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8月19日,由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八一电影制片厂、中央电视台等出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献礼片《诱狼》在北京国安剧院举行首映式。该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以经典战役黄土岭为背景,再现了时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三支队支队长曾雍雅歼灭日本“名将之花”阿部规秀的精彩故事。而电影主角原型曾雍雅正是从长征出发地于都县走出去的开国将军。
黄土岭——一个被永远铭记的红色地标
巍巍太行山,绵延八百余里。沿保涞路西行,进入涞源、易县交界,太行北部的群山之中,有一个普通的村落——黄土岭。1939年,就是在这里,八路军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日本号称“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也命丧此役。
“在中国人民阻击侵犯、救亡图存的历史版图上,‘黄土岭’是一个被永远铭记的红色地标。”首映式上军事专家肖裕声少将如此阐释黄土岭战役的重要意义。1939年,八路军组织一系列反扫荡作战。在著名的黄土岭围歼战中,一举击毙日军600多人,炸死日军所谓山地战专家阿部规秀中将,意义重大。这是抗战以来,晋察冀根据地首次击毙的日军高级将领。此战打出了敌后战场坚持抗战的决心与斗志,驳斥一些人污蔑八路军“游而不击”的流言,保卫、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此次以黄土岭战役为背景进行电影创作,正是因为这场战役的重要意义,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历史。”该片总监制、电影频道电影创作部主任唐科介绍说。
该片邀请了获得过多项大奖的国家一级导演安澜来执导。对于安澜而言,这幕在敌后辽阔战场上演的血与火的传奇也正是让他心驰神往的经典战役,“我们拍摄这部电影,就是为了从其中萃取、传递革命先辈前赴后继、团结一心的伟大抗战精神。告诫大家,国家、民族的灵魂和血性,不仅战争时期需要,和平年代也需要。”
新青年——以抗战精神拍摄抗战大戏
电影《诱狼》于今年3月30日在北京大觉寺正式开机。集结了巩峥、陆彭、罗昱焜、侯勇、高明、墨阳等著名演员。剧组先后辗转北京、河北赤城等地取景拍摄,并于4月24日在赤城县顺利杀青。此次拍摄《诱狼》艰难险阻,不仅让安澜赞叹老一辈演员的敬业奉献,更让安澜对青年演员能吃苦的精神表示赞许。
“当听说要扮演一位来自家乡的抗日将领时,我的心情非常激动,这或许就是一种缘分。”巩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开心地说。巩峥是南昌人,在片中饰演足智多谋“狼诱子”的男一号曾雍雅。此前他也曾扮演过不少军人角色,拍戏前也查阅了大量有关曾将军的资料,“他15岁开始参加革命,可以说是戎马一生,我也非常感谢曾将军的女儿曾莹女士,她不辞辛劳地跑到片场给我们讲述曾将军的小故事,让我们更加了解了曾将军的足智多谋。”
影片三分之一的时长都是战争场面,采用了大量的实拍镜头,对于剧中大量的危险爆破戏,巩峥坚持亲身上阵不用替身。在一段曝光《诱狼》拍摄现场的视频中,随着一声爆破巨响,巩峥被威亚掉起再狠狠摔在垫子上,这导致他腰部和脖子肌肉拉伤,但他却忍痛坚持了下来,没有耽误剧组拍摄进度。
扮演女战士张英的青年演员罗昱焜出生于1992年。拍摄中,这位看似娇弱的90后女孩常常端着十几斤重的枪一跑就是一天,却从不抱怨喊累,“90后女孩都喜欢偶像、追星,但拍了这部戏我才知道,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能够杀鬼子保家园的人才是我的偶像。”罗昱焜说。
呼吁——年轻观众学习抗战精神
在首映式的活动中,有过抗战经历的各界人士也来到了现场,共同追忆那段战争岁月。6名曾经参加过抗战的老将军也走上舞台,激动地赞扬了《诱狼》中体现出来的中国军魂;电影《诱狼》中的男主角曾雍雅将军的女儿曾莹也来到了现场,还带来了曾将军当年用过的公文箱,捐献给抗日战争纪念馆。
曾莹深情地说,1934年,父亲跟随8.6万人马的大部队从家乡于都出发长征,长征是为了北上抗日。今年恰逢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这部电影具有双重纪念意义。
《诱狼》的故事很有观赏价值,运用了战争、惊险、悬疑等多种类型包装手段。同时,影片不仅采用了大规模的实拍,还结合了丰富的特效镜头,许多场面极具视听震撼力。”《诱狼》总监制、电影频道电影创作部主任唐科说。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主任曹寅说,在影片的创作过程中,主创人员秉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真实还原历史,着重刻画八路军的机智顽强和日军侵略者的凶残狂妄,用类型化的风格、快节奏的叙事、人物化的语言和具有冲击力的影像,制作出了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电影佳作。
《诱狼》在集中体现八路军将士不屈不挠的民族血性基础上,剧情设置跌宕起伏,充满悬念,将男主角曾雍雅“狼诱子”的角色特征表演得淋漓尽致,完整呈现了一出“诱狼——激狼——毙狼”的精彩好戏。肖裕声说:“《诱狼》精彩地表现了这段真实的历史,体现了习近平主席‘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的要求。”
在片中饰演“红军赵子龙”杨成武将军的侯勇感慨道:“我是60后,对这个故事非常有感触,我也希望80后、90后、00后们能更关注我们国家的历史,去创造我们的未来。”该片导演安澜在首映庆典上直言:“我们这部电影拍的是1939年的年轻人,我们也希望当下的年轻观众走进电影院,去感受当年的年轻人的热血,去学习当年年轻人的那种抗战精神。”(钟小明 特约记者谢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