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国家文旅部立项、在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福建省图书馆、福建海峡卫视联合出品的大型民间工艺纪录片《福建文化记忆·丝路百工》第二季将于2020年6月13日起每周六起,于海峡卫视与哔哩哔哩联合播出。节目延续了第一季的主旨,展现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工艺,提炼传统工艺中最核心且不为人知的“独门绝技”,洞见民间社群所承载的集体记忆和社会生活格调,追溯丝绸之路上的前世今生,致敬寻常百姓家的匠心精神。
关注丝路文明,呈现文化品格
纪录片《福建文化记忆·丝路百工》共100集,节目旨在寻访海上、陆上丝绸之路传播海外或是带入国内的各种民间工艺,关注丝绸之路上传播的多样文明,记录寻常百姓的坚守和民间工艺的传承流转,呈现宝贵的文化品格。
《福建文化记忆·丝路百工》第一季15集于2018年推出,播出当年即拿下了第七届中国国际短片电影展纪录片最佳作品,评审认为“创作了感染力极强的作品,传递了中国声音、中国精神和中国风貌”。
跨界联合
《福建文化记忆·丝路百工》第二季开播仪式由福建省图书馆、海峡卫视、福建教育出版社、福建省人工智能科教学会共同主办,大梦书屋、福州市少先队工作学会、 fm1007福建交通广播、福建电视台少儿频道协办,来自传媒界、文化界、教育界的有志之士,一同为创新和完善传统文化教育的新形式、新手段携手合作。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文化服务处处长舒琳、福建省图书馆馆长郑智明、海峡卫视总监洪雷、福建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孙汉生出席了此次活动,纷纷表达对第一、二季《福建文化记忆·丝路百工》工艺记录的肯定,并从现代社会的特点出发审视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对当代青少年的引领价值和规范意义。
中国风宣传片
活动现场播放了《福建文化记忆·丝路百工》第二季的精制宣传片,短片以手艺制作时的声音为切入口,敲、打、磨、锤、淬……不同的劳作声编奏成了一支韵律感十足的抓耳“乐曲”,千变万化又千回百转,呈现了力量之美、劳作之美、智慧之美,展现了制作团队对民艺的深刻把握,对传统文化的赤诚热爱。
春风化雨﹒民艺里的中国心
为了让大家深度体味民艺里的中国心,主办方特意请来了两位在福州教育界具感染力与影响力的嘉宾:归一堂主理人陈招和福建省人工智能科教学会常务副会长张航。
陈招,江湖人称“招师”,从事美术教育工作20年,通晓画史,精研画技,致力于让更多的人看懂中国画。当天,他分享了《一碗线面引发的思考》的演讲,从民间工艺线面制作谈到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哺育作用,引发了到场观众对于提升审美力的思考,并重新开始审视传统在现代存在的意义和作用。
张航,人称科爸,创办了科逗科爸公益科教联盟,开展300多场公益科普活动,十多万名热爱科学的老师、孩子和家长是他的粉丝。活动现场,他主导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实践课,与福鼎手工罗盘技艺第七代传承人吴庆梭一起组织孩童动手实践,将人工ai与罗盘制作做了妙趣的结合与碰撞,让大家领略到古代科技未来创新与开发的可能。
《福建文化记忆·丝路百工》第二季温暖开播,期待与大家一同在手工艺的生命温度与自然情趣中发现诗意美好,一同在物品成就过程中感受科学的奥妙乐趣。
附:《福建文化记忆·丝路百工》第二季选题介绍
(一)人文知识类
工艺的百转千回,是一方风土人情的真实再现。
木活字印刷是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自宋代以来,福建便是中国刻书印刷中心之一。在福建宁化,曾经辉煌一时的木活字印刷术,如今仅有十余人掌握这门手艺。
木活字印刷需要运用到的刀工,不过只是福建木雕中的部分而已,作为中国“四大木雕”之一的福建木雕,尤以佛、菩萨、罗汉等庙宇木雕引人注目,其中潘山村的庙宇木雕技艺最为人熟知称赞。
除了木雕,我省的石雕工艺也是享誉海内。惠安石雕属于南派雕刻,讲究精雕细刻、纤巧灵动,花卉鸟兽形象逼真、人物造型栩栩如生。而寿山石雕是以产于福州北部山区北峰的寿山石为材料,十分注重依石造型,有"一相抵九工"之说。
(二)绚烂工艺类
这里还有你可能会觉得遥远而陌生的工艺,在延展。
福建造纸始于唐宋,福建连城的姑田,一个319平方公里的小镇,在明清时期造纸业就极其繁盛。“百年不褪色、千年不变黄”是连史纸为人喜爱的特征之一,它薄而均匀,可书可画,着墨鲜明,保有“寿纸千年” 的美誉。
建盏,又称黑釉盏,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建盏的兴盛与宋人盛行的喝茶方式——点茶有关,宋徽宗是点茶斗茶的行家,他对产于福建建阳的建盏有一套评价标准: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三)日常生活类
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生活里不可或缺的小物件的小美好,工艺的流传和器具的使用,都离不开匠人的巧思。
霍童剪刀是全手工打制,一把剪子从铁坯熔炼到成品上市,要经历锤打700多次,耗时10多个小时。其特点是在刀口处钳以精钢,技术要点在于淬火准确,火候得拿捏得恰到好处,以达到刚柔并济。
(四)味觉盛宴类
这里还有意想不到的味蕾冲击,能让你的食欲得到天然释放。
李干是永泰最有特色的美味零食,古人发明了用盐、香料等来腌渍保存的加工方法,将它制作成李干,它漂洋过海,到达各地,尤其风靡日本;麦芽糖,被认为是儿时最甜蜜的舌尖记忆,而霍童麦芽糖保持了古老制作方式,以麦芽和糯米为主要原料,具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的功效;线面是福州传统小吃,质地柔润、细可穿针,入汤不糊、柔韧滑润、 嚼不粘牙,线面深受大众的喜爱。
除了吃的,我们也品得到自然的滋味悠长,福建工夫茶之坦洋工夫与铁观音,都是远销世界各地,深受海外市场欢迎的茗品,它们的制作工艺也各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