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因为举办一场京剧雅集,我与刘晓第相识。京剧作为国粹也曾经吸引了一些画家将其付诸笔墨油彩,而见到刘晓第的京剧题材油画时,我依然为之惊叹,古、今、中、西那么多的元素与观念相汇相融,形成一个个至纯至美的世界。
用油彩定格千年古国的繁荣
你镶嵌珍珠的紫冠,
倾诉着千年帝国的繁荣。
你针秀华丽的衣袍,
还有丝丝的柔情和显贵。
可是你拂袖的小指,
似乎也觉察到都市的变化。
那默默哀怨的眼神,
仿佛要穿透情感的篱墙。
《贵人牡丹》是刘晓第的第一张京剧题材油画,绽放的牡丹花隐现在浓墨背景中,凤冠霞帔的青衣凝神睥睨,耐人寻味。2001年,他画了这幅画。而在此之前的一段时间里,灵感不得其所,抽象画、人物仕女画等形形色色的当代题材让他无感了。茫然中他来到了湖广会馆,几出折子戏正在上演,《拾玉镯》、《三打白骨精》……京剧演员唱念做打一板一眼的功夫,精美艳丽的服饰,甚至台下观众端着盖碗茶品着茶点叫好的场景,都深深打动了他。这种感觉既陌生而又熟悉,仿佛遥远的回音,顿时冲上心头,百转千回。是啊,这是伴随他成长的京腔京韵,这是一种生长于斯才深深体会的传统文化之美。他突然找到了灵感的方向,找到了他想要的美,那种美从遥远的历史中走来,将原本深藏于他内心的记忆与血液中的文化基因搅动起来……
以京剧题材创作的画家不乏其人,比如以水墨画的形式表现京剧人物的关良、韩羽等画家,但以油画形式表现人物的相对较少,并且更偏于写意。刘晓第因为热爱而走进了这个圈子,并且用一种最耗时、最需要耐心的古典写实创作方法来重塑这个题材。京剧是一种穿越时空的艺术,既不同于在画室里画景致或人物,也不同于郊外的写生,它是流动的、跃动的,它集音乐、舞蹈、服饰、文学等众多艺术形式于一体。要想把这样一种题材搬上画布,并表现得出神入化、淋漓尽致,又何尝是有了理想就能实现的事呢。你去看戏,精彩的部分往往只在瞬间,一个眼神,一个身段,不会长久为谁留存。而画家比摄影师更难“捕捉”那一瞬间。为了能够捕捉那最美的一瞬间,刘晓第常常托着dv机去看戏。回到家再将记下的那一瞬间反反复复地播放、定格、倒退、播放,再定格……那些老书店也是刘晓第常常光顾的地方,在那里可以搜寻到一些著名老艺术家的照片、光碟,因此在一些经典剧目的片段描绘之后,他开始循着京剧名家路子画下去,四大名旦,梅尚程荀;四大须生……
京剧太深邃、太细腻了。演员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词,甚至戏服上每一种花纹都是历史,都蕴含着文化。刘晓第认为,油画的特性是很适合表现这一博大精深的国粹题材的,尤其是用写实的绘画方法。就拿那些细碎的头饰和服装纹理来说,国画不会有那么多的色彩,而油画的写意忽视那些最美的细节。在京剧中,哪个朝代、哪个角色穿什么样的戏服,都能从细微的纹样、色彩之处见差别,而油画丰富的色彩,细腻的笔触正好契合它的鲜明特点。
为了画一个青衣的头饰上的小珠子,他都会用细小的画笔点点滴滴地刻画几日。不仅有其形,而且生动传神,如果这个人物向右倾斜,观其衣袂的方向,甚至是头饰上的小珠子就能领会其心情和意蕴。花旦皮肤细腻,为了表现其血液在嫩滑的皮肤下流淌,他先用血液的颜色浅浅铺底,再调色在上面慢慢描画。为了表现武生,他与演员结交,在其表演中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甚至他们每一根眉毛都要一丝不苟地描绘,以展现他们在舞台上的英姿。
