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2015年12月12日起,上海电影博物馆举行“世相·离岸·重逢——经典影片展”,放映了上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初出品的8部电影。其中1947年拍摄的《假凤虚凰》特别引人瞩目,因为这部电影曾引发一场风波,随之又走出国门,最后濒临绝迹,全世界仅存一部拷贝。
《假凤虚凰》电影海报
《假凤虚凰》讲述一个围绕征婚、应征而展开的曲折离奇的故事。大丰企业公司总经理张一卿投机失败,四处躲债。适逢女子范如华自称“华侨富翁的女儿”登报征婚。范实为年轻寡妇,有一子,生活拮据,企图通过征婚物色一财貌双全的丈夫,以摆脱困境。时代理发馆三号理发师杨小毛英俊潇洒一表人才。张一卿怂恿杨小毛代其应征,以期获得巨额财产。范如华从众多应征者照片中,选中了“总经理”杨小毛。杨小毛请七号理发师以秘书身份陪同前往相亲,范如华由女同学陈国芬作伴应酬。见面时,双方装腔作势,穿插了不少笑话,幸好都未识破。结婚日,双方真实身份被揭穿,互相辱骂,婚礼告吹。事后,二人都深刻反省。范如华参加了理发店的工作,靠辛勤劳动度日。杨小毛和范如华,7号理发师和陈国芬喜结连理,而梦想一夜暴富张一卿则竹篮打水一场空。
编剧桑弧(左)和导演黄佐临(右)
影片由文华影业公司制作,桑弧编剧,黄佐临执导。石挥扮演杨小毛,李丽华扮演范如华。影片辛辣地讽刺了当时金钱至上、追逐权势、尔虞我诈等丑恶现象,揭示了底层市民的艰辛和无奈,歌颂了劳动人民自食其力的可贵品质。影片情节跌宕活跃,悬念丛生,语言风趣,人物形象生动。石挥说一口苏北话,用手在头上揩油,耳朵上插根香烟,约会时连呼“乖乖,乖乖”,求婚不成便拿出剃刀假装,用领带作剃刀布,举手投足极为传神。
当时上海及周边地区存在地域和行业歧视,尤其对扬州三把刀(菜刀、修脚刀、剃头刀)更有严重的世俗偏见。《假凤虚凰》中的一些镜头引起了上海理发同业工会的不满,认为影片是在丑化、讽刺、嘲笑苏北人和理发师。
男女主演石挥(左)和李丽华(右)
1947年7月11日上午,《假凤虚凰》在大光明大戏院试映。800余名理发师闻讯赶来,将大光明门口堵得水泄不通,口号声、叫喊声此起彼伏,坚决要求停止放映,还有人在《假凤虚凰》广告画上打叉。一些情绪激昂的理发师与入场观众扭打,造成数人受伤。经警察局劝说,文华公司宣布暂停试映,众人才散去。有目击者称,当时石挥兴冲冲地去大光明观看试映,见如此场面,赶紧开溜,唯恐被人认出,遭致拳脚。
大光明大戏院是当时沪上最大的电影院,号称“亚洲第一”
《假凤虚凰》事件成了沪上轰动一时的新闻,理发业同业公会和文华公司各执一端,互不相让。7月19日下午,理发业同业公会、职工公会在金门饭店九楼召开记者会,报告纠纷经过并要求对影片进行修改、删节。文华公司也于23日下午4时招待新闻记者,呼吁社会舆论关注,并于5时在光华大戏院(位于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再度放映《假凤虚凰》。理发业职工代表前往阻止未果,影片得以准时上映。文艺界人士罗学濂、曹禺、欧阳予倩等发表了看法,认为理发业公会夸张和歪曲了影片的意思。
《申报》刊登理发师封锁大光明的消息和照片
双方经过多轮谈判,在“江北大亨”顾竹轩调停下,影片中剪掉三个镜头,并加上字幕说明 “歌颂劳工神圣”的主旨,一场风波终于平息。
无独有偶,《假凤虚凰》在山城重庆也遇到了麻烦。数百扬州籍理发师冲入影院,砸座椅,声言要烧毁影片拷贝,观众仓皇逃离,附近商店纷纷关门。
《假凤虚凰》事件闹得满城风雨,客观上为这部影片做了广告宣传。修剪后的影片正式上映,广告上加印16个字:“一波三折,千呼万唤,轰传已久,先睹为快”。《申报》称这部影片“如今已经是家喻户晓,成为一部非看一个究竟的影片了”。文华公司增加多部拷贝,仍供不应求。很少放映国产片的大光明,场场爆满,市民趋之若鹜,酷暑不减,为一时之盛。8月20日,大光明将义映《假凤虚凰》一场的营业收入全部捐献给两广水灾筹赈劝募委员会。
《假凤虚凰》剧照
《假凤虚凰》中妙趣横生的情节和演员精湛的表演和由此产生的风波很快引起了国外媒体的关注。美国《life》杂志11月号以三整版的篇幅刊登有关《假凤虚凰》的报道和李丽华的大幅照片,通栏标题是:《假凤虚凰——关于一个多情的理发师的喜剧,在上海轰动一时》和《李丽华——堪比好莱坞明星的中国电影演员》。由于《life》杂志的巨大影响,不少欧美片商与文华公司洽谈购买影片放映权,并希望制成英语拷贝。
《假凤虚凰》剧照
文华公司决定由黄佐临将影片对白译成英语。次年4月,聘请了20余位英文功底深厚并具一定舞台经验者担任配音演员,范如华由上海体专运动健将李遂银配音,杨小毛由《大美晚报》记者马家驯配音。经过反复演练,配音效果极佳。8月,影片以《the barber tatesa wife》译名开始在美国放映,成为首部中国人自己翻译成外语的国产片。影片的艺术魅力倾倒了美国观众,各大报连篇累牍载文,好评如潮。李丽华大放异彩,成为与褒曼、嘉宝比肩的女明星。
《假凤虚凰》剧照
由于社会动荡等历史原因,《假凤虚凰》的拷贝已濒临绝迹。我们要感谢法国巴黎中国电影资料中心纪可梅女士,她收藏了世间仅存的一部16毫米拷贝,使这部沉寂多年的喜剧片重见天日。
七十年后的今天,地域和行业歧视的旧习已大为改观。我们重新欣赏这部影片,依然能感受到它带来的欢乐和辛酸,体验到当时社会风气的沉沦和劳动人民的淳朴真情。
(栏目合作:区档案馆 编辑:周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