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说起台湾电影脑子里的形象总是特别的复杂,一茬又一茬的偶像剧小清新影视剧看似主流,可是隔三差五又总能拿出像是《赛德克巴莱》、《海角七号》这样的电影让大家神经一紧。《军中乐园》也是一部有着这样分量的电影。
我不太熟悉钮承泽导演,听说过一部火得不得了《艋舺》,但是当《军中乐园》片尾打出钮承泽导演作品的时候,心里还是满满的感动。我常常听到的话说,在这一代新的电影观众当中,可能没有足够的理解力可以理解这样的电影,或者说对这个类型的题材根本就不感兴趣,对于这样的说法,作为一个九零后的“新一代”电影观众,我是不认同的。
好的电影,不管是什么题材,把故事讲好了,该感动的同样都会感动,不管所谓的“新一代”电影观众在未来又要换多少茬。另外,对于曾经的历史,年轻人和曾经历史的经历者的感受确实不能够相比,但是,这其实是最好的理由,拿出更多类似的电影把历史告诉年轻人。
妮妮,小宝,莎莎,华兴,老张和阿娇,六个人三个故事
这确实是一部好好讲故事的电影,故事算不上复杂,华兴和莎莎这条线的笔墨最少,可是带给我的感动半点都不打折扣,华兴是个文弱新兵,受尽了老兵“学长”的欺辱,在八三一茶室里结实了莎莎,其实是莎莎也是不甘生活的欺辱,借由着华兴的建议,华兴当了逃兵带着莎莎逃跑计划游泳到对岸去。故事是很简单的,但是,华兴和阿宝在茶室门口喝汽水聊天那一段,我想导演也是借着华兴的台词,说出了他整个电影想要表达的内心,华兴在讲了他被“学长”欺负之后,他说:“为什么我们都没有选择”。
华兴是没有选择的,在八三一茶室里的侍应生也是没有选择的,守后在金门的士兵们也都没有选择。在大时代下,小人物能够左右自己的生活吗?我们常说“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不管是从电影里看出去,又或者是从生活中看回自己,我知道所谓“身不由己”的那种无奈和孤独。
对于很多人而言,像普通人一样过生活就是最大的梦想
老张和阿娇的戏是电影里的重线条,陈建斌扮演的老张在电影开始就以一个暴躁长官的角色出现,电影的过度让他讲出自己在故事,想起身在大陆的母亲,他操着一口浓浓乡音的普通话,在金门他甚至听不懂“本省人”的闽南语,是最为典型的“外省人”的角色。
老张在山坡上喊出:“娘,俺想你!”这段戏,这该是一整代在台湾外省人的心声,隔岸的那边是自己心念的亲人,如果不是被时代的选择,又有几个人不期望能再吃一次母亲做的饺子。老张和阿宝在山头上还有一场戏,那场戏里老张扯着嗓子骂娘的愤怒,好像是对当时抓他当壮丁的那支部队说的,也可能是对无可奈何的生活说的。
至于老张和阿娇的故事,老张是真心实意的爱着阿娇,可是阿娇在这里如果不是生活一开始就给她足够的耳光,她的想法其实也就是安心的过日子。我们总说梦想和拼搏,我们总是鼓励挣扎和奋斗,其实对于很多人而言,像普通人一样过生活就是最大的梦想。
阿宝是电影里的主线条,他应该是爱上了妮妮的,整个电影当中,我觉得阿宝的饰演者阮经天其实做了很棒的诠释,可能是出于对偶像剧的偏见,甚至在看完电影都不大相信阮经天这样流畅的完成了,我不知道是不是一个好导演的功底,又或者是阮经天本身有这样的实力,总归说他给了我很大的惊喜。
看历史的同时,我看到更多的是,选择的无奈
电影在结尾的时候放了三张照片,实际上是给电影三个故事一种可能的假设,回过头看三张圆满的想象其实真的不过是最为普通的生活而已。电影在回忆八三一那段历史,故事里其实惊心动魄的很少,导演的选择也没有把过多的镜头放在茶室里发生的有多么不堪,侍应生每天的接待其实有很多的不幸,很多历史书里其实告诉我们,每个侍应生在一天接客的过程中其实有非常多的可怕。但是电影其实做了比较合适的处理,把故事穿插在这其中,其实,回过头来,在这个电影里我看历史的同时,我看到更多的是,选择的无奈。
我看到导演在这个电影里想说的其实没有多么的惊心动魄,电影不同于纪录片,其实也可以把历史表现得更直接和现实,但是这部电影里借着三个故事,把故事的背景放到金门,放到八三一茶室,借着故事的壳子,其实是说出那整代人的无奈和孤独,每个人都是被时代作了选择的。
钮承泽是很擅长讲故事的导演,我当然承认故事已经是感动到我了,但是,说回到到电影的题材上,我觉得这可以是体量很大的电影,虽然做了三个故事,但是其实没有很深刻的承载住这段历史,我觉得在故事的感动之后,不清楚是导演选择的倾向还是没有做到的疏忽,实际上我觉得电影不够深刻,这样讲其实是吹毛求疵的,但是如果说电影要做到回应历史,给观众历史的思考的话,在这几个故事的框架下其实好像没有做得足够的深刻 。至于前面我说阮经天对于阿宝角色的诠释很流畅,但是,其实也只是流畅而已。
不管怎么说,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很认真讲故事的电影,其实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我们总是期望能够多一些这个类型的电影,或许只是展现一个很小的角度给我们看到过去那段历史,但是,我们总该乐观的看到还有人在做这件事儿。
现在的电影行业这样热火朝天,每个人都在娱乐和商业,每个人电影上映都渴望更高的票房,于是,是“作者电影”还是“观众的电影”,这该是在市场之下也要思考的问题,我总希望在众多“观众电影”背后能够多几部这样“作者电影”,不至于让我们都没有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