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在看完《坂本龙一:终曲》之后,幸而得见这一佳片。在看之前,我只是觉得这片名说不出来的耳熟,大概是因为圣诞快乐和劳伦斯都是挺常见的词,像血源里就有路德维希,劳伦斯这样oldschool的人名。
没想到这片也算北野武的银幕处女秀,他在里面出演了一个完美的角色,也承担了大部分laughtime,之所以说这个角色完美,不是说他品行端正,在战乱中展现了人性的高尚,而是因为他的真诚。
战争倾轧了文明的社会规则,敌我关系成为处世的基本影响之一
大原是一个平凡的保守日本人,崇尚武士道与弱肉强食,在和平年代,他就是那种面对上司唯唯诺诺,面对下属重拳出击,却又偶尔在群里发随缘红包的日式男主管。而战争倾轧了文明的社会规则,敌我关系成为处世的基本影响之一,大原重拳出击的对象变成了敌国的战俘,与其说战争放大了人性,不如说战争凸显了人性,其实也没有什么好特意批判的,我是说,如果你对平时欺压下属的上司见怪不怪,那当这种人处于非文明规则下的优势地位时对弱势群体做出非文明所能接受的事,你也不应该有啥感慨惊叹之言。
这就不难理解他虽然时时棍打劳伦斯,但仍很重视这个唯一能和他日语交流的敌国战俘,甚至从价值观的角度和他深入交流,劝他切腹,因为在他看来只有这样做劳伦斯才能体面,说不定也会有一笔抚恤金,大原就是这样的人。而后劳伦斯和塞琉斯被判死刑,大原在圣诞节这一天借着酒劲释放了他俩,当北野武抽笑道:“今天我就是圣诞老人”时,我就已经被打动,酸楚和喜悦一并涌上心头,大原果然就是这样的人。当然,大原作为一个粗莽暴力的人,最后自然没能逃脱制裁,暂且不表。
错了,都错了,没有人是对的
本片作为日本导演的反战片,自然有被理解为反战败主义的嫌疑,我也在观影时调侃过,但转念一想,那么存在反战胜主义吗?疑问随着结尾劳伦斯一句“胜利有时来得让人难以承受”而解答,这的确是一部真正的反战电影。如果不了解《社会契约论》,就无法细品其中的反战滋味:世野中尉要战俘头子交出名单,大原军规处置朝鲜军属,英国人拒绝交出名单,他们错了吗?劳伦斯在刑场大叫:“错了,都错了,没有人是对的!”
在这要引出另一条不曾为我前文讲述的主线,既世野井和塞琉斯的同性之情,他们的确互有情愫,毋需赘述,但本剧对爱的阐述不拘于此,在英国人和世野井冲突不可调和,导致一贯绅士的世野举起屠刀斩向战俘之时,随着坂本龙一的配乐响起,时间彷佛为他俩停止,塞琉斯整理好衣帽,大步向世野走去,随即时间流动,塞琉斯在众人的见证下亲吻了世野,令他没有堕落成战争的附庸。
他们在战争中没有主动,更像是随波逐流进入战争,做该做的事
劳伦斯和塞琉斯颇有些反主流的意味,就像与狼共舞的男主在被截肢后自寻死路时意外成了战争英雄,劳伦斯是社会契约的遵守者,不论战胜战败他只想活下去,他和日本人呆在一起的时间多于和战俘的时间,他劝说同为英国人的战俘领导给日本人提供名单,日本人说他应该切腹,英国人说他和日本人一伙。塞琉斯参军不是因为热血,而是出于对弟弟遭受霸凌视而不见的负罪感想在战争中赎罪。
他们在战争中没有主动,更像是随波逐流进入战争,做该做的事,劳伦斯说:“我从不在个体上恨日本人,他们太脆弱了,以至于不像这样根本难以成事。”从民族情绪上来说这样的说法是难以接受的,可事实大多如此,战争之于平民,如同打赢坐牢,打输住院。
最后在多年后的圣诞,大原和劳伦斯再次得见,只不过这次大原成了战俘,在牢房内两人回忆起战俘营的那次圣诞,只言片语令人唏嘘,没有痛苦没有忏悔,大原只希望如那时一直醉下去,劳伦斯心碎的道别:“有时候胜利让人难以承受,上帝保佑你。”在他转身离去之时,大原如那天一般突然叫住了他,“圣诞快乐,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画面定格在北野武朴实,泪眼婆娑的笑容,影片结束,留下观众感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