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不久前,迪士尼与索尼在蜘蛛侠ip上因利益纠纷而合作破裂,蜘蛛侠因此退出漫威宇宙的消息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小编不禁感慨蜘蛛侠这一超级ip真是魅力十足,竟能让两家大厂不惜为此撕破脸皮。
蜘蛛侠自推出电影以来,已历经了3次重启,动画更是再版多次,但其荧幕形象还是经久不衰。不仅推出了相关的衍生电影,还催生了一系列包括游戏、手办在内的衍生产业,为版权所有者索尼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难怪ip大户迪士尼都如此眼红。
蜘蛛侠
ip,已经成为文化产业中一棵常青的摇钱树。此前迪士尼推出的经典动画《狮子王》全新翻拍,仅上线3日国内票房已经突破四亿,并连续3日获得当日票房冠军。而依靠着魔兽世界ip的影响效应,《魔兽世界》怀旧服自8月27号上线便异常火爆,在线人数更是在上周接近100万。
《魔兽世界》怀旧服
除了上述提及的acgn产业外,更为垂直、专业的vr内容产业,亦有借ip效应崛起之势。美国vr线下娱乐创企the void,近几年借助着与“无敌破坏王”、“星球大战”等超级ip的合作蓬勃发展,并计划将市场拓展至欧洲,在2022年前在欧美再开25家线下门店。the void甚至还于7月14日,获得来自传媒巨头rupert murdoch之子james murdoch的2000万美元融资。
而上海软星科技、万代南梦宫以及卡普空等游戏业知名厂商,也争相为vr线下娱乐产业推出基于知名游戏ip改编的线下作品,如《仙剑奇侠传4》vr版、《生化危机:英勇突袭》等。
《仙剑奇侠传4》
那么,ip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能够给包括vr内容产业在内的文化产业,带来这般推力呢?
ip开发及其衍生产业
ip,即“intellectual property”,中文翻译为知识产权,指权利人对其智力劳动所创作的成果和经营活动中的标记、信誉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随着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推进,“内容为王”的观念成为主流。ip的开发以及其衍生产业,逐渐成为整个文化产业重要的支柱。围绕ip形成的产业的全方位运作,不仅充分挖掘出了ip的经济价值,同时也不断扩充着原有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和内涵,甚至让其中一些超级ip成为一种文化象征。
本文,小编将从经济价值、内容价值这两方面分析,ip为文化产业所带来的推力究竟有多大。
ip经济价值的充分挖掘
过去,动画、小说、漫画、游戏之间往往毫无联系,这些领域的ip在文化产业中的经济价值只限定于其所在领域。如今,通过全方位的产业运作,ip的经济价值被最大程度地开发,不再局限于曾经的单一领域,催生了众多的衍生产业。其中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日本任天堂旗下的超级ip“精灵宝可梦”。
精灵宝可梦
《精灵宝可梦》是1996年,由game freak以及creatures株式会所开发、任天堂发行的系列游戏。其初代《精灵宝可梦:红/绿/蓝》销量一开始便突破3140万份,一度在日本引发了“宝可梦现象”。
但任天堂并没有将“精灵宝可梦”局限在游戏领域,而是根据游戏的世界观相继推出了漫画、动画以及卡牌游戏等周边产业。这些产业起初只是帮助《精灵宝可梦》系列游戏的宣传,但如今这些已扩张至电影、玩具、主题乐园的周边产业,成为了“精灵宝可梦”这个ip最大的收入来源。
衍生电影《大侦探皮卡丘》
截至2019年5月9日,“精灵宝可梦”登顶全球ip总营收排行榜,总营收达921亿美元,超过排名第二,总营收达800亿美元的“hello kitty”121亿美元。
ip的丰富内容与文化内涵
此外,ip还为文化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与文化内涵。
以内容为例,国人最熟悉的《三国演义》,以其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以及性格各异的英雄人物,为诸多文化产品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来源,形成了一系列以三国ip改编的小说、漫画、游戏作品。国内有《三国群英传》、《三国杀》等经典游戏作品;国际上则有《三国志》漫画、《真三国无双》系列,以及才推出不久的《全面战争:三国》等知名作品。
《真三国无双8》
文化内涵方面,则不得不提美国的超级英雄文化。美国超级英雄的进化史同时也是美国文化不断演进的变化史。每位超级英雄的诞生,都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精神价值。创作于二战之前的超人,其氪星孤儿的身份代表了当时美国的移民热潮;而身穿星条旗的美国队长,则是二战时期美国精神与爱国主义的双重象征,一度成为许多参战士兵的精神食粮。
美国队长
此外,美苏冷战时期,蜘蛛侠以其为生活奔波忙碌的平民英雄身份,引发了许多年轻人的共鸣。同时期还有针对反种族歧视而创作的x战警;站在军方对立面,代表着美国民众对官方不信任态度的绿巨人等。这些随时代不断进化的超级英雄,为一代美国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和美国独特的文化内涵。
对于vr内容,ip能做些什么?
