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国产动画应该如何深挖民族性的元素?
或许,这部国产动画片已经告诉了我们最为真诚的答案。
国产动画《天书奇谭》全片以"天书"为线索,讲述的是一个典型的惩恶扬善的故事,借用亲切的动画形式改编了古典神话小说《平妖传》。
故事背景被设定在人、神、妖共存的玄幻古代场景之中,天神袁公奉命看守天书,他为了造福人类偷看了天书,并将内容私刻在云梦山白云洞的石壁上,教化少年蛋生学习法术、为民除害。于是,以袁公和蛋生为代表的神界与以三只狐狸为代表的妖界,以及以小皇帝、县太爷为代表的人界,拉开了一场爱恨情仇、斗智斗勇的传奇故事序幕。
中国早期的动画一度被称赞为"已经达到世界第一流的水平",而这部国产动画《天书奇谭》正是其中的标榜典范之作。这既得益于动画故事叙事情节的一波三折,同时也由于动画中掺杂融入了丰富的民间文艺的因素,在人物与场景的设置布置方面参照了满满的"中国风"特色。这样一部国风动画片,早已深深地烙印在了一代国人的心中,亦如一股沁人心脾的甘泉,滋润良久。
国产动画《天书奇谭》,俨然就是一幅展现芸芸众生、千姿百态的社会画卷,更是一场讽刺性的视觉"狂欢"。
01、故事情节叙述中,各种角色的凝练塑造,是对于荒谬现实生活的一种控诉
历史上不乏流传有许多惩恶扬善之类的民间故事,从远古时代的女娲、后裔到封建社会晚期的海瑞、于成龙等,甚至杨门女将、梁山好汉等诸类。在此类强烈价值观感情输出的深层次中,其实是暗合了古代人们内心中那一份沉甸甸的、最为质朴的心理需求。
《天书奇谭》共刻画了大小十余个的人物形象,各种人物的身份设定十分鲜明,演绎了一场正邪之间纠纷不断的"分庭抗礼"。袁公和主人公蛋生代表的是惩恶扬善的正面一方,而三只狡黠狐狸代表的是贪欲魅惑的黑暗一面,至于小皇帝和县太爷则是代表了封建官僚阶层的愚昧与无知,极具讽刺性的暗示情节贯穿其中。其实,这种纯粹而简单的角色塑造,正是儿童文艺领域最为宝贵的无字箴言。
真可谓"天道无私,流传后世",既然是造福于后世的一部奇书,为何封存起来不让外人看呢?俨然,这种表面荒谬的戏言就像一层薄薄的窗户纸一样,一捅就破,根本不值得让人相信。
"袁公"这一形象的设定,虽然在天神行列中"官卑职小",但是敢于自我牺牲、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善良正义之心可以鼓动自己藐视天法,继而为百姓造福。"袁公"的徒弟"蛋生"则是接续师傅的衣钵,逐渐从一位稚气未脱的小孩子成长为了一位机智勇敢、真诚自信的少年。或许,即使黑夜遮蔽了长空,也阻挡不了明月的光亮。
巧妙的一种设定是,并不是所有的神仙都是像"袁公"这样的,大部分高高在上的众仙们都是衣食无忧、无所事事,根本不会理会民间百姓生活的疾苦,显得那般冷酷无情。这种发生在天宫之中的善恶划分宛若人世间的情形一样,充满了荒唐与戏谑的可悲味道。
而剧中的"小皇帝"和"县太爷",正是古代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真实形象的写照。这类形象恰好担任起来片中滑稽娱乐的角色,他们无知、愚昧、颠倒黑白、不负责任,恰好与机智聪明的正面少年"蛋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一来,便为动画片增添了更加丰富的趣味性与想象衍生的空间。
"天书"无疑是整部动画的核心元素,从"刻天书"到"得天书",从"盗天书"到"夺天书",不疾不徐的故事情节叙事将正邪两股力量紧密的交织在一起。其间曲折离奇的斗争经历,宛若一部古代封建社会的历史缩影,在一些官员道貌岸然的皮相之下,揭露的更是古代官僚集团一种赤裸裸的黑暗、荒谬以及残暴。
《天书奇谭》中的三个狐妖,各自也具有十分鲜明独特的形象设定,暗喻了"奸诈"、"魅惑"以及"贪痴"三类不良一面的表征。老狐狸身为一切行动的指挥者,可谓是阴险狡诈、老谋深算;女狐狸借助于自身的美色魅惑寺僧府尹,可谓是蛇蝎心肠、笑里藏刀;而显得最为滑稽的男狐狸,从头至尾始终都是一种好吃懒做、木讷呆滞的形象,从未发生任何改变,可是即使在外表看来再怎么蠢笨无能,也无法遮掩其内心深处的那一份贪痴欲望。
无疑,《天书奇谭》这部动画片中的各种形象设定是成功的,每一种角色都让人记忆深刻。可以说,借助于各种性格心理特征的凝缩再现,含蓄地为整部动画披上了一层讽刺、荒谬寓意的面纱。
