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来自印度最低种姓阶级的男孩,如何从茶馆工作,到进入富人家庭帮佣,最后成为出租车公司的老板,甚至还向温家宝总理详述自己的「企业家人生」,网飞明年1月22日即将推出的电影《白虎》(the white tiger),描述一个不择手段、踩着他人尸体往上爬的「贫人翻身」故事,宛如印度版的《寄生虫》。
《白虎》改编自2008年由印度作家阿拉文德·阿迪加获布克奖肯定的同名小说,不仅得奖受肯定,也登上《泰晤士报》、《纽约时报》畅销排行榜,受到极大关注。电影由《华氏451度》、《居住正义》伊朗裔美国导演拉敏·巴哈尼编导,拉敏·巴哈尼与阿拉文德·阿迪加为大学同学,导演曾表示:「想将阿拉文德·阿迪加的小说翻拍成电影,已在我脑中酝酿十几年。」
而演员部分,有阿达什古拉夫、拉吉·库玛以及《好不浪漫》、《我的粉红人生》印度巨星佩丽冉卡·曹帕拉等人。佩丽冉卡·曹帕拉同时身兼本片监制,她坦言自己深受书中对人性的野心和只求目的不择手段的心态描绘,感到着迷。原本电影预计由曾以《意外边缘》、《身为人母》获奥斯卡提名的托德·菲尔德执导,但最终计划破局,并由拉敏·巴哈尼来接手。而这本小说为何能激起导演们的改编欲望?
先提一下阿拉文德·阿迪加的背景,阿拉文德·阿迪加出生于印度马德拉斯,后来移居澳洲,曾于哥伦比亚大学与牛津大学就读,在记者生涯中,也担任过《时代杂志》的印度特派员,而阿拉文德·阿迪加将对自身国家的经验和观察,以幽默且批判的笔触,在《白虎》中刻画出两种极端样貌的印度,以及印度种姓制度的难以撼动。
书中描述贫民窟出生的巴拉姆·哈尔威,因家人的生计,被迫进入茶馆工作,聪明的巴拉姆并不愿低就,后来靠着小聪明成了地主的司机,而「仆人」这个职位,在村子里竟是无限光荣,他无法忍受身份低下的耻辱,并痴迷于权力财富的围绕,逐渐被「欲望」吞噬的他,选择杀害雇主,走向一夜致富的成功之路,过往曾鄙视的坏勾当,如今自己却视而不见,甚至被社会的腐化给同化,他为自己撕下贫穷的标签,成了「白虎」。
有趣的是,书中主角是以「书信」的形式,向温总理娓娓道来自己的人生故事,第一人称的书写,反而更让人有代入感,体会主角心境的变化,从低种姓受的不公待遇,到有钱人的无恶不做,也可以想见为何主角会走上一条「背德」之路。
而书中也可看出,尽管源自公元前1500年「种姓制度」,已在印度1947年脱离英国殖民时,被正式废除,但这套延续千年的制度,仍默默地影响着印度社会,种姓制度成了一条无形的锁链,捆绑着所有底层人民的自由。
《白虎》曾提出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鸡笼」比喻,囚禁在「鸡笼」里的鸡,尽管闻到其他同伴的血,并深知自己就是下个受害者,但仍不会反抗,也没想过要逃跑,「种姓制度」下的人民,宛若活在「鸡笼」,甘于命运的不平,安于现状的不公。
导演提到:「这实际上是关于一个只想要自由的男人的故事。他想要能够自由地追求随心所欲的生活。我认为大多数人都能理解,受体制的束缚、被否定,我们需要在这世界不断奋斗。」
《白虎》预计于1月22日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