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一
1931年7月6日,加拿大哈得逊湾公司一艘1300吨的蒸汽货轮 “贝奇摩”号,从温哥华港启航,开始了新的航程。“贝奇摩”号在 炎夏阳光的照耀下,向东驶去。每到一个停靠港,船员们都卸下给当地带去的物品,装上一些毛皮。最后,货轮顺利地抵达了终点——维 多利来海岸。在那里,他们把船舱装得满满的,然后调头准备返回温哥华港。
不幸的是,那年的冬天过早地来到了这块不毛之地。9月底,茫 茫大海只剩下一条狭窄的水路了。10月1日,“贝奇摩”号已被海冰团团围住,冰封了起
来了。船上的主机停止转动,船身已无法移动了。
船长康韦尔命令全体船员穿过大约1公里长的浮冰,到阿拉斯加北岸的港口附近的村子里去躲避,船员们在该村的里间小客舍里呆了两天,冻得半僵,谁也不敢冒险外出。
这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流冰群突然松散开来,慢慢地从船两边移动起来。船员们急忙从屋里跑出来,踩着正在移动的流冰爬上了船。他们花了整整3个小时,才把主机发动起来,开足马力向西驶去。正当船员们庆幸自己战胜了这场灾难时,不料冰块又 紧紧缠住了“贝奇摩”号。
10月8日,随着一阵令人心惊的破裂声,冰上出现了大裂缝围着船身的冰块裂开了,船又慢慢移动起来。康韦尔估计,要不了几个小时,这艘货轮就会像鸡蛋壳那样被挤得粉碎,于是便发出了呼救信号。然而,一个星期过去了,也没见到援兵的踪影。哈得逊弯公司出于无奈,派出两架飞机,运走了22名船员,留下船长和其他14名船员,等冰块融化后把船和货物抢救出来。
11月24日深夜,暴风雪降临这个地区。船员们只得躲进建造在
坚冰上的小木屋。暴风雪减轻后,他们跑出木屋一看,出现在眼前的竟是一座20米高的冰山,而“贝奇摩”号却不知去向了。他们四处搜搜寻,仍一无所获,便推测它已被暴风雪击成碎片,沉入海底了。
不料几天后,一个以猎取海豹为生的因纽特人带来了一个喜讯:它曾在西南方72公里的地方看到过这艘船。船员们风尘仆仆地赶到那里一看,“贝奇摩”号早已被坚冰结结实实地冻住,根本无法把它开回去了。船长康韦尔只好带领船员,从船舱中取出一些贵重的毛皮,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贝奇摩”号。
在以后的几个月中,加拿大哈得逊湾公司多次接到因纽特人的报告,说他们抛弃的那艘船,又出现在朝东几百公里的地方,1932年3月12日,青年探险家莱斯莉?梅尔文在赭舍尔岛前往诺姆的途中,看到“贝奇摩”号漂浮在离岸不远的海上。他设法上了船,发现船舱里的毛皮原封未动,只是他孤身一人无法搬动这些珍贵的货物。
又过好几个月,一群迷途的矿者也看到了“贝奇摩号”,并登上了船。这时,船上的一切设备仍完好如初,1933年3月间,这艘货船又悠闲地漂回当初康韦尔船长离船的地方。
1933年8月,哈得逊湾公司又得知“贝奇摩”正在平静地向北漂动。限于技术水平,这公司已爱莫能助,无法营教它了,此后, 有关这艘幽灵船的传说,便在因纽特人中广泛传开。到了1935年9月,船已漂流到了阿拉斯加沿岸,4年来,它没有被冰块击碎也没有被海上风暴击沉,一直在大海中漂流。
1939年11月,一位名叫林?波森的船长在自己的船上看到了“贝奇摩”号。他设法登上了这艘无人驾驶的货船,想把它搭救出来.,然而,“贝奇摩”号己被一块又一块巨大的浮冰团团围住,最后波森船长的希望也成了泡影。
1939年以后,“贝奇摩”号在人们的视野中又出现了好几十次,每一次无论人们怎样努力追踪,都被它无情地甩掉。几年来,它在 冰块的纠缠和包围中,航行了数千公里。
1962年3月,一群乘独木舟的因纽特人在捕鱼的时候,又见到了正在波弗特海漂移的“贝奇摩”号,当时它的外壳己生了诱,但仍然没有破损。这群因纽特人无力营救它,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它向远处漂去。人们最后一次看到“贝奇摩”号,是在1969年,这艘船己被牢固地冻在巴罗角附近的波弗特海中。
到目前为止人们还不能肯定“贝奇摩”号是否还在海上漂流。
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在海上多次发现装有打食物、淡水、救生设备,甚至还有电台的无人船。
二
