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有你,我厌烦到不行,每天总是缠着我做千奇百怪的事;没了你,我思念到不行,总感觉生活缺了很重要的一角。
平时和你会说很多话,满心欢喜也好,愤怒暴躁也好,但是唯独没有说过“我爱你”......
黎耀辉,不如我们由头来过?
王家卫曾说:“连续五部戏下来,发现自己一直要说的,无非就是里面的一种拒绝:害怕被拒绝,以及被拒绝之后的反应,在选择记忆与逃避之间的反应......”
作为王家卫“追求与拒绝”母主题下的子电影,《春光乍泄》讲述了在后工业时代背景下漂泊在他乡的两人相爱不能相拥的都市爱情故事。在王家卫式独特后古典叙事手法与镜头美学的构建下,影片展现着一盏印着伊瓜苏瀑布的灯、两个性别相同但内心相通的男性、三次情感的分分合合、千百盏在异国他乡闪耀的花火。黎耀辉与何宝荣是在远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打拼的香港人,生活在因过度工业化而利益至上的环境。身处异国他乡的孤独与冰冷无情的社会现状让阿辉与阿荣相互拥抱取暖,但是由于两人对爱的理解不同、展现爱的方式不同而导致爱情中出现起起伏伏。王家卫的独特电影拍摄手法与阿根题的摩登背景让原本受到道德谴责的同性恋情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两个孤独灵魂追求爱与温暖的爱情故事,以及恋爱中自我与奉献之间的矛盾关系。
- 这是一部不被世俗规则接纳的电影,因为它讲述了同性之间的爱恋与缠绵。
- 这是一部无法给他人详细诉说的电影,因为其中的情感唯有沉浸才能感知。
- 这是一部值得反复观看的电影,因为王家卫式的浪漫主义需要深深品味。
接下来唠嗑铺将从鲜明人物形象、后古典叙事方式、镜头美学、情感解读四个角度分析影片,体会王家卫式的浪漫与成长。
一、鲜明人物形象:理性与感性的完美表现
温柔但害怕失去、深爱但无法表达其实是大多数情感中男性角色的特征,浪漫但无归宿感、随性但精神依赖则是多数女性角色的特征。在《春光乍泄》中观影者多多少少能够在阿辉和阿荣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王家卫导演更是将这两个极端不断放大,用两人的冲突深化追求与拒绝的深刻主题,让整部电影更加情绪化,令每一次关系的递推与叠加都更加揪心。
1、理性但自我包裹的黎耀辉
《春光乍泄》中的主要人物构成极为简单,但简洁的人物关系却均拥有独特的人物形象。在黎耀辉、何宝荣、小张(安抚者)三个鲜明人物的帮助下,电影内容显得更加丰满且简洁。电影中黎耀辉是一个理性、负责、细心、温柔的男性角色,在与阿荣的感情中也扮演着更加负责的一方。
常年在外打工、收留并照顾受伤的阿辉、陪阿荣在寒冷清晨晨跑、生病时仍为阿荣做饭、深夜为阿荣买烟等均体现着黎耀辉这个温柔理性的男性角色对温暖的追求、对另一半的呵护。但过于理性的阿辉在寻找心灵归属时却陷入了自我封闭与拒绝的状态,嫉妒阿荣和其他男人暧昧、不愿意接受阿荣的示爱、不愿沟通但想要把对方紧紧留在身边等行为展现了黎耀辉纠结的内心,更加凸出着害怕失去却不会挽留的现代男性形象。
2、感性但缺乏安全感的何宝荣
与理性的黎耀辉的人物形象完全相反,何宝荣感性、热情、奔放、细腻、依赖,是在一段感情中典型的“女性角色”。同样生活在快节奏时代的何宝荣却没有向阿辉那样找到相对稳定的工作生活,而是流连于多位男性之间以谋求安全感。
何宝荣多次主动挽回感情、在受伤时寻求阿辉安慰、突然提议去晨跑、教阿辉跳舞、向阿辉撒娇要烟和食物等均体现着他自己感性浪漫的形象。虽然依赖,何宝荣却不甘于一直被阿辉占有,他渴望想要自由闯荡时随时离开,想要安稳踏实时随时回来。缺乏人生安全感的人物形象让何宝荣不断尝试突破阿辉的保护,进而引发了一次次买烟的正常、第三者的争吵、护照的争吵,为最后工业时代背景下成长的探索主题增添浓重的浪漫色彩。
二、叙事手法:突破传统,借助后古典叙事手法展现爱恋与成长
一般电影在推进情节时大多采用古典叙事结构,从合理逻辑角度出发进行起承转合式的故事讲解。而王家卫却在古典叙事浪潮中反其道而行,借助后古典主义方式来打造不被接受的同性恋人之间的曲折爱情故事。《春光乍泄》并没有直接移动的线性线索引导故事情节的推动,而是采用表层线索与深层模型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
