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初雪》
///
1
《初雪》所描述的故事背景便是20世纪50年代初的持续了三年的朝鲜战争,这场战争给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这场战争中(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以高昂的气势与持久的毅力,跨过鸭绿江,克服了武器装备落后,气候异常寒冷等种种艰苦困难,经过一场场惨烈的战斗,完成了保家卫国的使命。
然而,在此之前,也许我们头脑中所始终铭记的只有历史层面的抗美援朝战争,却很少有人专门从文学方面去观察这场战争期间的种种现象。其实在这场三年战争中,国内人民对这场战役高度关注,国家各方面给予了巨大支持,同时,广大文艺工作者也借以笔墨贡献力量,通过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多种文学形式对战斗场面,先进人物,敌后工作与国内情形进行了特写,这些作品无一不为我们立体地了解战争做了贡献。
《初雪》便是路翎这位神秘的文学天才对抗美援朝战争的一些描写,讲述了其中一些感动人心的故事,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到撤离,这些种种,为路翎的创作提供了题材,这部作品使得朝鲜战争题材的文学丰富广泛起来。当然,路翎的亲身经历,也起着重要作用,他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上,他与志愿军并肩战斗七个月之久,并以文字记录下这些“最可爱的人”的生动事迹,最后成就了这部作品。
2
这篇小说讲述的是志愿军战士刘强和王德贵奉命开车从前线护送一批朝鲜妇孺穿越封锁线的惊险故事,《初雪》,这篇小说展现出了令人感动和振奋的英雄主义精神,该小说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的描写是真实的,所以也有诗意,它的描写同样也是生动的、细致的和具体的。故事虽然是简单朴素的,但作者着力描写的,在于司机刘强和司机助手王德贵的精神世界的描写,并把两个人物和车上的朝鲜妇女、孩子之间结成了一条不可分割的生命线索。
总论刘强这一核心人物的形象,小说开篇就奠定了这个沉着稳重的老司机形象,也正因此,整个乘车路途中,刘强的心理变化成为最为关键的线索,最初作为全局的操纵者,刘强关心妇女,舍己为人,也体现出作为一个志愿军战士应有的过硬素质,遇到美军突如其来的轰炸和路况上的种种问题,他都能做到处变不惊,而因受伤与王德贵换位之后,刘强则暂时卸下了担子,附身吻孩子,又体现出温情的一面。他的性格正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所形容的:“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与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不论是刘强还是王德贵,或者是后车那些天真烂漫、淳朴敦厚的朝鲜妇女,都在作者笔下散发着人性的光辉。在这样一场面对着共同敌人的战役中,尽管语言不完全相通,舍己为人的志愿军战士和坚强不屈的朝鲜百姓仍然互相关爱,尽力周全,这正是这篇小说最动人与细腻之处。
同样,《初雪》中的两大主角人物形象,司机刘强和他的助手王德贵并不是纸片化的人物,首先,人物的身份设定上,刘强和王德贵是负责转移朝鲜妇女的司机,并不是什么冲锋陷阵的士兵,从小人物入手更能体现在远离故乡,抗美援朝的每一个小人物的内心世界。刘强的人物形象看似是“十七年文学”中的普遍的主人公形态——“高大的英雄形象”,但在其坚守岗位、认真负责的志愿军形象下,更是一位牵挂家乡妻子、孩子的一位普通的丈夫、父亲形象。以对家乡亲人的回忆穿插在整体的行文叙事中,让人物不再是单薄纸片化的英雄形象,变成了一位有血有肉的“草民英雄”。而对王德贵的人物形象的设计,更像是成长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位稚气未脱,有些不完美的少年,从最开始照顾孩子不情愿之中“婆婆妈妈的事情”到后来“稚气的思想和庄严的心情奇妙的交织着”,主人公随着行文的推进也在逐渐成长着。
3
《初雪》所展示的是中国志愿军在战斗经验中萌发与生长起来的对于朝鲜人民的关怀、热爱。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精神是克敌制胜的关键。这篇小说在今天读来仍然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然而这种震撼并非蓬勃汹涌扑面而来,也不是通过描写战争的惨烈场面博取感官上的刺激,而是用平淡无奇的口吻叙述着硝烟背后的人情冷暖,让读者感同身受地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下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读完这篇作品,我既敬佩于他们那坚韧的意志,面对困难和痛苦毅然决然的态度,以及精神的强大,我感动于中朝人民之间的友谊。但更心痛于战争所带来的灾难,《初雪》,不失为一部文学佳作。
长按关注
文字:廖昕媛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排版:廖昕媛
审核:九月媒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