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其实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以lgbt群体为主题的电影出现,这些电影也讲歧视,但是更多的是在赞颂少数派的爱。但是只有极少数的电影谈到了艾滋与同性恋歧视的问题。而《平常的心》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电影的背景设定在1981年的美国,艾滋作为一种前所未有的免疫系统缺陷疾病首次在同性恋人群中出现。内德作为一个比较激进的同志看着周遭的朋友一个个死去而政府却不作为,于是发起了男同健康危机组织。在反抗歧视的过程中,内德也找到了自己的一生挚爱菲尼克斯。最终,菲尼克斯也被确诊为艾滋病……电影的最后,也并没有解决歧视与病变问题。
《平常的心》这部电影谈论的话题深沉且沉重。从电影一开头那种糜烂的同志生活到第一例艾滋病的出现,电影的色调也从明快变得灰暗。从我们这样的比较包容同志的社会环境来看,其实我们很难理解这些同志的行为。但是电影中有一处说到在那个歧视与不理解的年代,性是他们唯一能寻求到认同的行为。更何况在上世纪60年代,全球性解放,其实这样的生活不仅仅出现在同性恋,也出现在异性恋中。
电影中有几个角色的设立非常得精巧。一个就是朱莉娅·罗伯茨饰演的残疾医生,这也是在电影中唯一愿意帮助他们的异性恋了。其实这个角色的“残疾”人设,也是为了加强医生作为少数派的特点。也许只有在长期不被理解,被歧视之下的人才能够互相理解吧。虽然电影的主题在于同志与歧视,大量的戏份也是在渲染烘托这一主题。但是无疑朱莉娅·罗伯茨的那场爆发戏是电影最精彩的一场戏。
另一个精巧的情节就是内德与总统在办公室。当同志们以为自己已经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政府已经愿意伸出一双手挽救身陷泥淖的他们时,总统偷偷地关上了办公室的门,压低声音询问内德——“只是会在同志之间传播吗?那异性恋呢”……我认为这是电影所有悲剧的来源,人们愿意相信一切的病变来自于同志。如果这样的悲剧永远不会降临在大多数人头上,那么帮不帮助又有什么必要呢?
《平常的心》在选角方面也非常有心,除了饰演主角内德的马克·鲁弗洛不是同性恋之外,几乎其他的演员都是同性恋人群。这样的选角让演员更能理解人物,而因为饰演《生活大爆炸》中的谢耳朵而被大家熟知的吉姆·帕森斯也在话剧《平常的心》之后向社会出柜。其实我们的社会已经非常包容了,但这样的电影的存在也许就是为了让这个社会再包容一点、再包容一点。
《平常的心》不是一部讲爱情的电影,它没有《断背山》里那么天长地久、海枯石烂的爱情。大多数的情节里,它都在讲同志这一整个人群。当“孔雀”马特·波莫说出那句“同志不是生来不会爱,他们只是学着不去爱而已”,道出了在社会形态之下的那种隐忍和内敛的爱恋。而吉姆·帕森斯饰演的汤米说出那句“其实他们只是不喜欢我们而已”——我不知道要碰多少次壁,一次次的鼓起勇气,一次次地被伤害之后才能说出这样的话……
电影中,汤米收集已故朋友的名片卡。最后一个镜头,名片卡越来越多,汤米也越来越从容。只是停下工作时,想起那些朋友,他们也曾美丽的绽放过却在歧视和不平等中缓缓凋落。社会在变好了吗?好像没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