1、以独特旁白为表层线索,打造朋友谈心之感
不如我们由头来过,是何宝荣的口头禅。我得承认这句话对我来说很有杀伤力,我和他在一起很久了,中间也分开过,但不知怎么,每次只要听到他这么说,我又会跟他走到一起。为着重新开始我们离开香港,两个人走着走着来到阿根廷。 ———黎耀辉
- 就像认识了很久的朋友,像你诉说着他人生中最难以忘怀的经历,回忆着最难以忘记的人。
《春光乍泄》以黎耀辉的旁白开端,交代了自己与阿荣的关系,同时也埋下了由头来过的种子。接着黎耀辉又用声音引导着镜头转向两人争吵乃至分开的画面,在镜头拍摄手法的帮助下,为观众营造着老朋友坐在炉火旁回忆人生之感。
随着主线关系的切入,男声独白暂且停止。在阿荣开始想要突破保护网,独自享受世界时,阿辉的独白又一次出现,替阿辉表达出内心紧紧封锁的爱意。但感性与理性终觉无法完美相容,两人之间的距离逐渐拉大,这种展露内心的独白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两人矛盾的争吵声。
当故事再次需要转折时,阿辉的旁白再次出现,从一个人开始认真生活、接受孤独到独自回到香港。影片最后一次的独白像是阿辉对这段青春岁月的总结,也像是成长中最后的阵痛。
三次男声独白都是阿辉对自我认知的表述,是理顺故事脉络的关键节点。每当故事缺少合理理由衔接时,男声独白就会出现,为情节发展交代前因后果。但纵观影片,独白只是一种独特的表层关系引导,真正推动故事发展的是阿辉与阿荣的关系变化。
2、以恋人关系变化为深层结构,突破传统叙事法则
后古典叙事的魅力在于即便没有传统的起承转合式故事情节,也能够将整部影片的人物关系表述清晰,环境氛围烘托浓郁。《春光乍泄》作为电影中后古典叙事方式的代表作之一,其整体情节推进主要跟随阿辉与阿荣两人的关系变化而变化。
电影开端阿辉与阿荣是甜蜜的恋人关系,两人如胶似漆、灵魂相依,随后阿辉和阿荣在寻找瀑布的旅途中分手,为再一次由头来过提供契机。两人关系由合到分,在阿辉与阿荣疏远的阶段,阿荣流连多为男性之间的散漫与阿辉勤勤恳恳打工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也侧面交代着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一句不如由头来过再一次将生活在冷酷社会的人儿距离拉近,阿辉和阿荣再一次在昏暗的出租房中拥抱着对方,在厨房跳舞、一起围坐在桌前吃饭、等待另一个人下班回家等日常生活的细节向大众传递着渺小的我在偌大世界里还有人相伴的温馨之感。
然而越是相爱、越是伤感,爱得太浓烈终将会令对方窒息。阿辉与阿荣性格中的缺陷在这段日子里裸露在对方眼前,两人的关系开始渐渐疏远。阿辉由于过度封闭不愿意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而展现出过激行为,阿荣由于不愿成为笼中鸟而不断外出打破阿辉的内心底线。
分开后才知道珍惜,这是一段爱情中永恒不变的定律。黎耀辉与何宝荣在再一次分开后才真正意识到对方原来自己的内心留下无法抹去的记忆。同时两人也开始逐渐理解对方的感受,阿辉不愿放手是害怕失去,阿荣不断追寻温柔乡是害怕孤独。但人生总是这样,最爱的人并不是相伴到老的。虽然两人在最后一刻终于看清现实,但故事已经接近结局,那一句由头来过也再也没有效果。
阿辉与阿荣的关系牵扯着整部电影的发展,同时也牵扯着观影者的内心。这不就是我们的爱情故事么?从狠狠爱过到矛盾与自我再到幡然醒悟却无法挽留什么。这样代入式的叙事当时让《春光乍泄》成为追求与拒绝的代名词。
三、镜头美学运用:多重镜头组合,打造王氏独有浪漫美学
除独特的后古典叙事手法,丰富的镜头美学同样是王家卫式“浪漫主义”的展现形式。《春光乍泄》中黑白色调与暖黄色调的冲突对比、多出细节特写、大篇幅中景拍摄视角、转折期间长镜头渲染等均从侧面营造展现着时代与人物的冲突、人物与人物的冲突、人物内心的冲突。
1、镜头色彩的转变烘托残酷的时代背景
《春光乍泄》中最直接的镜头美学展现便是镜头色彩的变化。电影开端,在黎耀辉旁白的过程中用黑白镜头搭配两人恋爱时期的回忆、分手时的具体状况以及分手后两人各自的生活,一方面烘托出浓烈的回忆之感,另一方面表达着工业时代下渺小个体的孤独与失去爱人时的遗憾与伤感。这样的黑白色调让电影的前半段染上淡淡的忧伤,同时也为后面镜头色调的转变提供对比的基础。
黎耀辉,不如我们由头来过?
