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2020.2.7./文:木易观察
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也是中国优秀商业文化的发祥地。陕商也称秦商,为我国古代"十大商帮之首,是资格最老的”天下第一商帮"。历史上的“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走西口”这些家喻户晓的词汇,都是因秦商而起,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活化石。
秦汉之际,陕西商人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合,产生了大批在全国非常有影响的商人,比如秦朝的相国吕不韦等。隋唐时期,陕西有一批商人涉足国际贸易,影响很大,富可敌国。宋元以后,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陕西变为边疆。明清时期,陕西商人抓住政府对陕西量身定制的“食盐开发和茶马交易”的机遇,以及西北交通枢纽的有利地势,迅速崛起,成为最先登上历史舞台的“天下第一商帮”。
初登历史舞台的陕西商帮,以陕西人特有的直爽、豪放和君子当自强不息的精神,扬鞭走马关系民生日用的盐业、茶叶、布匹、药材、酿酒、木材、典当、运输、贩运等领域,创造了历史上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陕西商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茶马古道——陕甘茶马古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条盐马古道——定边盐马古道。创建了“天下第一会馆” 社旗山陕会館。陕西商帮对中国商业厉史最大的贡献,就是开创了“合伙股份制”的经营模式,其先进性至今还闪跃着智慧的光芒。
“天下第一商帮”为什么没有产生在经济相对发达的江南地区,而是产生在地理位置偏僻,经济相对落后的陕西渭南西塬之地呢?这是历史机遇的安排和陕西悠久深厚商业文化积淀的必然结果。
陕西在明代是边关重地。明代初年,对朱明王朝威胁最大的是西北鞑靼蒙古族的武力入侵。为了稳固关中、拱卫京师,明王朝沿长城一线设九边镇,其中的固原、延绥、宁夏、甘肃四边镇就设在陕西,总兵力20万,马10万匹。
供给数量如此庞大的边防军,给养供应是一个大问题,明朝政府不堪财政重负,遂于洪武三年(1371)推出“食盐开中”政策。所谓“食盐开中”,就是指政府将长期垄断经营的食盐贸易网开一面,以盐利吸引驱动商人将边关需要的粮食贩运到边镇,换取经营食盐的许可证——“盐引”,时称“输粟换引”,然后按引到食盐产地贩盐获利。秦商正是利用这个政策,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商帮——陕西商帮。原因有二:一、陕西是边关之地,将陕西所产粮食贩运到边关,路近费省,符合交易成本最低化原则。二、陕西是全国主要产粮区。在明代,陕西经济发展水平处在与山东、河南大体相当地位,居全国中上梯次。永乐时期,陕西官仓存粮足支官军俸粮10年。万历年间,在全国按税粮多寡排序的260个府中,西安府位居第4,仅次于号称粮仓的的松江府。陕西丰裕的粮食,为陕西商人提供了“输粟换引”的物质基础,也为陕西商帮的形成奠定了优越条件。
运输数量巨额的粮食到边镇,商人的个体家庭势单力薄,不堪承担。于是,商人们就动员家庭以外的姻亲乡党,互相联引,共同走上集团化经营的道路,这样,以乡土亲缘关系为纽带的商帮,就自然而然地登上了历史舞台。《泾阳县志》说:“县西北殷实小康诸户多以商起其家,其家之姻亲子弟从而之蜀之陇之湘之鄂者十居其六,推而计之数不知其凡几”。与此同时,明政府还为陕西量身定制了“茶叶开中”政策。明代陕西边外少数民族以游牧为生,吃牛羊肉,喝奶酪,需要茶叶去油腻助消化。他们素产牛马却不产茶。而冷兵器时代,战马是基本的作战工具,中原却不产战马。为了解决边外少数民族对茶叶的需求,又满足中原王朝对战马的需要,弘治三年(1490),明朝政府又将“食盐开中”政策移植到边茶管理,对陕西实行“茶叶开中”,即特许陕西商人经营“茶马交易”,将陕南、湖南所产茶叶贩运到西北边关,主要用于交换西番战马。当时,北中国只有陕西产茶,陕西紫阳茶区唐代以来就是全国著名产茶地之一,宋元时期茶叶产量占全国的60%,明代紫阳茶区所产110万斤茶主要用于交换战马。所以明代《洮洲厅志》专门记载“立市茶法,命秦陇商领茶引,采茶于汉,易马于番”。这是陕西商帮所以成为中国最早的商帮的又一个重要历史支撑。
陕西自古以来因十三个王朝在西安建都而积淀了深厚的商业文化氛围。从周设镐京、秦汉一统,官商民贾五方杂处,服牛格马,兼济天下,积累了雄厚的经营商业的社会力量。特别是盛唐时期,长安商人以“帝国商人”的雄姿君临天下,创造了辉煌奇迹。千年的商业文化积淀,造就了陕西商民敏锐的市场眼光,使他们能够从政府的政策转变中,善于发现潜在商机并以苍鹰鸷鸟之势迅速运作;陕西商民几千年来受《周礼》化育,持业自重,恪守诚信,货真价实,言不二价,形成了优良的商业文化传统。这些正是陕西商帮雄霸天下深厚的文化积淀。
历史上陕商的部分名人:
礼泉商人梁玉树
梁玉树,年19就下四川做生意。由于颐性勤俭,能耐劳苦,善经纪,帮东家赚得不少钱。熊氏为表谢意,欲帮其买官入仕。对此,玉树对东家说,“我初弃儒而学贾你处,仅为养家罢了,如今你帮我买官,‘毋乃自戾’,非我初意”,谢而归乡。
三原商人张居士
张居士在苏州做生意,“贾也不二价,不欺人,有误增其值以易而去者,立追还之”,是故“张居士名满邑里及如苏”,大家都愿意与他做生意,取得了经营成功。
泾阳商人张香享
张香享,在渭南雨金镇做典当生意。其质直朴讷而宅心仁厚,做生意待人以诚,立娇欺习,久而久之,一镇都信服他,得他一言,借贷无争,向他借贷银钱,从他的当铺出来,连检校都不需要。这样好的商信,当然使他的生意“贾日赢”很红火。
三原商人胡汝宽
胡汝宽,树立良贾形象,他宽其期限,有以土地或牲畜为抵押,不断人生路,收获之时,有以粟抵息者来,无粟者亦来,告知一声即可,在陕西和山西商人中赢得了商信,人们“多倚公”,久之家业大起,被称为“以济人饶积蓄”的典范。
三原商人周双柏
周双柏,先祖在河北东光县做生意,双柏子承父业,去东光县顶生意,为人诚恳,生意公平,很快发达起来,不仅偿还了旧债,还将家中旧屋拓稀改观。致富后更是好行其德。乡党们都愿意随他学做生意,他尽力相助,有不少致富和他相当,对他感激不尽。
周至商人任家溪
任家溪,男,汉族,陕西省周至县人,唐开元六年(718年)生于庐江郡英地(今湖北英山县一带)。任家溪携全家定居在长安县,与中外商人交易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任家溪在经商方面颇有成就,是唐朝时秦商代表人物。
泾阳商人周莹
周莹,清末出身民间的陕西女首富,周莹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据传天资聪颖,进入泾阳安吴堡大户吴家,并嫁给吴家少爷吴聘,后其夫吴聘和其公公均因故去世,吴家逐渐家道中落,她历经坎坷建立起陕西吴氏“商业帝国”,也成为当时唯一把生意做到富可敌国的成功女商人。
(免责声明: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