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清政府腐败无能,退让妥协,中国战败。
1895年初,广东举人康有为联合北京参加会试的1000余名举人联合上书清政府,要求变法,迁都、拒和。
1898年6月,光绪皇帝同意变法,并任命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等人为变法官员。
103天后,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此时,谭嗣同正在家里与梁启超等人议论事宜。
闻知变法失败的消息,梁启超问谭嗣同:“下一步如何?”
谭嗣同:“你快逃吧。”
梁启超:“你呢?”
谭嗣同从容的讲:“我决定留在这里。”
梁启超很吃惊:“你为何不走?留在这里会没命的。”
谭嗣同把自己所著的书、诗文和家信等托付给梁启超,对大家说:“有的事情明知道不能做,我还是要坚持下去。每一个人国家搞革命,搞变法都会流血牺牲,中国也不例外,必然会有流血牺牲的人。我们这些人里面,必须要有人要逃出去,只有逃出去的人活下来,才能为死去的人继续完成未完成的事业,你们快走吧,日本使馆会帮助你们的,快去那里或者干脆去日本避一避风头。”
不久,谭嗣同被捕入狱。
狱中,谭嗣同用碳条在墙上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拓展阅读:百日维新
1898年,清光绪年间,康有为等有志之士为改变列强瓜分国家的命运,开展一场政治革命。
康有为等人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改革方案。
经济上:设立工商局、路矿局,提倡开办实业,大力修筑铁路,开采矿藏,加速工业进程。
政治上:广开言路,允许百姓上书,成立新军,整顿军队。
文化上:废止八股文,创办京师学堂,设立翻译书局,外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科技发明。
光绪帝支持变法,希望通过一系列改革,改变国家落后的局面,并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
变法触动了慈禧等保守派的利息。
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
康有为等人逃往国外。
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
----------2017.05.27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