一句两人的暗号,两个仍然相互包容的心脏。在阿荣说出这句想要对方陪在身边的话语时,整个镜头的色调都变成了暖黄色。这样的色调转变一方面寓意着两人的关系开始靠近,另一方面则表达出在无依无靠的他乡拥有一个温暖怀抱的幸福之感。潮湿、闷热、迷离的暖黄色调同时也代表着香港与阿根廷在发展过程中的繁华热闹与爱情中的你侬我侬。
黑白色调与暖黄色调的强烈对比实际从侧面烘托着残酷的时代背景,无情的且快速的发展环境无法满足渴望归属的心,但却可以教会稚嫩的心成长。
2、特写镜头从容凸显人物内心
作为传递重要讯息的特写镜头,能够在具体环境下充分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表达承接故事、情绪的细节因素。《春光乍泄》中便大量的使用特写镜头,通过对阿辉与阿荣两人都喜欢的瀑布灯、阿辉生病时被阿荣要求做饭的表情、阿辉与阿荣通电话时表情、阿荣外出时精致打扮、阿荣上街后阿辉复杂情绪、阿辉回到香港后阿荣抱头痛哭等均是精彩的特写镜头。
瀑布灯的特写展现的是两人共同的情感寄托,是相扶相伴的牵挂之一;阿辉即使在生病难受时也要客克服生理额不适来为自己的爱人做饭展现出阿辉的温柔与付出;阿辉在通电话时的轻松微笑与轻松愉悦展现出两人爱情的甜蜜浓情;阿荣在彻底失去温柔臂弯后的痛苦则更加深化了追求无所、拒绝无望的主题。这些特写镜头准确得表达着阿辉对阿荣的宠溺、阿荣对阿辉的不舍、成长过程中的意难平等感情,深度刻画着人物的特点与关系。在特写镜头的帮扶下,电影中的每一个情节都更加饱满且深刻,令整体情绪的推叠更加精准。
3、中景镜头深度展现人物关系
《春光乍泄》中大部分镜头运用了了中景拍摄方式,这种介于全景与近景的拍摄方式通过仅仅展现全知视角的三分之二,这样近距离的拍摄方式能够给大众以朋友在两人身边观看事态发展之感,能够瞬间拉近电影与观影者的距离,进而帮助观影者深入理解追求与拒绝的含义。
阿辉与阿荣在酒吧相遇时,阿荣在酒吧与男人拥抱跳舞,我们就像同样身处舞池的客人,能够近距离看到阿荣的小情绪。而阿辉则独自在街头买醉,这是的镜头展现则能够让我们感到就真实坐在阿辉身旁,陪他借酒消愁、压抑思念与埋怨,这时的中景拍摄手法让阿荣与阿辉具体的人物关系清晰可见。阿辉与阿荣的互相点烟的中景镜头则能够让我们知道两人即将由头来过,给予对方温暖。阿辉与小张喝酒时的中景、阿辉与小张拥抱时的中景则带领我们深切感知阿辉的心态发生转变,即他真正需要的是温暖与倾听。
中景镜头的代入感十分强烈,能够让我们在短时间内理顺电影人物关系并产生情感共情。
4、长镜头营造真实梦幻大环境
- 长镜头是电影拍摄时的感叹句,每一次长镜头的使用都极尽浪漫与温情。
《春光乍泄》中的长镜头将像诗画一般将观影者带入魔幻、空虚、孤独、温热潮湿的阿根廷,帮助观影者深入感受黎耀辉与何宝荣之间惺惺相惜但互相拒绝的爱。阿荣坐在出租车上点燃了香烟、阿荣与阿辉在医院紧紧相拥、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冒雨晨跑、在狭小昏暗的厨房相拥舞蹈、仔细询问第三者的争吵等充分展现出恋爱期间的矛盾与缺乏信任沟通的不良后果。阿辉乘船独自漂泊在充满大机器的河流、繁华的都市街头与璀璨冷漠的灯光等长镜头更是为大众营造着孤寂大环境需要被爱的欲求。
四、深入情感解读:人生没有如果,无法由头来过
1、过度占有欲容易灼伤爱人
其实,有件事一直没有和何宝荣讲,我不希望他恢复太快,他受伤的时候是我最开心的时候。
阿辉希望阿荣永远留在自己的身边,但又无法自然接受阿荣的爱。这样对爱的追逐与自我封闭让阿辉展现出极强的占有欲,害怕阿荣上街买烟就一次性买许多盒、害怕阿荣离开自己就将护照擅自扣留、害怕自己失去冰冷环境中唯一的依靠便将阿荣紧紧占有。
这样强烈的占有欲让阿荣几乎窒息,原本自由奔跑的野马渴望的是一片可以栖息的草原而不是一套鞍绳。代表感性的阿荣在自由与爱的抉择中选择了自由,但同时也失去了在冰冷社会得到温暖的机会。
