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1996年,个体细胞克隆羊“多利“,克隆迅速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尤其是生物学家和社会学家展开了旷日经久的辩论,人们不禁发出深深的忧虑:一旦潘多拉盒子被打开,一切将何去何从?克隆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于人类,同样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所有的决定权也在我们人类手中。对于克隆技术运用的问题上,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放任自流。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部国产小成本科幻片《人体快递》,该短片2019年上映,由胡戈编导,李晨浩主演,短片是腾讯看点与《科幻世界》联合举行的第30届银河奖科幻微电影获奖作品。
《人体快递》中医学专家张小明博士的妻子要生孩子了,他为了尽快从北京赶回成都,冒险搭乘某快递公司的“人体快递”,却因此遭遇了人生的重大变故。
这部短片用了快递的外壳,讲述了一个荒诞又有深刻现实意义的科幻故事,电影的内核是探讨克隆技术遇到人伦常理时的尴尬境地,两者之间的冲突,尤其是最后开放性的结局,是编导和影片带给我们的思考,也许这就是一道无解的方程式。
01、影片用一个快递外壳,以及情节上的独特设置,引出一个关于“克隆”的荒诞科幻故事,引出影片深刻主题
电影通过简单的线性叙述和生活化镜头讲述了一个科幻故事,增强观众的代入感,直观地揭示教育冲突。在讲述男主人公尝试人体快递中遇到的一系列离奇遭遇,最后将故事主题呈现在观众面前,最终,电影以开放性结局结束,留下空白给予观众更好的思考。
①影片借用了一个新兴的行业“快递”为外壳,而影片的内核是高科技领域的“克隆”技术,两者之间的微妙联系形成了影片的独特叙事策略
《人体快递》的导演运用了一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影片的标题《人体快递》,极富有挑战性和诱惑性,快递如今已经是司空见惯,可是要把人当作货物一样来快递,确实是匪夷所思,超乎众人的想象,当时我就是被这个标题吸引,毫不犹豫地点开了这部影片。
短片表面上讲述的似乎是关于”人体快递“的故事,可是编导却”醉翁之意不在酒“,短片真正讲述和探讨的内核是”克隆“技术带来的思考。
短片采用了独特叙事策略,它借用了一个新兴的行业“快递”作为叙事的外壳,整个故事也是围绕着人体快递展开,当故事到了结局也就是高潮之时,我们发现原来故事讲述的内核是“克隆”技术。
两个原本毫不搭界的两个行业和话题,被编导完美地串联起来,编导用“快递”这个话题来了个乾坤大转移,推出了“克隆”这个话题,给观众带来无比震撼的效果,看完后不禁拍案叫绝:“原来如此,竟然如此。”
这种叙事策略在不知不觉中将影片推向了反转和高潮,同时影片的结尾处又恰到好处与开头遥相呼应,既使故事有了转折,同时又不感觉到突兀,所有的结果似乎在意料之外,但深思之下感觉一切又在情理之中。令人叹为观止,回味无穷。
②短片以生活化的场景展开叙事,让观众有了代入感,产生同理心
短片以生活化的场景展开叙事,采用了线性叙事方式,围绕着医学博士为了尽快从北京回到成都,于是选择了人体快递,由此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影片虽然是科幻片,却采用了一种写实化手法,采用了日常生活化场景来展开剧情,这样剧情更加逼真。
编导运用了一种平实的风格演绎作品,有意将自己的意图隐藏于作品之中,让观众在观看的时候自己去揭开谜底,这样观众有了带入感,对男主人公张小明产生了同理心,所以在影片结尾处,观众可以感同身受,很好地体会到主人公别逼入两难境地的尴尬和窘迫感。
02、影片以多处细节来展现智能科技带来的便捷和不利,旨在探讨智能时代中高科技的双面性
影片通过多处细节来展示智能时代,高科技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带给我们不少束缚,以及不便之处,其最终目的就是引出“克隆”这个敏感话题。
- 机器人客服
张小明到提供瞬达快递公司咨询快递业务的时候,前台接待他的是机器人客服,她长相姣好,神态和颜悦色,令人赏心悦目,如沐春风。
但是客服毕竟是机器人,它所有的回答都是事先电脑设置好的,当张小明问到超出设定范围的问题时,机器人客服就无法应对了,它只能说:“抱歉!我无法理解您的话。”焦躁上火的张小明大声呼叫:“这有没有活人!”