02、整部动画片充斥着浓厚民族化元素的表达,深刻而不深沉,简朴而不简单
《天书奇谭》除了特别注重故事情节的因果关系之外,更是在动画设计中融入了诸多中国传统元素与民族化的表达方式,突出表现于人物造型方面。比如,动画片中主人公的"蛋生"有着圆嘟嘟的身体、胖乎乎的小手儿以及红扑扑的脸蛋儿,透露出滑稽喜庆的氛围格调,俨然一副绍兴泥娃娃的模样。
各种京剧元素的融入,更是让这部动画影片显得不再单调,文化气息溢于画面之上。滑稽造型的"县太爷"正是借鉴了京剧中的"丑角"元素,在鼻梁上添抹了一处白色,一对星星眼挂在几缕稀疏错落的胡须之上,而帽翅上的铜钱更是象征了一种对于恶臭金钱的无情嘲讽。
而三只狐狸的造型更是追求到了戏曲脸谱表现力的极致,专用于奸佞角色的白脸正是老狐狸的专属标志;而女狐狸是旦角,男狐狸则是丑角,《天书奇谭》中的女狐狸属于"闺门旦",最明显的外表特征就是"两团胭脂红晕染了两腮以及眼眶周围部分,以及樱桃红小嘴"。可以说,京剧脸谱元素的借用与融入,恰好将各种角色性格特征与表面视觉化形象巧妙地连接在了一起,使得这部国产动画更具民族特色。
丑角、白脸这些元素的挪用是如此有效果,象征着正义的脸谱化角色"袁公"与之形成了十分透彻的对比。"红色的络腮胡须,一双细长的丹凤眼,两道红眉斜插入鬓,脑门上则勾画了一个文净包公式的象征着刚正不阿的月牙。红色的脸庞和白色的衣物,象征忠义和清白。"这种明显的月牙标志,很容易就会让我们联想到刚正不阿的包公,而动画设计恰恰利用了我们这种早已经铺垫好的心理预设。
其实,戏曲脸谱元素的融入在其它一些国产动画中也有出现,并且也得到了很好的角色诠释。比如,在早期动画片《骄傲的将军》中,那一位骄傲的将军形象同样是借鉴了京剧戏曲中的"武净"造型,为其出谋划策的师爷则是一副京剧"丑角"的造型,可谓是开创了中国民族动画的先河。
到底是什么塑造了动画《天书奇谭》的成功?
除了丰富民族性元素的巧妙融合这一方面的原因以外,更是归功于其平民化的风格。正如有的人说过的那样:"完全草根的气质、天马行空式的想象以及片中无处不在的幽默风趣的喜剧风格片段,都使影片充满了狂欢气质,这在国产动画中难得以觅的。"
03、国产动画应该走向何方?需要深挖民族性的元素表达
动画产业一直都是传承中国优秀文化重要的视觉化媒介形式,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国风元素动画涌现,"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就是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从《元日》到《游子吟》,从《相思》到《一生至爱》,从《饮湖上初晴后雨》到《夜思》,每一部动画短片都以一首同名诗作为故事讲述的主题,将动画与传统古典的内核相互融通,这正是人们所希望看到的!
为什么有很多人批驳中国现在的动画产业萎靡不振,存在着大量粗制滥造的现象?部分原因是由于缺乏民族自信力的表现。其实,中国有着太多优秀的传统古典元素可以借鉴融入到动画产业之中,估计它们之间碰撞出来的烟火是相当灿烂与繁华的。
毋庸置疑,中国早期的动画产业是颇为值得骄傲的,那个时候便是以鲜明透彻的民族特色引起了国际动画行业的瞩目。日本动漫界的大师宫崎骏都曾经专门到访"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观摩学习,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让宫崎骏惊叹不已。
那时候的中国动画还是"原汁原味",没有盲目的抄袭,也没有滥情的制作。仅仅使用"现场作画,直接拍摄"的方式,一部水墨动画《山水情》就成为了动人的绝唱。
虽然近年来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动画短片同样值得称赞,取得了不错的口碑,但是总感觉缺少了一点什么。或许,缺少的正是一丝丝让更多人可以缅怀牢记的民族性的元素表达吧!
还是那句话,我希望未来可以张开口夸赞的国产动画,不再只是一片片的青砖绿瓦,而是关不住的春色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