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侨报讯】经常发表有关亚裔美国人身份、女权主义和心理健康文章的米歇尔·杨(michelle yang,音译)近日在cnn上发文表示,亚裔美国人不仅需要应对疫情,而且还可能面临针对亚裔的种族主义加剧的流行病。在这个困难的时刻,《飞奔去月球》(over the moon)这部电影促使她内心深处有一种安静的喜悦。全文摘译如下:
在封锁初期,有一次,我6岁的孩子骑着他的踏板车在我们安静的西雅图社区街道穿行,这时我感觉到后面有辆车开过来。我原以为汽车会慢下来,但结果却加快了。我无助地尖叫。任何一个家长都会害怕,但是我尖叫是因为有关疫情期间针对亚裔美国人的仇恨犯罪的新闻头条在我脑海中闪过。
幸运的是,汽车及时停了下来,但离得太近了,让人不舒服。这是一个威胁,还是一个玩笑,还是仅仅是糟糕的驾驶?我永远也不知道。但那是我们唯一的孩子几个月来最后一次被允许骑踏板车。我们的家人后来决定,儿子和我在没有第二个成年人陪伴的情况下外出是不安全的。这使得我们在本已孤独的时间里进一步孤立了自己。
《飞奔去月球》影片截图。(图片来源:美联社)
在这段时间里,我很难感到有希望,但一部新电影《飞奔去月球》给了我希望,也给了我一种与家人一起庆祝传统的方式。我是一名华裔美国人,小时候就移居海外。尽管我在移民后的最初几年里生活艰辛,但我从未见过像现在这样针对亚裔的仇恨程度。跟踪和应对由疫情引发的仇恨和歧视事件的国家报告中心stop-aapi-hate表示,最近几个月,“超过80%的亚裔美国青年报告受到了欺凌或口头骚扰”。
当总统和其他领导人继续指责中国是新冠病毒的罪魁祸首时,这一发现并不令人惊讶。仇恨作为一种号召力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尤其是当你知道它起作用的时候,当你知道孩子们在听的时候。如此可怕的统计数字和言辞加剧了我的焦虑,我一直在努力保护孩子身心健康。我儿子非常了解种族主义,从幼儿园开始就被教导反种族主义,并且他也知道妈妈很担心。
除了增加人身安全措施外,我更迫切地希望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的自豪感。然而,疫情导致我们几乎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建立文化联系。我们不能去海外探望大家庭,更别说出国旅游了。
那么,一个尽责的父母该怎么做呢?在这场反亚裔大流行期间,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培养华裔的自豪感呢?直到我看了《飞奔去月球》,我才知道我有多需要它。在这个困难的时刻,《飞奔去月球》促使我内心深处有一种安静的喜悦。
这个故事向观众介绍了中国神话中的月神。一个名叫嫦娥的女人喝了神赐给她英雄丈夫的长生不老药,然后永远漂浮在月球上。这个神话也使得中秋节这个节日诞生。
我7岁的孩子看到开场的场景就欣喜若狂了。这部电影以中国带有石桥的运河城市为背景,让我窥见了移民前在节日里狂欢的感觉。电影中的满月之际,菲菲一家围坐在一张圆桌旁,吃着美味佳肴,让我想起小时候吃过的月饼,一切都是圆的,象征着团结。我喜欢看我的孩子在看到一家人庆祝场景时欢欣鼓舞的样子。
对于我,一个亚裔美国人的心理健康倡导者来说,我觉得《飞奔去月球》中对中国神话和文化的微妙描述是让人乐观的理由。这部电影雄心勃勃地平衡了传统和进步。它教会我们在超越阻碍我们前进的规则的同时捍卫传统。
我不知道《飞奔去月球》对西方观众来说是否过于中国化,而对于东方观众来说,它的主题和理念是否也太西方化。或许正是这种微妙的感觉才吸引了像我这样成长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人。
美国人不仅面临着疫情,而且还面临着针对亚裔的种族主义加剧的流行病。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一些最高领导人将仇恨视为制胜策略之际,该片上映的潜在力量值得关注。我们需要这部电影,这个小小的解毒剂,来保护我们的孩子和我们自己,挑战对华裔有害的成见,灌输文化自豪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