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军旅题材是国内动画业界比较少触及的一部分,在我的印象中只有15年播出的《正义红师》,然后是英雄联盟背景与现实相结合的《雄兵连》,不过都是科幻题材的作品,而非反映当下解放军的纪实动画。
不过这个缺憾在2020年就要结束了,2019年11月b站发布会上公布了一部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人民网、哔哩哔哩共同出品的军旅动画《精忠报国》。
尽管我很赞同推出一部反映解放军日常生活与训练的动画,但是我在看了《精忠报国》的宣传pv后我还是有几点想要说的。
说教意味太重了:
这个是老问题了,在《正义红师》中也有,不过《正义红师》本身是面向低龄观众的,说教味道重一些有利于低龄观众理解剧情以及引导正确的思想。
但如果《精忠报国》是全年龄向,说教味道太重就引人反感了,整个pv的旁白分为两部分,前半段是战士表达为了保家卫国不惧艰苦训练、不畏牺牲。
后半段则是军官表达演习在提升军队战斗力与展示军队形象上的重要性,虽然是很常见的表达方式,但我依然认为有些用力过猛了。
保家卫国无上光荣,这在国内已经是一个普遍的共识了,并不需要多次强调,将自白改为艰苦而无言的行军,或是将演习中遭遇战斗的画面延长,展示战士们的艰苦训练与拼搏会更好些。
而演习检验军队战斗力与展示形象一类的台词与新闻中的表述太过接近,未免有些不接地气。
如果要找一个参考的对象,那么大受欢迎的电视剧《士兵突击》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参考对象,全篇没有什么大道理,就是将每个人都塑造的有特色,而不是像一个整齐划一的机器人一样。
典型例子就是剧中角色成才根据对象级别的不同,给不同价格的烟,一下子就把这个角色给演活了,战士和军官都是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军旅题材的作品一旦落入一味说教、忽视人物塑造的境况中,就会变得不受欢迎,而目前在b站的宣传pv评论区中已经有这样的声音了。
人物外形塑造出现了偏差:
在pv画面中出现了多次解放军战士的正脸,但是过于白嫩的脸庞显然是制作组依照社会大众对于娱乐明星的审美来设计的。
这完全不符合现实情况,众所周知,解放军战士每年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进行训练,风吹日晒之下根本不可能有这么白净的脸庞,社会对于娱乐明星的审美以白净唯美是出于市场需求以及表演需求,这没有任何问题,但是类似的审美放在解放军战士身上就不妥当。
而且pv的背景是解放军实战演习,一切从实战角度出发,隐蔽身形所需的迷彩、开枪射击发出烟气、行军带起的灰尘都会让战斗中的战士与白净毫无关联,这一点在很多演习的照片与影视剧中都有所提现。
同时在宣传pv中还有一种声音就是认为解放军战士的配音声线太软了,有点像元气少年或公子哥那样,这里也是一个问题,没人要求解放军战士的声线不能软,但是正如许多采访和纪录片展示的那样,解放军战士的发言都是铿锵有力、很浑厚的音色(要是能加上各地方言就更有真实感了)。
这些社会认知与军事常识现象还是制作组需要考虑到的,动画是希望展示解放军的正面形象,展示他们为了保家卫国所付出的智慧、艰辛与汗水,如果展示出来的人物形象有问题,反而会起到负面作用。
军事装备的塑造要符合现实情况:
在这二十年中随着中国军事力量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关注起国产武器装备,并且其各类型号如数家珍,甚至能够从细微的区别中分辨不同的型号。
而这次的pv就出现了这种问题,在pv后半段的空军画面中,出现了已经正式服役的中国自研战斗机歼二十,作为一个军迷,我自然是很激动的。
但是随着一个近景画面,我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为什么这架歼二十有空速管?
所谓空速管是飞机机头或机翼上的一根用于测量气流压力从而测得飞行速度的一种装置,但是从70年代开始,各国新研发的主力战斗机就开始尝试用内嵌的压力传感器来测试飞行速度,逐渐代替了空速管。
中国在研制歼二十的时候对于空速管的问题也有所反复,2013年的照片显示取消了,而2017年初发布的照片中有。
不过最终在歼二十定型并且于2017年9月19日正式公布其服役消息时,央视报道中出现的歼二十并没有空速管。
因此在一部2019年定项,2020年播出的动画中,歼二十有空速管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正式播出后如果作品没有说明故事的时间线,很容易导致观众认为制作组的不专业与不用心。
军旅题材作为反映现实中军队生活与日常训练,带有一定纪实性质的题材,其制作一定要立足于现实当中,不论是电视剧、电影还是动画都是如此。
一旦弄错了重点,那么原本制作组所希望传达的精神就可能被误解和扭曲,这是制作团队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精忠报国》这部少见的军旅题材动画能够为接下来的后人打开一道门,让更多精彩的军旅题材动画能够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