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原创 2016-07-19 高娟 世界说
世 界 说高 娟发自 英国 伦敦
他来自巴勒斯坦加沙地带的难民营,24岁时一举成名,成为阿拉伯世界最受追捧的偶像明星,没想到出名之后却被拉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中。(6月22日首发于腾讯视频的高点击量大片儿,duang,被小世儿搬来了,请不要害羞,谁都爱看帅哥儿!)
他是穆罕默德·阿萨夫,来自加沙的难民营,2013年获得中东电视选秀节目《阿拉伯偶像》第二季的冠军,因为年轻、样貌清秀、声音动人,在阿拉伯世界声名鹊起,甚至有中国观众觉得他是c罗与吴奇隆的结合。
△ 视频截图
阿萨夫英国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barbican center), 全欧洲最大的表演艺术中心,这位巴勒斯坦歌手满怀深情的唱着阿拉伯民谣,台下的观众挥舞着巴勒斯坦国旗,笑中带泪,手牵手跟着旋律扭动。霓虹灯下的这位歌手像是在参加家庭聚会,与家人久别后终得以重逢,尽情载歌载舞。演唱会后,大厅里满是第一代阿拉伯移民或是阿拉伯裔的英国人。有一对母女,妈妈是巴勒斯坦移民,仍穿着传统服饰,英文并不流利,夹带着浓厚的阿拉伯口音,她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羞赧的对我说:“我喜欢他的声音,他的言行举止总是如此谦虚,我最爱他来自我的祖国!”
年轻的女儿已是地地道道的伦敦人了,她陪妈妈来听演唱会,但毫无妈妈的爱国情怀,因为女儿的祖国是英国。作为阿萨夫的同龄人,她单纯的觉得阿萨夫的经历非常励志,歌声动人。 许多在英国留学的中东学生,激动的排着长队,就为等会儿可以参加偶像的互动会,这其中不乏同样梦想成为歌星的年轻人,希望能得到这位明星的指教。
△ 阿萨夫夺冠时整个加沙地带为他狂欢
阿萨夫是1989年出生在利比亚的巴勒斯坦人,四岁时随同父母到加沙的难民营,五岁时展示了唱歌天赋。青少年时期,他经常在婚礼和庆典活动上一展歌喉并以此为生。阿萨夫的父母注意到儿子的天赋,于是尽他们所能时常给阿萨夫播放阿拉伯歌手的磁带听。 阿萨夫的生平被拍成传记电影《阿拉伯偶像》(the idol),该影片被授予 “亚太电影大奖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
△ 根据阿萨夫的真实故事改编成的电影海报
谈及这部影片,阿萨夫告诉我:“《阿拉伯偶像》是一部关于希望的电影,作为艺术家我们有职责促使人们对未来保持信心,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并相信自己可以有所作为。”
多年以来,巴以冲突不断,在加沙,生存意味着挣扎,任何一项谋生手段都是极其艰难的。2012年开始,由阿拉伯世界最大电视台mbc承办的《阿拉伯偶像》风靡中东地区,第二季海选前,阿萨夫决心去开罗参加比赛。 但哈马斯反对音乐,身为加沙人,阿萨夫首先要做的是买一个伪造的签证,以通过哈马斯宗教警察和埃及边境的检查。在加沙与埃及接壤处的过境点,他被边境人员滞留了两天。当他终于到达开罗时,报名已截止,承办海选的酒店也关门了。
阿萨夫对我说:“我到那儿的时候,成千上万的参赛者早到了。我来迟了,酒店关了门。我只好翻墙进去,进去以后发现,参赛的人一人一号,号都被领光了。我连海选的资格都没有争取到,只能坐在走廊里唱歌。有一个巴勒斯坦人认出了我,他说,你是不是那个唱《高举头巾》(raise the keffiyeh high ??? ???????)的穆罕默德?阿萨夫? 我说是的。他对我说,‘你拿着我的号去比赛吧,我进不了决赛,但你一定可以’,把票塞给我就走了。” 阿萨夫果然一路唱到了冠军。第二季总决赛进行时,1.2亿观众收看了决赛直播,而阿拉伯地区的人口数是3.5亿,观看的大部分人是二十五岁以下的年轻人。阿萨夫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偶像。 加沙地区万人空巷,庆祝阿萨夫获得《阿拉伯偶像》冠军。
评委表示,目前阿拉伯很多国家在经历政权转移,由此引发的、不断扩大的黑影中,这些歌手是那一点点的亮光。
△ 阿萨夫夺冠时整个加沙地带为他狂欢
于是巴勒斯坦人这个身份让政客们看到了阿萨夫的价值,一举成名后的阿萨夫被任命为联合国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工作署青年大使(youth ambassador for unrwa),并获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任命为亲善大使。
△ 巴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为阿萨夫颁发外交护照
随着名利双收,质疑的声音难免夹杂而来,作为歌手,为何时常与政治挂钩? 作为联合国东巴勒斯坦难民青年大使和阿拉伯偶像,他究竟为难民们做了什么? 阿萨夫说:“我不是政客,但我作为一个人,理应为受苦受难的巴勒斯坦人声张正义。巴勒斯坦人也是人,而不是动物,不应该过现在的生活。每个人都有生存、接受教育和梦想的权利。我是一个巴勒斯坦艺术家,但把音乐和政治完全区分开是一件很难的事。我不以偶像和英雄自居,有很多巴勒斯坦人值得被称作英雄。我感觉自己承担着帮助国民的责任,我想通过音乐给人们带来希望和欢乐,传递他们的梦想和他们的希望,世界也可以听到他们的声音。”
“当然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与反对,但是美丽之处在于,无论失败多少次,经受多少曲折,即使最终失败,我仍会尽全力追逐梦想。对我们而言,最大的梦想是快乐。” 如今的阿萨夫在迪拜有了自己的安居之所,并在准备成立艺术工作室。演唱会上挥舞巴勒斯坦国旗的观众大多已定居在英国。不幸又万幸的是,这些从难民营里走出来的传奇,战火中流离失所只能在异国挥舞巴勒斯坦国旗的爱国者,历经磨难仍在传递希望:有梦想就有未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