过度的占有是毒药,会严重灼伤心爱之人。其实在现实的爱情中有太多占有欲的体现,不让女友穿短裤出门、不让女友有自己的男性友人、随时查男友的手机等等,虽然这些行为统出于对另一半的爱,但其实质是不尊重、不信任的表现。在一段感情环境中本就是公平的付出与收获,彼此在深爱对方的同时还需要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同时在健康的感情中是不需要强制的占有来维持关系的。
阿辉是爱阿荣的,但他的爱他太过极端。
2、猜忌与怀疑是葬送爱情的毒药
两人分手后,黎耀辉在酒馆打工时,常常会看到何宝荣与外国男人光临酒馆,每次何宝荣与情人在酒馆呢喃,黎耀辉就会独自一人坐在街头的橱窗上猛喝烈酒。这给黎耀辉带来了不安全感,同时为之后的争执情节埋下伏笔。
又是一次电话粥,黎耀辉因为繁忙的厨房工作没有及时挂断电话,同事张宛对着电话说了声“喂......”何宝荣吃醋至极,反复询问黎耀辉是不是和接电话的男人乱搞。正是这样频繁的猜忌与怀疑让阿辉无法忍受,就像普通情侣吵架一样,总会翻出之前的情史与旧账想要一次性掰扯清楚。半夜三点半,黎耀辉被何宝荣询问到崩溃后,逼问何宝荣在离开自己后到底有多少男朋友。
猜忌与怀疑实质上可以算作爱情的附属品。相爱的两个人已经习惯拥有对方的生活,他们害怕失去对方而重新回到孤独寂寞的时光,极度的爱恋一部分渐渐转化为猜忌。而太多的疑虑和不安有时不能起到维持的作用,反而会加重彼此的心理负担,为两人情感的共鸣增加枷锁。
- 依稀记得朋友思思的故事:思思和男友是在一次极限运动中认识的,两人互相欣赏彼此的勇气、自信与坚毅,在来往几次后迅速投入爱河。起初的两人的爱情是我们几个朋友都羡慕的模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思思越来越疲惫。在一次聚餐中,思思接到了男友的电话,思思终于崩溃了,对着电话大喊:“我没有和别的男人吃饭!分手吧!”
- 原来,思思的男友是一个嫉妒心极强的人,在思思与男友交往时便是不是被他查手机信息,同时还要求思思删除社交软件中所有的男性联系人。起初思思为了照顾男友情绪,也都照办了。但猜忌与怀疑越来越重,每次思思外出都会接到男友的电话,询问和谁再一次。在日常聊天时,男友也总会趁机找话题聊到前男友的事。终于,男友用怀疑亲自断送了两人的爱情。
猜测与怀疑原本是出于在意与珍惜,但过度的行为与过激的言语却会令人窒息。即便阿荣与阿辉如此相爱,但在猜忌与怀疑的施压下也最终奔向了各自不同的人生。别去怀疑,信任让爱继续。
3、爱就相随相伴、别就各自欢喜
- 在阿辉离开阿根廷时,独自一人去看了瀑布。
- 在阿辉离开阿根廷后,阿荣成了默默守候的阿辉。
在变换、发挥的工业时代,人作为情感动物追寻爱与温暖是十分正常的,而遇到那个愿意陪你由头来过的人更是幸运的。然而人生是没有如果的,爱是不珍惜相伴,分离是难割难舍,又该如何由头来过呢?倒不如活得潇洒,爱就相随相伴、别就各自欢喜。
阿辉与阿荣两人都没做到爱就相随相伴、别就各自欢喜。阿辉爱时不愿流露情感、表达情意,别时依依不舍。阿荣爱时猛烈似火、琢磨不透,别时幡然醒悟。在爱情这场游戏中,阿荣与阿辉都是输家,那个浪漫的瀑布下终没有两人仅仅以为的身影。
意难平?倒不如曾经爱是好好珍惜,别是痛快相离。
总结:
季羡林曾说:“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至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阿辉和阿荣两人的爱情故事以分离为结局,但两人各自的人生却仍在继续。不能和深爱的对方年迈时仍耳鬓厮磨是人生的遗憾,但曾经拥抱过的温暖却是值得回味一生的情感。
阿辉最害怕阿荣那句不如我们由头来过,但也最期待他的那就不如我们由头来过。但
惨烈悲壮的爱情能给人产生震撼但记忆短暂,而平凡的爱情却能让人们联想到自己,久久不能遗忘。《春光乍泄》不过是用王家卫式的浪漫那个将我们埋藏心底的浪漫故事诉说了出来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