次,威拉德的巡逻艇遇到一艘普通民船,士兵们神经过敏,大开杀戒。航程中,威拉德的手下逐渐失去自制,他们酗酒、吸毒、玩女人以驱除内心对战争的恐惧。威拉德也在这次逆流而上的航行中,看到了自己的黑暗之心。
影片最后部分,威拉德终于在束埔寨丛林中找到了库尔兹。那是一处死尸遍地、让人毛骨悚然的地方,库尔兹被当地部族奉若神明,成了丛林之王。在一处阴暗的庙宇内,他神智不清,嘴里滔滔不绝地吟诵着英国诗人t.s ?艾略特的《空虚的人》中的诗句,和康拉德小说《黑暗之心》中的句子。库尔兹已经疯了。建立在谎言基础上的越南战争,让他彻底滑向了人性的黑暗之中,他已学会不做任何判断的肆意杀戮。对这样一个疯狂的人物,威拉德不但没有立刻执行上级赋予他的使命杀了他,反而对他产生了同情,认为是战争驱使他发了狂。但影片结尾,威拉德还是在库尔兹一人独处的时候,用短刀杀死了他。杀死库尔兹以后,威拉德站在庙宇台阶上木然不动地沉思着,当地部族似乎已把他当成了新的领袖。威拉德缓缓走下台阶,穿过膜拜的人群,拉起冲浪运动员兰斯的手,驾船离开。
影片首映后,美国许多报刊纷纷发表评论,毁誉参半。大部分影评认为影片虎头蛇尾,前半部分较好,结尾令人不可思议。美国《新闻周刊》则大加赞扬,认为是“科波拉的一部战争史诗,是部登蜂造极的战争片,是对越南战争道义问题的彻底而深刻的探索,而且还不止于此,在某些方面它超越了哲学范畴和文学流派所能达到的境界,以至只有真正的艺术,特别是真正的电影艺术才能最有效地表现出来。暴力、恐怖、疯狂、讽刺、幽默、喜悦、愤怒、绝望和希求使影片充满了激情,这种激情在电影艺术大师手里又得到了很好的驾驭。”
至于影片的“令人不可思议”的结尾,——威拉德既然后来对库尔兹发生了同情,但为什么又杀了他,直到当年11月21日《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现代启示录》的文学来源”的评论文章,才对结尾作了明确的解答。评论指出影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是取自康拉德小说《黑暗之心》,但其思想却来自詹姆斯?弗雷泽(jamesfrag-es)的《金枝》(thegolden bough)。[注:弗雷泽(1854-1941)是苏格兰人种学家和文学家。《金枝》是他的重要作品之一,于1890年出版。]书中有一章专门谈到,谋杀神圣的上帝式的人物,即可把他的精神统治传递到另一个强有力的继承者身上。而库尔茨床头散放的几本书中,有一本正是《金枝》。
影片最后一个镜头,威拉德牵着已经发疯的兰斯的手离开,导演科波拉想表达出的思想是,“……我们使我们的孩子发了疯,我们应该把他们领回来,给他们治好病。”影片开头,由美国六十年代著名摇滚乐队——大门乐队,演唱的歌曲《结局》the end中,有几句重复的歌词,强化了导演的意图,children are insane。all the children are insane。孩子们疯了,所有的孩子都疯了。
科波拉在阐述影片的主题时说,“人类确实处于丛林之中。这部影片表现了一个摆脱习俗和人道束缚的人的局部情况。他走得太远了,导致了自身的毁灭。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牺牲品,我想杀掉库尔兹,使他为美国而死。我希望美国能从这一恐怖形象中看到自己的形象,只有这样,美国才能走向一个新时期。”
在谈到影片的艺术手法时,科波拉指出,“我丝毫没有打算拍一部纪录性的影片,影片的每个片段都是由移动摄影车拍摄,富于抒情性,而且很像一出歌剧。”至于为什么如此选择,导演阐述道,“这是一部耗费三千万美元的超现实主义影片。拍一部有关越南的现实主义影片会使人放不开手脚。所以我决定拍一部戏剧化的影片,以使观众能有经历这场战争的切身感受。”
1979年,导演科波拉预言,这部影片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赢得越来越多的观众。时隔三十多年后,英国《卫报》评出的世界十大经典战争片中,《现代启示录》名列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