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今天聊聊国产警匪片《除暴》
看之前做了功课,导演刘浩良之前拍过一部港片《冲锋车》,但评价一般。
全片最令人期待的是卡司部分,电影采用双男主的形式。
主演吴彦祖曾凭借《新警察故事》拿到第41届金马奖最佳男配角。
他在片中饰演香港警察一哥的儿子,高智商罪犯阿祖,成龙被虐得很惨。
16年之后吴彦祖再次饰演悍匪,也就是本片的反派角色张隼,外号老鹰的他总爱在行动前找一个制高点把控全局,玩弄警察于股掌之间。
另一位主演王千源则凭借《解救吾先生》拿下第52届金马奖最佳男配角提名。
他饰演的绑匪狂虐刘德华,有着相当不错的表现。这次继《“大”人物》《龙虾刑警》之后再次饰演警察。
女配春夏凭借《踏血寻梅》拿到第52届金马奖最佳新演员提名,她在片中饰演张隼的妻子。
优点
影片讲述王千源饰演的刑警队长钟诚和吴彦祖饰演的悍匪集团“老鹰帮”之间的故事。节奏紧凑,全片90分钟看完几乎没有尿点,是一部基本合格的警匪片。
片中的匪徒不仅砸金店、扫荡商场、抢劫运钞车,杀人不眨眼,手段十分凶残。
影片取材于中国治安最乱的一个年代——上世纪90年代,因为经济恶化,很多国企处于破产边缘。大量工人下岗,企业改制。再加上农村人口进城潮,那是中国犯罪率最高的一个年代,据公安部统计,1991—1995年全国发生杀人、抢劫、强奸等持枪犯罪案件1万多起,其中1995年就有3000多起。仅1991—1995年,全国收缴各类非法枪支105万支,其中包括1.3万支军用枪。
许多骇人听闻的大案就产生于那个年代:
1994年的“建国门事件”
1995年 广州7·25大案麻阳帮系列案
1995年 黑龙江鹤岗南山矿枪案
1996年的“白宝山事件”
1996年 北京鹿宪洲抢劫银行案
1997年 乌鲁木齐2·25公交车爆炸案
这类震惊全国的的涉枪案件还有很多,一直到国家开始严打,并收缴枪支以后,治安才有所好转。
影片的故事背景,正是那个中国最乱的年代,如今回想起那时曾轰动全国的一些大案和悍匪,仍会不寒而栗。
吴彦祖在片中饰演张隼,其角色原型正是当时被人称为全国第一悍匪的张君。
张君1966年生于湖南常德,从小辍学,后因斗殴进少管所劳教三年。自1991年6月至2000年9月间,在重庆、湖南、湖北等地持枪持械抢劫、故意杀人、抢劫枪支弹药22次,致28人死亡,5人重伤,15人轻伤,2人轻微伤,抢劫财物价值人民币536.9万元,抢劫出租轿车5辆,抢劫执行任务警察的微型冲锋枪2支及子弹20发;有组织、有计划地制造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重大、特大刑事案件,其中多次在光天化日之下在重庆、武汉、常德等市繁华地区公然持枪抢劫银行、金店,开枪杀人。 他的枪法、身手和强大的组织能力给当年查案的警方制造了相当大的困难。直到2000年9月1日,张君在打劫常德农业银行时暴露行踪,当月即被抓获。2001年5月20日,张君、李泽军等14名罪犯分别在重庆市、常德市被执行死刑。
(当年把张君一伙抓捕归案的是文强,重庆的朋友一定不陌生)
很少有讲述那个混乱年代的电影,这显得制作方很大胆,难能可贵。
影片港味十足,有很多地方不同程度的借鉴了《喋血双雄》、《英雄本色》等香港经典警匪片,很多枪战场面的设计都似曾相识。还好故事背景是90年代,不然真的有老套的嫌疑。
张隼和钟诚在录像厅里不断“学习”的片子就是吴宇森的《喋血双雄》。《除暴》里有很多警与匪针锋相对的镜头,和《冲锋车》一样,影片不论是剪辑还是叙事方法都有强烈的漫画感,导演风格强烈。
此外影片的美术、服装造型非常用心,电影里的道具十分符合当年的情况,电影一开始友谊商店里面的盼盼是90年北京亚运会的吉祥物,所以电影的年代感妥妥的没问题。
全片最高潮的戏份就是王千源和吴彦祖最后在浴室的对决,他们站在池子的两端,互相说着挑衅的话,突然就冲上去扭打在一起,满屏都是他们结实的肌肉,拳拳到肉的打斗戏份让观众大叫过瘾。
缺点
不知是限于片长还是其它原因,影片的剪辑有些跳跃,对抓捕匪徒的过程交待的很含糊。
影片把大部分精力花在叙事以及警匪枪战、动作场面的架构上,弱化了人物塑造。
不断强调警匪针锋相对的双雄设置,很像经典犯罪电影《盗火线》,作为警匪片的标杆经常被借鉴和效仿。《除暴》也有几分《盗火线》的味道,但导演对王千源和吴彦祖的把控远没有迈克尔·曼对阿尔·帕西诺和罗伯特·德尼罗的人物塑造好。
王千源饰演的警察听名字非常主旋律,“钟诚”,电影里一登场就被吴彦祖狂虐,也算是为之后警察死咬“老鹰帮”不放的人设做了铺垫,电影里有两处撕广告的桥段很刻意,警察的形象不用这样来维护吧?
真实案件中张君是全国犯罪,电影里强行把所有犯罪都压缩在了一个省里,如果罪犯在一个省里频繁作案,应该很好抓,这让电影缺失了一定的真实性。
开头对“老鹰帮”的刻画很用心,他们每次作案之前都会进行模拟,甚至掐秒表,但到影片后半段少了这部分行动的描述,“老鹰帮”的“智商”突然下线,即使是为了能让钟诚顺利完成任务也不用这么设计吧。
中国有很多真实的犯罪案例戏剧性很高,电影的素材其实不少。
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这类电影,相信终有一日国产警匪片能拍得更有意思!
我先去重温《导火线》,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