1855年2月28日,英国三桅帆船“马拉顿”号的船员在北大西洋 看到了美国三桅帆船“徒瑞姆斯?切斯捷尔”号。英国船员发规,这艘美国货船风帆落下,无人驾驶,在人海中随波遂流。他们登上这艘船后,发现船只完好无损,货物丝毫未动,食物、淡水充足,也没有任何搏斗和暴力的痕迹,只是不见一个人影,也找不到航海日志和罗盘。
一开始,人们还以为这艘船的船员乘舢板离去了,于是就把它拖到纽约。经过一番査询后,方知道他们的下落不明:既没有归来,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没有发现他们的踪影。船员们为什么要抛弃这艘完好无损的船悄然离去呢?人们至今还没有找到答案。
三
1881年12月12日,美国快速机帆炮舰“爱伦?奥斯汀”号的水手在北大西洋上发现一艘随风漂泊的纵帆船,上面似乎连个人影也 没有。舰长格里福芬命令助手,乘小艇前去察看。他们靠近了纵帆船,只见它尾部的船名已模糊不清了。他们登船后发现,船内一切正常,里面的货物——水果和瓶装酒都原封未动,食物和淡水也一应俱全,只是见不到一个人。
格里福芬决定用炮舰把这艘船拖走。一路上风平浪静,十分顺利。离海岸只有3天的路程时,突然狂风大作,拖船的缆绳断了,在漆黑的夜间,炮舰和纵帆船失去了联系。
第二天,“爱伦?奥斯汀”号发现了纵帆船,然而向他们发出联络 信号后,却一点也没有反响。原来,舰长派去的水手也不知去向了。
格里福芬又用重金雇佣了几个人到纵帆船上去。临行前,舰长安 慰他们说:“跟上我们的船,一切都会平安无事的。”天色将晓的时候, “爱伦?奥斯汀”号的舵手发现,他们偏离了航线。他回首一望,不禁大吃一惊:拖在后面的纵帆船不翼而飞了。
四
1921年1月31日,美国哈特勒斯角海洋救生站的值班人员发现了一艘搁浅的五桅帆船。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艘帆船上没有求 救的火光,也没有发出呼救信号。
他们乘摩托艇前去察看,但风大浪急,无法靠近帆船,只见船帆 已落下,甲板上空无一人。直到2月4日,天气好了一些,他们才设法登上帆船。
他们发现,这艘船名叫“凯洛尔?基林格”号,船上的罗盘、驾驶 舱和航海仪器都已破损,值班日志和天文钟也不见了,但仓库里的东西和私人财物却保存完好。他们在厨房里还发现,全体船员在离船前曾吃过土豆色拉和豌豆汤,还喝了咖啡。在船上找到的惟一活物是三只饥肠辘辘的猫。人们把船上的贵重物品都搬到岸上。不久, 这帆船被风浪打成二截,一截随墨西哥湾暖流向北漂去,另一截被美国海岸防护队炸掉。
发现“凯洛尔?基林格”号的消息,一阵风似地在北卡罗来纳州 海岸传开了。人们猜测它出事的原因:是海盗,还是叛乱,谁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不久以后,人们在海上捡到了一个漂流瓶,里面的纸条上提供了线索:“‘基林格’号被一艘船抓住,全体船员躲在舱中, 没有可能离开船。速告政府,‘基林格’号……”
北卡罗来纳州司法部接到这张纸条后,开始立案侦察。经过调 查得知,“凯洛尔?基林格”号是才下水不久的一条新船,它从美国的诺福克港出发,到达巴西的里约热内卢,然后由那儿返回美国,事情就发生在返回美国的途中。
这艘船是由不同国籍的人组成的:船长和大副是美国人,水手长是芬兰人,六个水手是丹麦人,炊事员是黑人。返航途中,首任船长麦林特因为船员不听调动,辞职不干了。新换上来的船长虽然埋怨船员秩序不好,还是接受了指挥任务。
调查结果,这艘船失事原因不明。如果是海盗引起船员失踪的 话,为什么船上贵重物品没有丢失,船也没有被凿沉呢?如果是船员骚乱的话,那么他们乘两条救生艇上岸,总会留下蛛丝马迹。有人开始怀疑,莫非漂流瓶中的纸条是故意编造出来的?对于这个问题,美国人开玩笑说,能解开这个谜的只有那三只不会讲话的猫,因为只有它们是直接见证者。”
——以上来自邓昌锦《未解之谜·奇闻趣事》
1935年,前苏联科学院院士舒列金提出,在海洋风暴的作用下,海面会产生次声波。有时,海上出现了风暴,附近岸上病人的病情会发生变化,交通事故也会增加。罪魁祸首就是次声波。
后来,英国的加夫罗教授又发现,次声波的有时会引起人的疲劳、痛苦,甚至造成失明。在强大的次声波的作用下,海面上即使风平浪静,船只的桅杆也会被折断,舟船也会覆没。因而,科学家认为,是强大的次声波,使人们惊慌失措、异常痛苦、仓促离船,最后使船只像幽灵似的突然失踪。
然而,这些无人船案件是否都是次声波引起的呢?谁也无法作出明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