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1992年,阿布哈兹战争爆发,因古里河成为阿布哈兹和格鲁吉亚的界河,宁静的深山中也响起了枪声, 地处在两国交界的村庄,为了躲避战事,爷爷带着孙女在一块小岛上种上玉米,打算过上平静悠闲的桃花源的生活。从土地开始的,一块巴掌大的於积小洲,被老人发现,并且创造家园,这本身就洋溢着漫漫诗意。即使剥离战乱的背景,单单描写改造自然与自然抗争,也有无限的叙事空间。伴随着这片处女地的开垦,小女孩也在发育,这种土地孕育的生机和希望与人类的生命展开十分契合,有着难得的韵味。
随着乔治·奥瓦什威利的镜头,你可以看见逐渐隐去的远山,柔情似水的河流还有那船桨划水的声音以及鸟儿飞过岛屿的瞅瞅声。这一切都像一幅意境深远的山水画,淡淡的配乐,舒缓的镜头,老人和孙女之间的静默,可以定格,也可以随着镜头慢慢看去。影片中的生活简洁到最小化。一块地,自钉房,打三两条小鱼,播播玉米。偶尔会在水面上见到一只边境巡视船。
对白寥寥的《庄稼之岛》首映于2014年捷克卡罗维发利电影节,获得了最高奖地球水晶仪奖和天主教人道精神奖。格鲁吉亚导演乔治·奥瓦什威利上部电影《岸的另一边》也是阿布哈兹战争题材,曾代表格鲁吉亚"申奥",未能获得提名。这部影片虽然也是14年申奥影片,但名气和《艾达》,《利维坦》之类没法比,也没有得到提名,但是质量上可以说毫不逊色。整个故事以一种静态的角度娓娓道来,导演做的只是架着镜头在一旁观察,季节的更迭,庄稼的生长,一对祖孙在河中小岛的生活。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推进,表面看上去平静无奇,但这里面的内容可以说既丰富又细腻,而且有很多细节发人深思。
影片除了简单的描述了一个简单家族细胞的“生存”的希望。不要求多少物质上的富有,甚至完全归农般的自我耕作。除了等待毕业证书的孙女,这一老一小还有什么奢望吗? 除了“安全和安定” 少言寡语的祖父和仍与老人不甚亲近的孙女相依为命,是最坚实的幸福。 其实影片最主要的是要推动孙女,这个涉世未深,单纯生命的“成长”。自由在小岛上洗漱时,被巡逻士兵吹口哨,目不移视的打量少女那被水打湿,若隐若现的渐已发育的身体。当渐渐与救助的俄罗斯士兵暗生萌动时,这段注定要夭折的感情被祖父折断。然而,这都不是终结。玉米成熟的时候,收割玉米的少女手被扎伤,被伤害。一场山中暴雨,促使祖孙俩急忙收割剩下的玉米,在匆匆打发孙女先上船之后,祖父没有赶上已经飘远的小舟,偎抱着木屋的柱子。然而就在大雨将无根的小岛撕裂之时,维系祖父生命的木屋也吱吱呀啊的坍塌沉没。影片结尾俄罗斯士兵再次来到被淹的小岛,挖出少女的玩偶,洗净放在船上。影片给人的余味在于,在无比安静之中完成了最沉重人生命题的平实叙述。不仅人物之间对白少,而且情绪起伏也不剧烈。更没有可以辅助的配乐。然而却没有困意。其实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找到完全安全的生存之地。我们同样无法抗拒,自身身体的成长,和终究要面对的畏惧复杂的大环境。庄稼之岛也像是反映我们生命的岛屿,我们可以安安稳稳地种庄稼,但是到最后,我们可能阻挡不了那些上天的安排。有些人追求轰轰烈烈的生活,有些人向往平平淡淡的生活,不如珍惜好当下,当正正的命运降临时也不必是一声遗憾的叹息,有时候成长变成了一种精神,那是我们的生命还在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