坚持美的艺术
在刘晓第这12年积累的京剧题材油画中,数梅兰芳先生的“戏份”最多。其中那一幅《鹤鸣神韵》竟画了11个月。梅先生当年录制的光碟被刘晓第反复看了不知多少遍,每一句唱词,每一个动作都烂熟于胸了。但他还嫌不够,四处找专家请教,还跑到剧院去揣摩当代演员的表演以资比较。为了亲眼看到梅先生当年演贵妃时穿的那套戏服,他历尽周折总算找到那位藏家,一位专门收藏古老戏服的老先生。那天他来到老先生在后海胡同的家,一个狭长条状的屋子,只有一间,床上还躺着这位老先生年逾古稀的老母亲,谁也想不出这里会是收藏宝贝的地方。但当老先生拉开床后的一个布帘,密密麻麻的上百套古老戏服犹如沉睡千百年初见世的珍宝般熠熠生辉。刘晓第被彻底感动了,他从老人身上收获了一种人生财富,那就是坚持。
这种坚持,他还常常在剧院里遇见。每次去看戏,他总是会提前许多到。然后去后台看演员演出前的准备,收获的不仅仅是对绘画人物妆容、衣饰花纹的理解,还有京剧演员的精神。就比如那些跑龙套的演员,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在演出中不过是一个筋斗一个过场,但也提前一个多小时在幕布后一丝不苟地准备着。相对于影视演艺圈的艺人,他们不乏艺术功底,却收入不高,而且天天练的都是“体力活”。但正是有了他们的坚持,才有了戏台上的丰满,才有未来的名宿,才有京剧艺术的代代传承与发展。
这些都深深打动刘晓第的心,成为他画笔上的魂。其实他自己何尝不是一样在坚持?有许多艺术家半天就能产出一幅市场欢迎的大作,而刘晓第却在观察、揣摩和细细的描绘中耗时数月才出一幅“小众”的画作。
他说自己不善言辞,然而坐在那里听他讲画,包括2007年应好莱坞电影《铁血城堡》之邀而画的那些巨幅壁画,他变得滔滔不绝,甚至站起来演示了一下画中人物的神情动作。也许他把几乎所有的精力放在教书与绘画两条轨道上了,在专心致志地坚守艺术的土地,将内心丰富的语言都融在这个世界里。
看他的画,让人感到丝丝缕缕挥之不去的馨香,温柔地浸入肺腑。在《贵妃醉酒》的画面中,梅先生所饰贵妃那酒后含蓄妩媚的醉态和淡淡的惘然失意,在油彩勾勒的一颦一笑中缓缓释放,每一颗熠熠生辉的珍珠,每一线款款灿金飘动的流苏,都传递着杨贵妃“宫中冷落多寂寞,辜负嫦娥独自眠”的佳人幽恨之情。在《丽人行》中,三大名旦从春江花月的朦胧处款款走来,她们不是提香表现的艳丽性感的美丽女神,而是含蓄娇羞的美丽姑娘,典雅的服饰与聪慧的神态是如此熨帖。在《霸王别姬》中,没有悲壮,只有心怀热爱的不甘,水袖漫过天桥的一瞬在玫瑰花、勿忘我和熏香灯的氛围中得到了永恒的凝固。在《花开花落》中,红娘与崔莺莺,或冰雪聪慧,或水灵媚俏,一树梅花暗香涌,两只喜鹊闹心中,人物的美与服饰的美,喜鹊的欢喜与梅花的热闹,错落有致,构图精美,二维与三维画面的转换,意趣非常。
刘晓第对艺术近乎苛求,知神赐之美可遇而不可求。然而绘画于他又像是在玩,他把自己的对生活中普遍事物的理解、感悟、想象不断融合、创造,然后呈现在画中,那每一幅画都是他精心编导的一场无声戏和一篇心随笔运的无言诗,绘制出他所衷爱的、欢喜的天地。
文/刘珏评
图/刘晓第
关联文章:《那些年我们做过的雅集(3)京剧雅集》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5f1c54f50102wxuv.html