vr内容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中更为专业、垂直的一部分,自然也受惠于ip效应的影响,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为vr内容赋能的ip资源
首当其中的正是ip丰富的内容资源。bbc近期推出的vr影片《神秘博士:逃离》,基于“神秘博士”这一英国经典ip,获得了不俗的口碑;而上文提及的《仙剑奇侠传4》vr线下体验,亦得益于《仙剑奇侠传》本身丰富剧情和文化的支撑,吸引了诸多粉丝的注意。
《神秘博士:逃离》
这些基于ip改编的作品,不仅减少了在故事建构上花费的成本,还为作品带来一定基于原有ip的影响力,扩大了受众人群。
手握ip,形势喜人的vr线下体验市场
经济方面,则以vr线下体验市场更为明显。
在vrpinea此前的专访稿件《greenlight insights数据分析师岳里:vr内容发展停滞不前,线下体验或成其突破口》 中,小编就曾提及美国湾区开设的多家vr线下体验店,凭借着优质的ip和大空间的vr体验成功实现了商业变现。如space vr在电影院中推出的《终结者》主题vr体验;the void vr推出的《星球大战》、《无敌破坏王》的vr体验等。
无敌破坏王
这些vr线下体验店优秀的表现,同时吸引了大量资本的关注。自进入2019年以来,几乎每月都有1-2笔的vr线下体验方面的融资信息。如今年3月,数字王国获投5.5亿港元;5月,holodeckvr与tyffon分别获投300万欧元及780万美元;6月,西瓜互娱融资1.5亿人民币;7月,the void获投2000万美元融资。
ip的注入,为疲软已久的vr内容产业指明了一条发展新方向,而这针强心剂的“有效期”,能持续多久呢?
ip虽好,改变vr内容产业现状还需靠其自身
对于这个问题,小编还是持保留态度。ip虽好,但改变vr内容产业现状还需靠其自身。当前vr内容产业发展受阻,主要有以下两大原因。
硬件设施尚未成熟
首先是硬件设施的价格问题。目前能够提供优质体验的高端设备价格仍然比较高昂。valve index售价高达1000美元,较为亲民的oculus rift s也要399美元,高昂的价格限制了消费者的购买,而一般的vr设备又很难提供令人满意的vr体验。这导致了vr头显当前的普及率难以提升。
此外,相对其他硬件产品,较为频繁的故障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上述提及的两款vr行业中的头部产品:valve index及oculus rift s,推出不久就曾爆出控制器失灵问题,其中oculus rift s目前已经解决,而valve index至今官方还未给出解决方案。
对于目前发展迅速的vr线下体验来说,设备能否保持稳定运行很是关键,频繁故障的设备一定程度会影响品牌在消费者眼中的口碑,从而影响线下体验的吸引力。拥有众多ip的迪士尼迟迟不愿推出vr线下体验,或许正是出自对自身口碑的考虑。
内容竞争力不足
另一方面,是vr内容本身竞争力不足。首先是体量的问题,vr影视、游戏等内容制作要比传统的内容制作在技术难度和成本上高出许多,这导致了当前市面上的vr作品通常体量较轻。上述提及的《神秘博士:逃离》全片也不过才13分钟,而很多vr作品体验时长甚至不超过10分钟。短小的篇幅,很难与长达1-2小时的电影作品,或是体验时长更久的游戏竞争。
除此之外,目前vr作品的体验感总体上,也无法追上传统的电影与游戏。很多vr作品只是将传统的大屏体验带到vr中来。只有少数的优秀作品,能够在体验的震撼程度上与传统影视娱乐一较高下,而这往往还需高端设备的支撑。目前,vr体验的影响力主要还是依靠技术的新奇效应和ip的反哺,本身对用户的转化率很低。
总的来说,硬件设施的尚未成熟和内容本身竞争力的不足,是vr内容发展当前的根本问题,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ip终究只是外在的助力,虽然能够为vr内容产业带来受众群体的扩充,但如何提高其转化率,是vr内容开发者需要考虑的关键。
本文属vrpinea原创稿件,转载请洽:brand@vrpine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