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寒风中苦苦排队 驻演一年多还要提前一个月订票
angelababy、窦靖童、周冬雨、陈佩斯都是它的粉丝
若你有一颗冒险的心,这场戏你决不容错过。
没错,我说的是在纽约波士顿大热多年的浸入式戏剧《sleep no more》。在上海,它被翻译成中文名《不眠之夜》。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不眠之夜》在上海迎来了农历鸡年的封箱演出,待到春暖花开的3月初,它将再度开启。而我也在狗年春节倒计时前,终于亲身体验了一下这出让上海为之疯狂的浸入式大戏。
a
它让观众甘愿在寒风中
排队两个小时
穿越拥挤的春运大军,从杭州东站坐高铁穿越200公里来到上海虹桥,再荒腔走板地挤上同样拥挤的上海地铁二号线,南京西路站下车。舟车劳顿两个小时,我终于来到北京西路1013号这个叫麦金侬的酒店。
在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怀疑,这出戏是否值得我如此奔波?结果提前两个小时到达的我,竟然在大门口看见一群美貌的上海姑娘已经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地排队。令人讶异的是,即便马上就是春节了,队伍依然很长。门口保安都已经与好几个观众相识,细问之下,原来有几个姑娘,之前已经来看了好几遍。而每场限定的350位观众,是需要分批进入的,所以排队排得越早,能够提前进入的机会就越大。
从2016年12月14日开启亚洲首演,到2017年5月3日上海版迎来第100场演出,再到现在的封箱演出,这个名为《不眠之夜》的戏剧真的是叫观众睡不着觉。它的票极其难订,和世界上那些美好的米其林餐厅一样,基本都得提前一个月预约;而窦靖童、周冬雨、angelababy(杨颖)、斯琴高娃、陈佩斯、胡兵等诸多明星的造访,也让这出戏显得异常神秘。
事实上,所谓的三刷、四刷,都不足挂齿。《不眠之夜》宣传负责人徐文瀚偷偷跟我说,想要看完《不眠之夜》的所有线索剧情,至少需要9遍以上。有个上海的铁杆男粉丝,已经刷了170多遍,依然觉得还有细节值得再刷。
b
当观众放弃“上帝视角”人人都是侦探
那么究竟什么是浸入式戏剧?作为当今国际戏剧界最in的戏剧样式,它的概念最早起源自英国——简单来说,这种戏剧形式打破传统戏剧演员在台上,观众坐台下的观演方式,演员可以在表演空间中自由移动。于是,这种比“近”更“近”的一对一表演,会让观众不仅仅是观众,更将成为戏剧的一部分。去年年底,先锋导演孟京辉曾与中国美术学院在杭州象山校区联手打造的浸入式戏剧《死水边的美人鱼》,就让文艺青年为之疯狂,而这出《不眠之夜》,更是浸入式戏剧的鼻祖和巅峰之作。
作为国际浸入式戏剧先驱punchdrunk的代表作品,此次《不眠之夜》上海版由punchdrunk与上海文广演艺集团联合制作。听说导演兼艺术总监菲利克斯·巴雷特是一个英国的超级游戏玩家,而根据莎士比亚名作《麦克白》改编的《不眠之夜》,则也有游戏人物的代入感。只是观众不再拥有可以看到全部场景的“上帝视角”。你需要跟着剧中人物的移动揣摩剧情,而跟随的角色不同,看到的线索也不同。在全程3个小时的时间里,所有演员会在这个五层小楼里来来回回演绎三遍剧情,至于观众,则都需要具备良好的体力和福尔摩斯的嗅觉。
在进场前,每位观众都需要扶着墙,独自穿过一个百转千回的密闭黑暗空间。当双眼习惯了这种黑暗,突然,就来到了有着暧昧红色色调的曼德雷酒吧。在这里,可以听歌,喝酒,每个人还抽到一张扑克,进场顺序就是根据扑克上的数字由小到大来决定。a最先进,以此类推。我很幸运地抽到了2,于是可以第二批进入。很快,我们每人拿到了一个白色面具,被酒店的服务员带进了一个电梯间。这场演出,你得做好独自观摩的准备,因为每一层电梯开启时,谁也不知道服务生会把谁推进这层楼。
很快,我被推进了一个舞会场景,一群美丽的人儿,穿着礼服欢乐地跳着舞。茫然之后,我很快发现了端倪,怀孕夫人的丈夫似乎在和绿衣女秘书有私情,黑衣女士一旁还有一位忧郁男子静静地看着她。曲终人散,观众跟着演员四下散去,我也随机选择了黑衣女士跟着她走。在莎翁的《麦克白》里,主角的戏份是最多的;但是在《不眠之夜》中,即便是每个配角医生、护士、女侍应,都有完整的故事。而你所要做的,就是随着演员上上下下来来回回地跑动,像侦探一样把线索一点点拼凑起来,最后形成完整的故事。
c
一个亿改造酒店
90个房间可供探索
让人身临其境的还有这个由酒店改造的封闭戏剧空间,据说光改造就花了十个月时间,耗资一个亿。观众可自由漫步在建筑的五层楼面中,有90个大小房间可供探索,其中有很大的开放式空间,也有一些很狭小甚至幽闭的小房间,3000多个抽屉中都藏有精致独到的细节。它仿佛同时创造两个世界。一个是宏大的剧场;另一个是十分微观的,如同电影场景的细节的世界。
制作这样一部戏剧,所需材料和道具的体量都十分惊人。上海版制作人马晨骋透露,剧中用到的古董家具,从海外购买的部分,进口时装满了七个集装箱。这些家具最多只占到剧中陈设的家具的二分之一,在海关进行报关时,共有两千多个品类,具体物件的数量更是一个海量的概念。
在空间设计和道具制作上,制作团队花费了大量精力在博物馆、资料馆中查阅历史档案,确保每一处陈设和装置都与故事的时代背景相符合。以最细小的信封为例,剧中信封上出现的地址都在当时的上海地图上真实可查,信封的设计、写法,乃至于邮票的形状和邮戳的盖法,都有邮政博物馆中的资料可供印证。演出空间中使用当时业已发明的白炽灯取代现代的节能冷光源,营造出复古的氛围。我还真的认真查看了女主手里掉落的一封信,正面是英文誊写,背面是中文,用的都是老式的书写习惯,信纸上还考究地印着麦金侬的logo。
而气味,也是很独特的细节。当我跟随女主走进医院时,真的闻到了可怕的消毒水的味道。该剧助理编舞康纳·道尔解释:“气味、温度也是能够塑造情绪的,通过这一点来给房间赋予人格,使它们在戏剧情境中拥有自己的特性。”唯一需要建议的是真的需要一双轻便的鞋子,严冬的上海,我却在3小时里跑得大汗淋漓。我们总说莎士比亚距离我们这个时代太过遥远,然而这出戏好像又把我们拉回麦克白的时代。向莎翁致敬。
(青年时报 主任记者 张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