相信我们曾经遇到这种场景,我们在一些平台咨询问题,遇到机器人客服,其便利之处就是不受时间限定,24小时随时待命,能够及时快速地解决问题。但是如果遇到一些具体而又个性化的问题时,机器人客服真的令我们伤透脑筋,有时不得不陷入了一种死循环的问答中,令人哭笑不得。
- 无人驾驶
无人驾驶本来比人工驾驶更加安全便捷,影片中有这么一个场景:生物科技公司员人乘坐无人驾驶汽车追赶男主,因为自动驾驶的所有程序是事先设置好的,包括遇到任何情况下的应对办法,因为所有的程序是僵化而机械的,导致那些人的追踪以失败告终。
看来再智能化的机器,终究比人少了一份灵活变通,少了一份在特殊情况下的应对手段。无人驾驶在快捷和安全的同时,当我们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它们的应对方案就变得僵化和刻板了。
- 用语音控制的显示屏
影片中随处可见的用语音控制的显示屏,它也有着双面性,它可以随时随地为我们提供咨询和服务,但同时也会带给我们一些干扰和妨碍,显示屏根据录制好的程序播放,不论是你想听还是不想听,它都会一如既往地为我们提供最周全和详尽的信息。
一来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干扰,二来有用的信息反而会淹没在众多的咨询中,让我们反而失去了最好的选择。
短片通过展现主人公的几个生活场景来展现出影评,由观众在感同身受中有了代入感,诠释智能时代高科技手段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不便利的地方,核心意思就是诠释了科技发展的双面性,这些只是为了引出影片的主题:克隆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03、故事背后展现的是克隆带来的伦理关系错乱,揭示克隆技术对于人性和欲望的挑战
短片一开始,医学专家张小明踌躇满志在节目中表示:“克隆”技术运用于器官移植将造福于人类,所以他希望能够废除克隆技术运用于人体的禁令。然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到了剧情的结尾处,张小明深陷于因克隆技术引发的两难境地,生和死的选择。这多少有点讽刺意味。
原来赛帝儿生物科技公司收购了濒于倒闭边缘的快递公司,开发了人体快递业务,其实就是利用克隆技术在目的地快速克隆一个人,而将原来的人毁尸灭迹。他们宣称已经将人的全部意识传送给了新克隆出来的人身上,可是张小明说:“我依然用我的眼睛看这个世界,我的意识依然存在我的大脑里。这是复制,不是转移。”
生物科技的人无话可说,但是他们很快又抛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并且声称他们要杀死张小明只是为了帮助他解决麻烦,因为如果本人和克隆人都存在且都有着同样的记忆和意识,那么他的老婆和儿子该如何面对他们,该选择哪一个呢?他们同样会陷入两难境地。
于是张小明和克隆人之间争夺手枪都想杀死对方,因为在他们的眼里,对方才是克隆人,只听到一声枪响,影片在张小明助手惊恐的神色中嘎然而止。你觉得谁是活下来的那个,也许两人都是活生生的生命,谁都不该死,也许无论是谁死了,另一个人都会背负一生的抱负。
这就是影片所要表达的内核,影片通过生物学者最后深陷两难的境地,起源则是他倡导的克隆技术,带点讽刺意味的黑色幽默,其内核是克隆技术和人伦常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探讨了克隆技术的两面性,其运用于医学生物的复杂性,更多的是留待观众自己去思考。
04、由影片中的叙事情节,探讨关于克隆技术和人理常伦的现实意义
①任何一项新的科学技术要运用到医学上,必须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来检验
《人体快递》中的医学专家张小明极力推崇将克隆技术运用于医学界,他的初衷是美好的,克隆技术可以为需要换器官的人类提供器官,延长寿命。但是到了短片的结尾,张小明却因为克隆技术而陷入危险境地。
影片讲述了一个荒诞带点黑色幽默的科幻故事,但是却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克隆人也是有生命的,他和克隆人之间的关系会变得微妙,人类该如何看待克隆人,人类又如何和克隆人相处,克隆人究竟是不是属于人类,由此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伦理问题。
由此可见,一项新的科学技术要运用到医学上,尤其是运用到人类,是一件慎之又慎的决策,需要漫长的时间来检验。
②科学技术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运用技术的人
影片中,某生物科技公司为牟取暴利,冒着触犯法律的危险,推出“人体快递”业务,可见科学技术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在运用这项技术的人。
任何一项新科技,都有着两面性,犹如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是单纯的,但是人性太过复杂,所以一项科学技术的开发,有可能是造福人类,也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从此便像打开了潘多拉盒子,这就需要切实可行的法律来保障。
结语:
《人体快递》讲述了一个离奇而荒诞的故事,短片虽然只有短短十分钟,却融合了戏剧、科幻和惊悚等众多元素,短片最后揭示的内核却发人深省,值得我们好好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